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高职院校社区化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4-05-08

刘志忠

(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论高职院校社区化的路径选择

刘志忠

(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社区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条重要的路径,高职院校社区化有三种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社区主导模式,社区主导模式是高职院校社区化的最佳选择。

高职院校;社区化;路径选择

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无疑是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高职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进行过深入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认为,社区化是高职教育的有效发展路径,并拟以办学主体为切入点,探讨高职院校社区化的三种模式,对高职院校社区化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期为高职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提供一些启发。

相关概念的解析

“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说法。据有关统计,对“社区”概念的界定不下百种,一般认为,构成社区的要素主要有人口、地域界限、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及满足人们需求所必需的生活设施等。据此笔者认为,社区是指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种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就社区的界限而言,从国内外社会学界对社区研究的实例看,绝少有人把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省份、一个地区(诸如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地区等)界定为一个社区,一般是将一个村庄、一个城市或城市中的某一个街区界定为社区。应该指出,社区界限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操作化色彩,并无统一规定或标准。由于笔者以高职教育为研究对象,所以本文讨论的社区界限必然不同于一般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辖区,而是必须具备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各方面的条件。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本文所确定的社区界限是一个范围,特指集聚人口在50万~150万的区域范围。

由于“社区”这一概念的复杂性,所以对“社区化”的界定就更不容易了。应当说,社区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种指导思想,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以服务求得社区支持。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只有立足社区办学,才能够具备更强的生命力。值得指出的是,“社区化”与“地方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等教育地方化主要是指改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由中央集权化管理,实行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两级负责。

高职院校社区化的现状——以厦门为例

高职教育是以专业设置为中心的,专业设置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及特色建设。笔者认为,厦门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厦门市经济结构的匹配度能够很好地反映高职院校社区化的状况。基于此,笔者选取了厦门市13所独立高职院校中的12所(厦门康桥学院除外),其中公办的2所,民办的10所。通过对这12所学校2007年招生专业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专业设置数量少,涉及面小 根据12所高职院校2007年的招生计划,统计得出了厦门市高职专业布点为193个,涉及教育部2004年10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19个专业大类中的 15个,总共开设了84个(自设4个)不同的专业,只占《目录》中专业总数(532个)的15.8%,如表1所示。其中生化与药品大类的专业布点只有1个,仅占专业布点总数的0.52%。电子信息大类和制造大类专业布点数分别为34个和15个,开设的专业分别只占《目录》中此类专业数的31.0%和21.9%。电子信息大类的专业布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则较少涉及,此外,医药卫生大类根本没有涉及。现行专业设置的覆盖面明显不符合厦门市“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工制造业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和以软件产业、光电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并培育物流和旅游两大服务产业”的“十一五”规划。

表1 2007年厦门市12所独立高职院校专业类别一览表

专业设置趋同,服务方向错位 就目前设置的专业来看,财经、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三个大类的专业布点数达109个,占61.1%,如表2所示。同一专业设置学校数超过6所的涉及4个专业大类、7个专业,其中属于财经大类的专业就有3个,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有9所院校开设,而市场急需但必须大量投入资金的制造大类专业设置很少。

表2 2007年厦门市12所独立高职院校雷同专业设置情况表

专业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结构配合失衡 高职专业按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种类别。属于第一产业的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矿产业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属于第二产业的主要包括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国民经济主导行业;属于第三产业的主要包括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行业。就厦门市区12所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看,属于第一产业的专业点只有1个,占0.52%;属于第二产业的专业点有 24个,占12.4%;属于第三产业的169个,占87.0%。这与厦门市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有一定的关系,但就目前来看,这种专业结构与厦门市的生产总值构成(如图1所示)是极不相符的,突出表现在服务的失衡上。也就是说,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确实需要多一些,但所占比例太大,远远超过第二产业的专业布点,而第一产业的专业布点却仅有1个。

图1 2007年厦门市生产总值构成图

高职院校社区化的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社区化是不容乐观的。鉴于此,笔者以办学主体为切入点,从高校的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两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政府、市场和社区主导的高职院校社区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的高职院校也就是公办高职院校,一般而言,由当地政府开办和投资,管理权限亦由当地政府行使。毫无疑问,公办高职院校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居于主体地位,在服务社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在实践中,此模式存在着让人诟病的弊端,阻碍着高职院校社区化的进程。

在管理体制方面,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统辖,使得高职院校管理缺乏弹性和追求地方特色的办学自主权,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弊病。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倾向于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市场机制很难被引入。一些高职院校主要依据现有的师资、设备进行专业设置,很少对本社区的人才需求和行业特色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如此,这种体制还造成一些高职院校校长的不作为。一般而言,公办高职院校的校长都具有行政级别,与国家公务员一样,拿固定工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为了使公办高职院校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设置与社区经济结构相匹配的专业,更好地服务社区,有必要建立一套健全的人事激励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调节机制。

在投资体制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穷国,养老、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因此,短期内政府投入教育的经费总量的增加潜力有限。在教育经费总量的分配中,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所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之高都是不正常的。可以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投资总额中,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教育经费总量不变,而高等教育所占教育经费比重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1983~2001年19年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专款投入仅为9.7亿元,且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并不多。所以,为了使公办高职院校能够立足社区办学,在增加高职教育投资的基础上,要避免“撒胡椒粉”,与民办高职院校“争生源、抢市场”。公办高职院校应该集中有限的资源,开设紧缺、但又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的专业,这样才能与其他院校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市场主导模式

民办高职院校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在社区化过程中,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管理体制来看,民办高职院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般而言,高职院校设立校董会,对于增强办学活力、加强学校与社区各界的联系、开设与社区经济相匹配的专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还只停留在形式上,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这主要表现在董事长往往以出资人、投资人的身份行使权力,从而将董事会变为一个咨询机构或顾问机构,或者董事会为家族所垄断,陷入“家族化经营”模式。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董事会制度,使董事会发挥多元筹资、推动高职院校更加开放和密切联系社区的桥梁作用。

在投资体制上,据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的伊丽博士对当年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22所民办高校及其所在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进行的调查,大部分民办高校主要靠学费支撑办学,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举办者大多仅在学校初办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在办学的中后期走的是一条“学费滚动”的发展道路。办学经费的短缺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举办者在力争加大基本建设投入的同时,千方百计地降低办学成本,突出的表现就是尽量少开或者不开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的工科类专业,而是大量开设财经、文化教育等文科类专业,以增加学费收入。因此,政府在鼓励民办高职院校举办者继续加大投入,举办社区急需专业的同时,有必要与民办高职院校以合作开办急需专业的形式,适当地对民办高职院校进行必要的资助,以最小的投入办最大的事情。

(三)社区主导模式

社区主导模式的高职院校是社区基于自身需要,秉持为社区服务的理念,并由社区参与管理的一种真正非盈利性的高职院校。

与市场主导的高职院校一样,社区主导下的高职院校同样也实行董事会制度。所不同的是,在这种模式下,社区贤达和具有法律规定资质的教育工作者及与学校发展利益相关者能够进入董事会。笔者认为,社区主导下的高职院校董事会的一部分成员可以从当地知名人士中推选,首要条件就是要了解社区,并能及时反映当地居民的愿望和需要,但切不可有行政化倾向。近几年,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出现的一些以“社区学院”命名的教育机构就是对这种模式的尝试。但这种通过重组、合并成人高校的尝试,由于受成人高校固有的办学理念、设施的限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模式的实现需要居民具有很强的社区参与意识。

社区主导的高职院校一般通过多元筹资的方式举办,带有很强的公益性,任何自然人、企业、政府等投入的创办资金,一经投入就自然归社区所有,不得凭借任何理由分享其中的盈利。我国在财富方面的成功人士是很值得挖掘、吸引的办学潜在资源。据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推出的“2003年中国百名富豪排行榜”,第1名拥有价值10.76亿美元的资产,即便是最后的第100名也拥有价值1亿美元的资产。上榜的100位富人的资产总额为225.12亿美元,平均每人拥有2.25亿美元的资产。此外,据《新财富》杂志评出的“2003年中国 500富人榜”,第500位富人也拥有价值2.4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但我国捐资助学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很小,如表3所示,我国慈善捐款和集资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重与我国富人的富有程度是极不相称的,与一些发达国家捐资助学所占办学经费比重的差距更大。因此,政府应尝试逐步建立向高等教育事业捐资倾斜的收入税和遗产税制度,完善教育捐赠机构的资金管理运营机制,并注重社会监督工作,最有效地鼓励捐资助学,建立更多的立足社区办学的高职院校。

表3 社会捐资与集资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表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社区化是高职教育获取强盛生命力的一条重要的发展途径。通过对厦门市12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厦门市经济结构匹配度的分析,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的社区化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通过对政府、市场和社区主导三种模式高职院校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社区化发展的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应多元并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社区主导模式应是最佳选择。目前,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应注重高职院校的市场主导模式和社区主导模式的发展,并应针对社区化的不同模式发挥不同的作用。

[1]陆学艺.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10,213.

[2]王进富,等.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

[3]张新民.论高职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34).

[4]张剑波,杨炜长.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张亚珍,夏江峰.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及国际比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1).

[6]陈志琴,等.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比较[J].高教探索,2005,(5).

[7]孔喜梅.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现状及解决途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G712

A

1672-5727(2010)07-0023-03

刘志忠(1982—),江西余江人,硕士,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