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摘要: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章从中职学校分散型实习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分散型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分散型实习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分散型实习;管理;对策
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实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能帮助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经验,以实现成功就业。2005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教育部、财政部又于2007年6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对中职学校的实习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此,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并对实习管理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加以科学研究与实践,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
分散型实习的内涵
“分散型实习”是相对于“集中型实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学校推荐或者自行安排的方式以单个或二三个学生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实习形式因操作简便、所受限制较少等优势,深受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从目前现状来看,“集中型实习”模式适用于一些特色比较明显的专业,如“数控”、“旅游”等,但对于财会、外贸类专业来说,其专业涉及面广,一家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又非常有限,因此,分散型实习具有很大优势。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分散型实习有如下优点:一是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由于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学生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可以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来实习,实习目的更加明确,积极性更高。二是企业接收学生更容易。学生实习分散,企业需要接收的人数相对较少,便于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工作。学生在进入企业以后,企业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实习单位面广,各个单位的生产情况也不尽相同,学生实习内容非常丰富,便于学生相互交流提高,也开拓了原有的实习范围。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通过学生在企业中直接参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建立学生与企业的关系,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能帮助学生抢得先机,缩短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期”,增强竞争力。
分散型实习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分散型实习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实习单位大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实习地域、实习岗位比较分散,不少学校对于分散型实习的学生都是“放羊式”管理、“粗放型”管理,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缺乏实习全过程的督导监管。这就导致很多分散型实习流于形式,实习质量很难保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方面(1)集体感缺失。职校实习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个体走向成熟的阶段,是心理学所谓的“第二次断乳期”。分散型实习使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环境,离开熟悉的老师、同学,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使个体产生了社会孤独感、压迫约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极情感。(2)心理跨度大。从对作业、实验质量不作过高要求的在校学生转变为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责任主体,学生心理跨度巨大。(3)择业盲目性。许多中职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前对自身的分析、规划不够,职业定位比较模糊,选择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在工作中挑三拣四、拈轻怕重、不求上进。学生这些自身的原因导致许多实习生因为表现欠佳被用人单位退回,影响了正常实习。
学校方面在分散型实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过程、实习安全等方面,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的全程监督,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许多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不清楚实习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更谈不上给学生心理层面的辅导。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则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学年,而在关键的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技能指导几乎为零。这些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造成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出现“管理真空带”,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企业方面许多企业缺乏与职业学校合作的动力。目前,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一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对接受学生毕业实习缺乏积极性。这就很难保证厂方能派出专门人员来负责指导分散型实习的学生。即使厂方有专人负责,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从而配合学校进行指导。
实习评价方面分散型实习由于实习点多而又分散,指导教师很难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且以往主要侧重于职业道德评价,对学生实习质量或者专业技能缺乏全面、动态的评价。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缺乏与评价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学生消极地对待评价。
分散型实习管理对策探讨
针对目前分散型实习存在的问题,职业学校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确保实习质量,实现实习目标和效果。
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构建校企伙伴关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作为学生分散型实习基地。这不仅可以降低基地建设的难度,而且这些企业人员精简,让实习生有大量的顶岗实践机会。同时,为了改变学校动而企业不动、学校主动而企业被动的尴尬合作局面,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发展伙伴关系,双方建立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实现共同的价值和利益。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置并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任务,设立企业冠名的奖学金,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再培训,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等。合作双方必须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真正建立起成功的校企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的价值和利益。
探索分散型实习管理对策,加强实习全过程监管(1)双导师制。在实习生中尝试“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既有德育导师又有专业导师进行指导。专业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技能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老师和就业指导教师作为德育导师及时关注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心理层面的辅导,帮助学生正视社会现实,加强适应能力的训练。双导师制的试行变班主任单向管理为专业教师、班主任和就业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多向管理,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个个受到关爱。(2)月返校制。在一年的实习期内,建立学生定期的每月返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教师利用每月一次的返校时间,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辅导。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收集学生实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3)定期巡查制。职业学校可以成立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处长、教研组长等组成的实习检查组,对分散型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定期巡查、走访。同时,及时召开反馈会,把巡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实习生、专业教师和实习基地,对实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4)网络服务制。信息时代,加大实习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变革是时代的要求与社会进步的表现。建立一种针对个体的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技能培训模式,将会受到分散实习学生的欢迎。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博客、组建QQ群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实习,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专业问题,从而更便捷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服务,实现实习生和指导教师跨时空交流。师生间这种多向互动的交互、协作与沟通,能达到经验共享、思想碰撞、智慧共生。(5)360度实习评价制。实习评价有别于一般的学业成绩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过程更为细化,可以将现代企业中的360度绩效评价系统运用到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中,通过学生自评、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带队师傅、就业指导教师等多角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评价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关注他们的实习过程,关注其情感、信念、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以实现对分散型实习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的评价。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开展下企业调研、为学生建立导师制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班主任定期走访企业,能使他们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市场需求,以便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就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因此,班主任、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实习管理,将有助于推动职校教师队伍 “双师化”建设,从而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实习作为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大练兵,决不能轻视其作用。在目前各职业学校分散型实习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对实习管理进行完善和创新,加强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才能使职业学校、实习生、企业三方面都能处于最佳的配合状态,保证和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薛海平,石秀.美国社区学院伙伴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08,(6):59-64.
[4]董洪光.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分散实习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3):119-120.
[5]唐建明.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07,(47):142-143.
[6]罗三贵.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4):69-71.
[7]马家平,袁强.高师分散教育实习模式的实践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122.
[8]李光宗.分散实习的管理、质量监控和成绩评定[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73-75.
[9]段妍妍.高等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0]张秦.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生社会适应研究——某职校实习生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吕宜之(1975—),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