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摘要:分析了广西轻工企业维修电工人员构成情况和目前维修电工培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增强培训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轻工企业;电工培训;培训体系;有效培训方法
如今,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对员工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为企业培养后备梯队力量,促进员工的沟通,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把培训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对于维修电工,与工艺型和管理型的岗位相比,其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都有很大不同,对于技术和技能的要求更高。所以,相关维修电工培训的方法和效果还需不断探索和提高。
维修电工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要生产,电力要先行。维修电工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保证企业高效、安全运行的第一卫士。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逐渐被应用到各种生产机械上,作为维修电工,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和社会。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高个人岗位工作能力,对工作更有信心;可以攻克一些虽然对正常工作影响不大,但长时间不清楚的问题;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等。另外,培训还可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使员工感到一种认可,对企业有归属感。
轻工企业维修电工人员情况分析
广西轻工企业分布在广西各县的乡、镇,这些地方信息相对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技术人才储备不足。这里的企业维修电工人员构成特点是:第一部分是老员工,他们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爱厂如家,但理论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无法担当起技术方面的“领头羊”作用;第二部分是改革开放后培养出的专业技术工人,他们基础扎实,善于学习,专业过硬,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最为主动和迫切,也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但这些人才的流失现象时有发生;第三部分是各大专院校毕业生,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他们退而求其次,成为企业员工,他们有的未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有的专业不对口,要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还需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磨炼,但这部分员工思维活跃,见识广,善于接受新知识,成长后劲足,培训得当,就是企业人才的后备梯队;另有一小部分员工是未经专业学习和训练,由师傅带的徒弟,他们虽然起点低,但危机感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同样迫切,最渴望得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目前企业电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培训工作不被重视一些企业领导不重视电工培训,认为培训得不偿失。一方面,培训需花一定资金,但又不能立竿见影;另一方面,担心培训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担心员工跳槽。有些企业产品有销路,便对管理放松要求,赢利第一,短期行为明显。另外,受训者同样存在对培训不重视的现象,认为企业培训是摆花架子,受训时走过场,应付检查了事。
培训工作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对培训工作要求不高,大多流于形式。很多企业负责培训的人员并不专业,对培训的目的、目标、对象和内容不明确。培训采用的方法、培训教师的选择和培训计划的实施不合理、不科学。比如,一些制糖企业在停榨检修期组织维修电工人员培训,由于不分层次、对象,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一些技术骨干听之无味,而底子薄的员工又听不懂,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培训选择的方法、内容不合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培训偏重于课堂教学,培训时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理论性强,实践指导性差。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性、针对性,而且培训模式还是学员听、教师讲、考试测的三段填鸭式。培训内容应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等,而企业只注重知识培训,对技能训练和企业文化内涵涉及很少。教师的讲授只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很少针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培训方法单一老化,学员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培训过程不连续维修电工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不断迎接技术挑战的技术工种。许多企业没有制定科学的连续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上,没有体现知识梯度和技术层次。一些企业在培训中甚至出现不同期培训使用相同教材的内容重复的现象。员工在岗位上完全靠个人的自觉学习和成长,忽视了岗位培养的作用。一些员工认为培训的意义在于获得证书,而忽略了培训的实质,一旦获得所需证书,员工进一步提高自我的要求便不存在。
对培训效果缺乏跟踪和评估相关部门的领导只注重培训现场的评估和学习评估,员工返回工作岗位后,对其行为效果及工作能力不做跟踪评估,对产生的整体效果不做分析检查。这样,培训机构和企业“看不到”培训效果,造成企业无法对员工的再培训进行科学的安排,培训部门无法总结培训经验,难以进一步提高培训成效。
增强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对员工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从事维修电工的人员大多是专业技术工人,各人的素质、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大不相同,培训机构或企业管理人员应对受训人员做出相应调查分析,明确其各自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计划,以便获得期望的培训效果。例如,对于新员工,应先让员工掌握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要求、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技能与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求员工确定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目标,以尽快完成工作角色的转换;对于技术骨干,在培训中要选择一些有启发性、超前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选择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培训方式要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要具有实用性和速成性的特点,要拉开梯度,采用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培训。既可选择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可在企业内部领导和职工中选拔合适人员作培训师,采取岗位培养、脱产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并举的培训手段。岗位培养可采用师带徒、岗位受训、技能竞赛和专题案例讨论等方法,既可节约投资,又实用高效。脱产培训可采用专题性强的短期培训形式,比如介绍变频技术的专题培训;也可开展对改善经济技术指标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为掌握已决定进行的公关课题、革新项目急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教学内容既要有理论,也要有技能操作训练。总之,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培训要采用灵活、生动、紧密联系实际的自主性培训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模块式、课题化由于培训时间短,要系统地学习某一课程,时间上不允许,效果也不理想。教学时,可将该课程内容按专业技能要求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不同的课题,学员在学习时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样学习效率高,劲头足。例如,笔者在对某糖业集团的维修电工进行《电力拖动》培训教学时,考虑到培训时间短,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笔者将该课程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其中一个模块是桥式起重机的电路和原理分析。因为桥式起重机是糖厂的重要起重设备,也是故障常发和难排除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员工不会看电路图。桥式起重机的控制电路图,分别用到了点动控制、正反转联锁控制、顺序控制、限位控制、制动控制、过流保护、短路保护、零位保护、绕线式电动机的串联电阻启动和凸轮控制器等知识,这些知识点是这一模块的课题内容重点。笔者结合桥式起重机的控制线路图介绍完这些知识点后,学员系统地掌握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基本知识,很多员工认识到,原来要看懂线路图,除了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基本知识外,还要结合拖动工作特点、控制要求,把凸轮控制器的触头分合表和电路图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故障分析和排除打下基础。
教学手段多样化对于电气设备使用、结构认识、安装等工艺操作,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学习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对于技术技能性要求高的工作,比如线路故障排除、可编程控制等,则需要专门的培训。在进行这类课题教学时,要讲练结合,教学手段上应将演示、练习、讨论、模拟、实验和实习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引导学员进行研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学员强烈要求掌握电气线路的故障判断和排除方法,笔者在教学中除了进行典型的线路原理分析、介绍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外,还让学员实习接线,然后让学员根据故障排除方法相互进行线路检查,特别是对故障线路的排查,学员相互讨论、学习,很快就会掌握方法,再让学员在机床模拟线路板上进行练习,排故技能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培训既要重视理论讲授,也要提供实习和实验的机会。
结合生产实际,创新培训教学模式一般的教材具有通用性和系统性,对轻工企业的生产实际缺乏针对性。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帮助教师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了解,通过企业调研,收集技术信息和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把这些轻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难题提炼成为培训的内容和课题,突出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同时,培训机构应积极承接解决企业生产难题、技术革新等工作,安排教师带领学员进行技术攻关,对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解决,这样既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开创了岗位培训的新模式,也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训的内容和过程要科学连续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尤其是维修电工,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持续提高他们的技术和技能,以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所以,对维修电工的培训应该是长期的、有层次的。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素质、工作变动情况、已接受的培训内容,按维修电工等级分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应知应会要求,并和企业生产实际要求相联系,做出有序的培训安排。既要避免培训的重复低效,也要考虑为员工及时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创造条件,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机会。
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检查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检查,通过对培训工作的总结,可以进一步提升培训成效。学习效果的检查可以通过参训者的满意度、知识增加程度、行为的改变和工作实绩的提高等来判断,比如受训者返回工作岗位后,对生产机械电气故障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是否提高,对一些设备的控制方式和方法是否有改进的想法等。
对维修电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是纯粹地为教育而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挖掘人才,调动、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帮助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持续良好发展。作为为企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更应积极地探索企业培训和员工继续教育的方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滕宝红.如何进行员工培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黄亚明,徐淑华.浅谈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5,(12).
[3]魏国华.关于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作者简介:
杨秀丽(1967—),女,壮族,广西轻工高级技校讲师,主要从事电工与电子专业的教学和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