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李海峰 宋银萍
摘要:阐述了西安外事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以社会需求定职业岗位,以职业岗位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定课程,以工作过程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以及“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改善教学基本条件,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改革培养途径与方法”的专业建设重点。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西安外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2000年9月。2002年8月,该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教改试点专业。2004年10月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高职教改优秀试点专业。2008年10月,该专业再次被省教育厅授予“重点专业”称号。新一轮的教改,旨在构建一个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高职教育理念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新模式。
明确教学改革思路
200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此为指导,西安外事学院确立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以社会需求定职业岗位,以职业岗位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定课程,以工作过程定教学方法,即根据具体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通过明确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工学结合或模拟工作过程来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
重点推进专业改革与建设
(一)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004年,职业教育开始重视技能训练。为此,学院围绕教学实践环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强调课内实践教学的同时,独立开设了实训课,实践教学学时数达到了总学时的40%以上。2006年,“双证制”成为高职教育关注的热点。于是,学院瞄准职业资格对技能的要求,规范了实训的内容和方法,使实训更具针对性。2008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突出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
根据具体行业(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定位聘请各大酒店及旅行社的管理人员、旅游管理部门的专家,成立旅游管理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就业岗位(群)以及岗位(群)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确专业培养定位,使专业建设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与行业的发展。服务质量主要依赖于服务人员的基本素养,包括文化修养、道德修养、职业修养等。这些软条件,不是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具备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这正是学校培养的重点所在。因此,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教养的文化人,其次才是具有某种技能的职业人。文化人的素养根基是文、史、哲、英语、计算机等课程;职业人的特点体现在岗位技能上,需要针对性强的训练。我院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陕西等西部地区,面向全国旅游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能在旅行社从事前台接待、导游服务、计划调度、市场开发等工作或在酒店从事前台、客房、餐饮、康乐等服务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按照“以职业能力定课程”的原则,在设置有关平台课程的同时,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确定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模块,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首先,根据专业定位,确定公共素质教育平台课及与旅游管理专业大类、专业类相对应的专业基础平台课,如管理学、商务礼仪等。然后,在调查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办学条件,确定与导游、酒店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的课程。确保本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为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课程。核心课程及其前导课程、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及其基础能力的相关课程、训练项目构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高职教育的最新要求体现在2008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之中。
按照“双师型”标准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校外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水平,增加其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或对师生进行现场技能培训。
按照工作学习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加强校内实训,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客房、餐厅实训实验室、形体训练室和模拟导游实验室以及两个实习酒店。同时,依托陕西旅游业的优势,与西安金花大酒店、中旅国际旅行社、陕西省旅游管理集团公司等多家旅游企业签定了协议,建立市内学生短期实习基地。此外,以学校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大连等外埠的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起了遍布大半个中国的就业实习基地网络,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创造了条件。
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制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先后编写并出版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学、旅游食品学、旅游商品学、旅游心理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这些教材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同时突出技能训练。
(三)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改革培养途径与方法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通过工学结合或模拟工作过程来改革教学方式,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展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
开展“校企联盟、携手合作”的培养模式2004年,学院与西安宾馆组建了实验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学院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并对企业职工进行短期培训;企业作为学生实践的基地和未来就业的场所接纳学生实习。2008年,学院与西安金花大酒店及中旅国际旅行社等建立了学生实习合作关系。企业利用周末安排学生现场进行实战训练,并派专人到学校给师生进行免费培训。学校聘请企业管理骨干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企业聘请专业骨干教师担任管理顾问。
实行“顶岗操作、多向管理”的校外实习模式学校规定,第三学年安排学生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走进企业,熟悉实际工作过程,为就业奠定最坚实的基础。“顶岗操作”是指学生在实习单位像正式员工一样承担一线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一线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获得了全面提高,增强了就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多向管理”是指实习期间实习单位的工作管理、学校的指导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在实习期间,学生扮演着多重角色,除了在校大学生的角色外,对实习单位来说是一名实习生,对顾客来说则是一名员工,必须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工作。每次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均能根据工作业绩获得相应的报酬,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主动实习的积极性。
实行班级“宾馆化管理”的仿真工作模式全体学生统一着装,每天分别扮演大堂经理、门迎、客房服务人员等角色,按宾馆的卫生要求和工作程序,负责本班教室当天的卫生和管理工作,并进行评比,标出等级,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专业素质,为适应企业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第二课堂强化学生职业修养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1)以学生为主体,成立学生社团——旅游协会。学生自己收集图片,开办西安旅游景点图片展,并以“导游”身份自编解说词,带领参观者“神游”风景名胜。(2)每年举办一届导游词讲解大赛。(3)成立旅游专业礼仪队,进行社会实践。礼仪队不但为学校的各种会议服务,而且接受西安各种博览会、洽谈会的邀请,利用节假日进行校外实践活动。(4)成立学生模拟旅行社,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期间开展“外事一日游”等导游实践活动。(5)强化英语听说能力训练。根据旅游和宾馆服务人员的涉外要求,专门抽调两名英语教师,每天分早晚两次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训练。(6)组织驾驶训练,增加岗位技能。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驾驶训练,为学生的就业增添更多的砝码。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强化课内实训凡能在校内实训室或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就不安排理论讲授。在全部专业课结束后,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前,安排一次36学时的综合实训。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推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尽可能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
在坚持高职办学理念,明确教改思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条件,改革培养途径与方法的同时,学校还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和监控体系,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松.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3]王喜雪,陈万本.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4]郑大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定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5]赵兴刚,万苗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
[6]何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探讨——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作者简介:
李海峰(1975—),男,江西九江人,硕士,西安外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宋银萍(1976—),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及旅游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