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周位彬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鹤壁 458030)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向度探析
周位彬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鹤壁 458030)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向度指在其素质构成、角色认知、职业素养等方面与其从事的教育类型相适应的内在同构性。包括素质向度——理论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兼具而统一;教学向度——按照“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设计并实施;社会向度——具有相关行业的职业品质和敏锐性。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向度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向度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在其素质构成、角色认知、职业素养等方面与其从事的教育类型相适应的内在同构性。笔者探讨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向度,旨在把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更加明确地置于具有鲜明类别性质的职业教育视野之下,强化其素质构成的个性特征。职业向度不仅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诉求,也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应达到的目标。
“双师型”是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而提出来的,虽然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但却准确揭示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应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因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界定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育部从统计学的角度对“双师型”教师作了如下界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①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为“既有教师资格职称又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②。
与教育行政标准并存,学界对“双师型”教师定义林林总总有十多种③,反映了在“双师型”教师界定上的差异。尽管如此,所有概念都共同指向了职业院校教师发展的素质向度,即理论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兼具而统一。解读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除应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如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等外,尤应具备为职业教育所必须的特殊素质:(1)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掌握与所授理论课程相应的专业技能,具备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操作规程等有关知识和技能,了解掌握新的技术和工艺。同时,“专业技能不仅指具体的技术、技能,也包括在实践工作中获得的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即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经验性知识和实践工作经历。”④(2)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其教育转化能力。具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转化为学生实际技能的能力,包括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编写专业教学内容和设计岗位技能训练方案能力等。(3)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这既是根据当前职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提出来的现实任务,更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具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一个极为现实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把“双证”持有者视为“双师型”教师,而不考虑“双师型”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性的本质特点,也不考虑教师所持证书与其所授专业是否对口。“‘双证’即‘双师’的认识,使得教师积极投入考证行列,结果出现为拿证而拿证。”⑤致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现“棚架现象”。对此,一要强调教师所获证书与其所教专业的一致性,力戒过于宽泛而失去其实际价值;二要强调教师应具备的实际能力,力戒为拿证而拿证的形式主义;三要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必须经过实践性环节的考核,持有者要具有与其技术职务相对应的职业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学生未来职业活动的实战性模拟、操作和创造。因此,教学过程职业化乃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向度。
教学理念:以职业为导向 以职业为导向是贯穿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目标,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职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完整性;现代教学理念以能力为中心,强调操作技能的实践性,以职业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赋予‘能力’新内涵——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强调能力的全面性。”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照“零距离”上岗的要求,自觉实现教学逻辑的思维转换,即由“是什么”和“为什么”,到“怎么做”的转换,“更多地从事‘如何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技能的训练,使高职的实践教学有正确的方向;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要改变只需按固定程式完成的模式”,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为此,职业化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在内部结构治理上要实现以下三大变化与扩展:(1)教学场所——从学校扩展到企事业;(2)教学者——从教师扩展到师傅;(3)教学方式——从个体学习扩展到团队合作。
课程设计:以能力为主线 职业向度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基于能力主线的教育理念,要求对准岗位(群)设计课程,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⑧具体而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锁定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的比例,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而学科视野下的课程结构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⑨在实践课程设计上,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⑩积极与校内外有关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共同制定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评估方法等。
课程特征:自主灵活开放 课程,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借助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目标的计划和进程。在现代课程观视野下,作为主要课程资源的教材是一种教育手段和依据,而不是目的本身。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反映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要求,跟踪技术发展新趋势,并将其成果及时反映在课程建设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具体包括:(1)课程标准意识。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⑪。因此,课程标准是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定则。作为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只有建立起课程标准这个内在尺度,才能挥洒自如地开发课程资源,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2)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开发意识是课程标准意识的另一种诠释。有了课程标准,教师就可以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自主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而不囿于教材。课程标准概念引入的意义,在于“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⑫。这是一种理论的和政策的转型,意味着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上获得了一个强大的支持平台。职业院校教师只有增强课程开发意识并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3)课程开放意识。课程开放意识是课程开发意识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对反映经济技术新变化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所有素材性教育资源和条件性教育资源、校内教育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都可能进入课程视野而进行开发整合。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课程开放意识,凡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皆可为我所用,以此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评价标准:能力与个性化 人才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在应用型技能人才评价问题上,一方面,“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全面发展。”⑬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价值目标多元化,教育教学质量价值取向从“单一”转向“多元”。一要重视对学生个性创造能力和品质的评价、激励,把创新作为质量评价、考核的价值取向,标准中要包含创新成分;二要体现尊重差异评价特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发展个性化。
师生观念:合作指导相长 在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上,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建构主义视学生为能动的、自我建构的主体。“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活动”。这一师生角色定位意味着教师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指导者、协调组织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者和教学相长的积极合作者;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加者、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建构者、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者和职业技能的主动获取者。二者的归途是在教与学的合作中实现相长、双赢。
职业院校教师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引路人,要在学生与其未来的职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帮助学生顺利走向职业岗位。因此,教师首先应是职业生活的熟知者、体验者、设计者和引领者。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有相关行业的社会经验和职业品质。
良好的职业(行业)道德 职业院校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教师在行业中所表现的人际关系、职业意识、职业情感与职业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直接影响学生进入行业后的知、情、意、行,影响该行业的道德风貌。
与职业(行业)相关的社会能力 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社会生存、合作与发展的能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就掀起了一股新职业主义思潮,强调教育与训练要加强与产业的联系,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新职业主义提出了核心技能理论,即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它强调教育与训练要加强与产业的联系,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核心技能具有通用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还包括至关重要的人际关系技能——人际交往、群组加工、问题解决、决策与计划,这些总称为‘群组问题解决’。”⑭这是一个职业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着眼,职业院校教师除应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外,社科类教师应突出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适应和引导能力,学生的职业咨询规划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等社会发展能力。技术类教师应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能够以身立教,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等。
掌握本专业的人才市场行情 职业指导是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职业教育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掌握与专业有关的人才市场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促进他们的才能和个性发展。教师要做好人才需求调查,了解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人才质量,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紧跟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真正凸显“零距离”上岗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注释:
①、⑧、⑨、⑩、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55-56、449、455、451、452页
②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2009-05-02),http://www.scvtc.com/bmzy/rsb/szjshtm l/ 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
③贺文瑾:《“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2009-04-02),http://jszjky.jstu.edu.cn/ArticleView.aspx?ArticleId=253&columnid= 0506
④、⑤刘子真:《“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维度与素质结构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8期
⑥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代理念》,《职教论坛》,2007年第5期(下)
⑦邓泽民,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职教论坛》,2002年第20期
⑪,⑫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页
⑭雷正光:《当代职教专业建设若干新理念》,《高教参考》,2006年第5期
G715
A
1672-5727(2010)05-0068-02
周位彬(1963—),男,河南浚县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职业教育理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