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贫困生三维资助模式刍议

时间:2024-05-08

周志颖 李章龙

摘要: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分为解困型资助、励志型资助和强能型资助三大类。文章对三类资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三维资助模式;解困型;励志型;强能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帮助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了学业。但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在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三维模式

根据资助主体(政府、社会、学校等)对贫困生投入的资助要素以及贫困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发展领域来划分,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分为三大类:解困型资助、励志型资助和强能型资助。

解困型资助,又称经济资助,指的是资助主体通过投入一定的资助要素直接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困难进而维持学业的一种资助方式和行为。高职院校现已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经济资助体系。

励志型资助,又称心理资助,指的是资助主体通过投入一定的资助要素,帮助贫困生解决因经济贫困带来的心理贫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贫富观、荣辱观,建立一个自信、自强、自立、自爱的精神支持系统,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精神品质和社会适应性的一种资助方式和行为,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

强能型资助,又称能力资助,指的是资助主体通过投入一定的资助要素,为贫困生免费提供素质拓展和能力培训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充分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一种资助方式和行为,如培训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英语技能。

高职贫困生解困型资助中的问题探讨

贫困生认定的模糊性高职院校一般综合使用生源地认定和学校自身认定两种方法,将贫困生认定为特殊困难或一般困难,并给予相应资助。但实际上,特殊困难、一般困难和非困难的界限有时很模糊,难以准确认定。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源地认定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真实性有待提高;学校自身认定受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骨干的影响较大,容易流于形式,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时难以保证。

资助体系的分散性随着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贫困生多元化资助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由于各项助学措施缺乏必要的整合,导致执行时容易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致使个别困难学生多次获得资助,而其他困难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资助。这样,既助长了某些学生的惰性,也直接影响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应对贫困生进行分类管理,整合各类助学措施,形成个性化的资助包,防止重复资助、资助过剩,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

社会资助的不足性目前,各高校都在极力争取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加助学活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但相对而言,重点高校获得的社会资助比高职院校多得多,社会资助的不平衡性非常明显。因此,高职院校要充

分发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采取开辟专业性勤工助学岗位,引进企业奖学金,试行院系冠名权转让等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助来弥补政府及学校助学资金的不足。

高职贫困生励志型资助中的问题探讨

关注心理资助贫困生在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比普通学生大得多,他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更多,普遍存在自卑、忧郁、敏感多疑、焦虑、自我封闭等障碍性人格特征。同时,部分困难学生在经济资助中养成了“等、靠、要”的惰性。因此,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贫困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大力开展心理干预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在贫困生心理干预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包括两个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团队训练等途径对贫困生给予精神扶持,帮助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摆脱家庭经济困难的阴影,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自爱的品质,引导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困难、战胜困难,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功。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形成了心理问题筛查、评估、干预、跟踪、调控为一体的贫困生心理支持系统,帮助贫困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高职贫困生强能型资助中的问题探讨

重视能力资助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或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学习方法不适应、实践能力差等问题。高职教育要求“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能力优先”,因此,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后,帮助他们解决因经济贫困而造成的能力缺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转变资助理念,改变过去直接进行经济资助的模式,通过多种平台帮助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为其将来摆脱贫困创造条件。

素质拓展和能力培训包的开发结合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应面向贫困生开发有针对性的素质拓展和能力培训包,帮助贫困生提高专业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这一措施需要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学工作部门的密切配合。一方面,学生工作部门可以通过自身拥有的平台和资源帮助贫困生提高相关能力,例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贫困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学工作部门要根据社会所需的学生能力结构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提高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和能力。可以借鉴教育券的理念,向贫困生发放数额不等的培训券,引导贫困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培训的方式、内容、时数等。目前,高职院校面向贫困生的课程开发尚在雏形,有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更好的规划和实施。

面向企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高职院校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要把提高贫困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贫困生能力资助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重点面向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有效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见习、实习等途径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性,更好地推进学生就业。与此同时,学校要在学生入校后及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自觉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理性思考高职贫困生三维资助模式

高职贫困生问题较普通高校贫困生问题更难解决,无论是单纯的经济资助、心理资助,还是能力资助,都无法满足高职贫困生的生存、求学及发展需要。因此,要充分发挥三种资助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共同构建“解困、励志、强能”三维立体型资助模式。为更好地推进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充分发挥三维资助模式的集成作用和系统效应,需要加强和改进以下工作:

加快实现贫困生认定工作科学化贫困生认定作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贫困生资助的公平与效率。因此,要通过规范贫困生认定程序、完善贫困生档案管理、考察贫困生个人消费等措施,提高贫困生认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综合使用生源地认定和学校自身认定方法时,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基本生活水平,确定全校学生的平均生活水平,作为相对指标;第二步,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必须同时携带生源地民政部门及高中、中职学校开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第三步,对初步认定为贫困生的家庭进行电话联系,了解家庭收入证明的真实性和该生获得过的各类资助;第四步,动态了解学生在校消费情况,重点考虑物价上涨、学生发展性需求变化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第五步,确定学生的贫困等级,同时给予相应资助。

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体性在一般资助过程中,认为贫困生是弱势群体,而政府、学校、社会慈善机构等资助方占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思维逻辑中,资助政策和方式是由资助方单独来决定的,而忽视了贫困生的主体性。要在认真调研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基础上,让贫困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并参与制定经济资助政策,将大大提高资助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在开发心理解困、能力培训项目时,更要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鼓励他们正视困难,积极参加各项能力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实现资助方式与贫困生生存、发展需求的最佳匹配。

不断探索新的资助方式目前,高职贫困生资助的方式有很多,但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劣势。因此,要在不断完善原有的“奖、助、贷、勤、补、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资助方式,并协调好各种资助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有高职特色的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优势,重点在“助学——实习——就业一体化”、“订单式”人才培养、院系冠名权转让、专业性勤工助学岗位开发等方面探索出新的资助路子,实现助学与就业双赢。

大力推进资助工作法制化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均以不同的主体身份参与其中。受发展水平及法制不健全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个别商业银行不能及时发放助学贷款、个别学校不能足额提取贫困生资助专项经费、个别学生逃避银行贷款等现象。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明确有关主体、客体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和规范贫困生资助工作,推动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飞平.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伦理境界[J].中国青年研究,2003,(32).

[2]吴庆.公平诉求与贫困治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周大平.资助贫困生新模式[J].瞭望,2007,(1).

[4]应金萍.对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6).

[5]林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周志颖(198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李章龙(1980—),男,江苏泰州人,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分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