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业教育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及问题探讨

时间:2024-05-08

姜维

摘要:“十二五”以来,在职业教育推动下,西南地区区域劳动力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产教融合和“就业导向”政策得到了深入贯彻和执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经费投入与生均资源分配、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职业教育;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路径;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2-0027-06

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五省(直辖市、自治区)。西南地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是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劳动力结构优化和劳动力素质提升以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城镇化和产业化调整完善职业学校布局,根据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着力建设一批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和扶贫等重点工作领域的高水平职业学校,服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近年来,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地区整体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职业教育推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全面审视职业教育服务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职业教育推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作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紧密的职业教育,为促进“十二五”时期西南地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推动了劳动力结构调整和优化,加速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扶贫工作实施,促进了社会资源融合,契合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一)促进区域劳动力结构调整与优化

职业教育是育人与人力资本投资高度耦合的“共同体”,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职业教育对于优化劳动力结构,提升劳动力素质具有重要作用[1]。2011—2015年,西南地区就业人员数量从1.13亿上升至1.17亿,累计增量近400万。与此同时,西南地区职业教育为西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分别向社会输送毕业生数为117.72万、104.55万、103.86万、120.19万及119.40万,共计565.72万,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西南地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力量(见下页表1)。同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促使西南地区适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具体而言,在高中教育阶段,贵州省由2011年不到60%的毛入学率上升到了2015年的86.1%,增长超过了25个百分点,重庆、云南则分别上升了10%左右;高等教育阶段,重庆市毛入学率增长了8.5个百分点,贵州、云南两省分别以8%和7.2%紧随其后(见下页表2)。2011年以来,贵州、重庆、四川三地中等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农林类毕业生达46万,农林类专业毕业生占中等职业学校比重从2011年的2.95%上升到2015年的6.52%(见下页图1),职业教育办学机构成为西南地区面向农村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力量。当前,西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进入了后人口红利阶段,即从过度依靠劳动力数量逐步转向依靠劳动力质量阶段,职业教育更要承担重任,加强对广大学生群体以及劳动力资源的技术技能训练,优化劳动力结构,提升劳动力素质,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二)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扶贫战略计划实施进程

西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和扶贫战略计划也呈稳步深入推进态势。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强调要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在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脱贫致富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一方面,高度重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基础性的职业技能培训。2011—2014年,西南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累计培训人数达460万人次,年培训规模保持在百万左右的水平(见下页表3),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针对贫困人口多(贵州、四川、云南贫困人口均超过了500万)、贫困区域大的现实情况,西南五省(市、区)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脱贫实施方案,采取了较为有力的脱贫手段。譬如,贵州省政府以“穷省也要办好教育”的决心,提出用3年时间实施教育“9+3”计划,即在巩固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3年免费中职教育,为贫困地区农村的孩子提供3年免费就读中职的机会,实施中职“百校大战”,探索“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职教扶贫共建新思路[2];重庆市积极发展面向农村、面向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重点对进城农民、三峡库区移民、扶贫开发对象、高山移民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当地脱贫致富[3]。通过职业教育和专门培训使广大農民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促进转移劳动力就业,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开辟依靠专业技能脱贫的新途径,职业教育对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脱贫致富的作用得到了彰显。

(三)推进产教融合和“就业导向”策略的有效实施

产教融合与“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也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目前,西南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较为落后,面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西南地区职业教育主动克服困难,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行业企业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多方共同努力,推动产教融合和“就业导向”战略的实施,促进职业教育与各方的有效对接。如云南省就积极推进行业特色院校、新设高校转型发展,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全省33家职教集团积极对接云南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共吸引了1 656家企业、79个行业协会、429所中高职院校、39个科研机构、145个其他组织和75个政府部门参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推动职教人才培养[4]。贵州省团结全省各界力量,以清镇职教城为主体,以职教基础较好的遵义、毕节职教园区和铜仁、凯里职教园区分别为左右两翼,以其他县市中心城市为区域节点,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职业教育示范区[5]。四川省职业教育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探索构建校企共生、校政共生、校校共生等多元化的办学形式[6]。西南地区经济社会还在持续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就包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高知识储备、高知识素养、高职业素养、高技能、高价值观、高服务意识等新特征,而具备这些新特征的技术技能人才又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孕育。因此,通过运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和手段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仍将是今后发展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主题。endprint

(四)契合区域产业优化调整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发端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经济社会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分配高度关联[7]。“十二五”以来,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西南地区产业发展进入结构大调整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将高污染、高能耗、加工层次低以及过度依赖资源型等产业向电子信息、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转化成为重要方向。相應地,职业教育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以契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贵州省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以满足本地区需求为主,紧紧围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材料业等五大新兴产业,构建紧扣产业、错位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体系[8],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工业强省建设服务,培养大批新型农业、新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云南省早在2010年就启动实施了2010—2020年全省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定位规划工作,指导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人才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目标,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9]。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接口,是职业教育适应与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重要环节,坚持“专业围绕产业办,人才培养跟随产业转”的办学方向,是确保 “十三五”时期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契合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

二、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审视

职业教育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其自身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仅体现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教师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而且也表现在职业教育投入总量与生均资源以及教师总量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成为职业教育更快推动西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一)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分布结构不对接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联动来实现。但由于西南地区部分职业院校的布局与区域内主要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分布未形成有效对接,使得两者间因彼此布局不紧凑、分布不合理而造成在优势资源整合上面临许多困难,还不能有效发挥校企资源整合效益。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31所高职院校,都市发达经济圈9个区18所,“一小时经济圈”23个区县27所,渝东北翼11个区县仅3所,渝东南翼6个区县仅1所。这种不合理的职业院校区域分布不利于重庆“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城市布局,且与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发展不对接[10];又如四川省半数的职业院校集中于省会成都;其次集中于德阳市和绵阳市,分别有4所和5所;攀枝花、南充、宜宾、达州,人口数量均超过了400万,但仅有1所高职院校;而在拥有450人口的凉山州,作为一个依托水电、矿产、烟叶等工业发展的区域却没有高职院校分布[11]。可以看出,目前西南地区职业院校布局还很不均衡,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旺盛需求以及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不完全匹配,使得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尚不能充分释放出来,对推进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实际需求还有所偏差

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衡量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目前,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严谨论证,专业设置还不能十分契合市场需要,盲目性的招生工作导致本来就不充裕的职教资源以及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西南地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也缺乏前瞻性,对区域未来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并不够准确和全面,致使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和人才培养优化工作大大落后于市场的实际需要,职业教育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调,造成了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频出[12]。例如,贵州省虽提出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地区产业升级需要优化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专业重复设置和专业人数比例失调等问题依然严重。数据显示,到2015年,贵州省共需能源矿产和原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等技能型劳动者达138万(见表4)。但由于专业设置明显与区域经济建设不协调,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与资源浪费问题依然突出,使得其与贵州省,特别是与省会贵阳市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13]。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不匹配直接造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间的“脱节式”发展,导致人才供给失衡问题、结构性失业问题频发,制约了西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三)职业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与生均物力资源分配失衡

教育经费投入是支撑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保障,是保障各项教育活动正常实施的关键。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生均物力资源分配失衡问题仍是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总量虽有一定增长,以2011—2014年高职、中职学校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支出为例,高职和中职二者经费分别从2011年的55.58亿元、118.74亿元增长到了2014年75.91亿元和157.73亿元。但是,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却一直只占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10%左右(见表5),职业教育经费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这与西南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合理扩张的目标不一致。与此同时,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生均物力资源与全国平均相比也存在较大距离,且西南地区内部生均物力资源分布也并不均衡。2015年,全国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生均教学用计算机及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产值分别为15.961平米、25.19册、0.196台和4 889.35元,而在西南地区中,只有重庆、西藏两地在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学用计算机及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3项指标达到了全国水平(其中,生均图书数量尚未达到全国水平),四川、贵州、云南则在各项指标上均低于全国水平(见表6)。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影响到整个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一大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和设备不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有的学校必要的实训环节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不能很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endprint

(四)师资队伍规模与质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规模数量与质量提升缓慢,且区域间差距较大。近年来,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师生比过高的情况有一定改善。以2015年为例,西南地区高职、中职学校师生比17.86和23.41,与2011年的18.23和29.79的数据相比分别下降了0.37和6.38个百分点,但改善情况并不理想,不仅与17.77和20.47的全国水平有一定差距,而且一直未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1∶20的最低标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亟待加强。具体来看,西南5省(市、区)中,只有重庆、西藏两地师生比接近于全国水平,而贵州、四川、云南师生比总体上比全国水平高,特别是贵州中职学校师生比甚至出现了逐年上升的情况(见表7)。职教师资规模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堪忧。此外,西南地区中职教师质量提升也并不明显。区域内“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中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比例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比例并不高。例如,重庆市在2011年经认证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只有2 757人,还不到当年专任教师总数的30%[14];云南省“双师型”教师比例仅占30%左右,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仍处于偏低水平,与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15];西藏各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仅有325名,占专任教师的28.5%,而在“双师型”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的只有37人[16]。因此,师资队伍规模偏小、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十二五”时期以来,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职业教育对于推动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日渐凸显。但在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院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偏差较大、经费投入不够与生均资源分配失衡以及师资力量偏弱等问题。面向“十三五”,应以长远的眼光、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针对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从而推动西南地区职业教育朝着更有内涵、更有质量、更好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凤英,李杰,朱德全.职业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力与模式——发展社会学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33-36.

[2][5]徐桂庭.砥砺前行,黔贵大地奏响职教发展强音——贵州全面实施“9+3”计划总结观摩会及清镇职教城建设发展纪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11-17.

[3]重庆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力推“产教”深度融合[EB/OL].[2016-03-07].http://www.cq.xinhuanet.com/2016-03/07/c_1118258082.htm.

[4]云南职业教育尴尬中突围[EB/OL].[2017-03-29].http://daily.clzg.cn/html/2013-07/12/content_363401.htm.

[6][11]王永莲,杨小燕.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57.

[7]李守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契合产业发展的历程、特征及现实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12):5-9.

[8]贵州职业教育要走现实务实的发展之路[EB/OL].[2017-05-07].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119/c1006-28067694.html.

[9][15]以新的建设发展思路为引领,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加速提升服务社会能力[EB/OL].[2016-01-15].http://www.ynjy.cn/zyjh_sj/article.jsp?articleId=218949552.

[10]朱德全,徐小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2014(7):45-53,68.

[12]孙爱武.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78-80.

[13]张雪丽.欠发达地區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以贵阳市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4]罗晓妮.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寻[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6]李蓉.西藏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刍议[J].西藏教育,2016(12):22-26.

(责任编辑:杨在良)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