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08

尚 玄 顾红欣 苑 溪 张根柱

摘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抵御经济冲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实践、实验教学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具有特殊作用。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条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陈旧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由于受“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的传统思想的严重影响,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不够,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实践性教学环节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观念陈旧,办学理念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实践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教学的思想倾向,没有把实践实训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没有为学生搭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有的专业虽然计划中有实训安排,但由于高校扩招的原因,致使办学经费严重缺乏,实践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办学水平的提高。有的学校没有稳定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得不到加强,学生的创新欲望进一步弱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高校各类工科专业课程应通过实验或实训教学进行不断吸收、研究与发展。在国外,很多课程都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题教学法及现场教学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或课题研究的机会比较多,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而这些手段在我国高等学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学校教学以课堂灌输教学的方法为主要手段,你讲我听,学生很少提问题,导致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渐衰减,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二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使得教师很少有机会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学生与生产第一线长期脱节。三是学校也不愿意经常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怕出事故,怕担责任,更怕经费得不到支持。所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了一纸空谈。

实训教学师资严重匮乏近年来,高校引进一大批学历高、年龄轻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加之理论课程与科研任务非常繁重,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动手能力可想而知,导致其在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欠佳,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漫漫消失。

实训教学管理不严谨长期以来,学校对实训教学不太重视,所以,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一直没有严格的计划,有的实验实训课程无缘无故地被减掉。对理论课程,学校主管部门还去检查一下教学秩序及教学效果,而实验教学就很少有人过问了。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计划?课时上够没有?学生真正得到了哪些收获?对这些管理得并不那么严谨。有的理论教师用实验课做“补丁”,什么时候自己有私事就上实验课,误导了学生对实验实训课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感到实验课没什么意义。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经

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围绕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和内容,积极鼓励和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骨干力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政策以及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编写出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教材。尤其是学校的“双高”人才,要结合专业技术及科研成果,在授课过程中填加一些前沿性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改变“一言堂”的旧教学方法学生上课信息量过多,学生思维跟不上多媒体的速度,学生连笔记都无法记,内容当堂吸收得较少,下课后浑浑噩噩。等到期末考试时,学生只有请教师圈画考试“重点”,学生背下来应付考试,成绩一公布,本门课程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必须改革不适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改变影响学校科学发展、影响学生创造能力提高的障碍,使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拓展能力、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采用课题式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根据调查,用人单位大多希望学生一上岗就能顶用,尤其是企业。学生在大学读书四年,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深,范围比较广,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薄弱。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可以运用科研成果将没有兴趣的内容变得像玩游戏一样开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大学教学中较少应用,应积极应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开拓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有效途经.

强化创新意识和各类创新实践训练一般地说,在考试中,中国学生往往好过外国学生,但做研究、工作和进一步办产业时,情况恰恰相反,暴露出中国学生总体上创新能力不强。我们对我院机械学院1000位学生的创新理念认识程度进行了调查,当问到“你认为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对你的能力提高有帮助吗”,52%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也就是说,大学早就应该开设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课程,比如《创新艺术学》、《创新理论教程》等课程。

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航,实现由 “承传型”、“模板型”教育观念向“创新型”、“适应型”教育观念的转变。现在的教学计划只要学生选中专业后,四年里可以说不管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与变化,学生都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所设置的课程,学生的知识面相差无几,知识结构大致相同,没有按照市场趋势进行预测与调研。所以,必须加大教学方案的改革力度,要到社会、企业认真了解第一手材料,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案,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十分缺乏创新欲望。为了克服大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惯性,必须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008年我院机械工程学院共有九个团队申报立项参加天津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通过校级评审共有七项报送天津市,其中一项获得天津市一等奖、三项获得天津市二等奖、三项获得天津市三等奖。通过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使他们受益匪浅。据调查,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的初衷多数是为提高创新能力。调查显示,为了提高创新能力的占58%,为兴趣爱好的占26%,为获奖学金的占16%。

因此,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开展各类科技知识讲座,同时开展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施展才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强化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2]任淑淳,杨俊和.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3]徐庆军,田英翠.浅谈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4).

作者简介:

尚玄(1956—),女,天津市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