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4-05-08

摘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设计教学课程,打破常规学科体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高技能人才质和量的需求日益迫切,企业把对高技能人才的获取作为决定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职业教育的目标给是为用人单位培养输送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职业教育也提供了更广、更深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加大了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政策扶持,给技工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校近几年始终坚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现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

技工学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而过去,人们根本不把技术工人看作人才,更没有高技能人才这个概念,往往只把有学历、有职称的人看作人才。一些单位,甚至是政府部门,在用人政策上,把文凭、学历作为确定员工工资待遇的标准,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发挥技能的积极性。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紧迫地感到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高技能工人也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从而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人才观,认识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技工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习没有信心,对学习技能没有兴趣,认为当工人没有前途。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与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宣传国家有关政策,营造尊重技能和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我校常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有关政策、高技能人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义,还在教学楼的楼道、教室挂起了许振超、李斌等典型高技能人才的画像,将我校优秀教师和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在学校宣传栏和网站上进行宣传,让学生们知道高技能人才就在身边,技工学校毕业生一样能取得成就、做出贡献、得到社会的尊重,以此来激励全体学生。以上工作提高了学生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提高了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客观上对师资队伍提出了高于普通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能够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够从事专业技能教学,成为“一体化”教师;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又要熟悉企业、熟悉企业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所以,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同时是“一体化”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师资是关键,必须结合经济发展及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建立长期的教师培训及激励政策。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教学能力较差;部分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职教对师资的要求。我校近年来先后制定了《教师下厂实习制度》、《教职工津贴发放办法》、《各类优秀人员奖励办法》、《教职工进修及奖励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来加强教师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技能、教学思想、教学能力以及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有关院校和企业进行专题研究或接受培训;定期开展“相互听课、技能比武、经验交流”等主题教研活动,鼓励和引导教师利用各种渠道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改革分配制度,重点向教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和高技能教师倾斜。我校通过以上措施,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职业技能等级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2005年和2006年,我校两位青年教师在陕西省数控技能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分别被晋升为“高级技师”并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激发了全体教师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师资队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一体化”和“双师”素质,所以必须突破传统教师队伍编制制度的制约,创建一支本校教师与企业相关技术工艺专家及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让学校的教师“走出去”,把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请进来”。所谓“走出去”就是一要贯彻实施教师下厂实习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特别是要选派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和具有1~2年教学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深入企业现场进行锻炼,学习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新设备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这样使教师不但在技能学习上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锻炼协调能力,还可以了解毕业学生的适应性和企业对学生的新要求。二要选派有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企业职工的在岗培训。我校经常选派教师到附近的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教学和指导,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开办各类培训班,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所谓“请进来”就是把企业中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聘请到学校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我校近几年从附近企业公开招聘了十多名高级技师、技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邀请大量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开设讲座,介绍行业、企业最新技术进步,使师生受益匪浅。

以上工作,一方面,促进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使用层面上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优化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技能结构,锻炼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知识技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合理设置课程,打破常规学科体系

技工学校的办学方向要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按照企业生产规律研发学校的课程,这是技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最基本的特色和要求。课程设计要科学、合理,不能因循守旧,死板教条。目前,技工学校的课程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时修订,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而且实践性教材不足。所以,一定要结合市场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对原有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修订,突出重点,以学生想学、乐学、易学为原则,以能用、会用、实用为目标,充分考虑市场变化,体现职业能力本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筛选相关教学内容。

近几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企业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数控加工高技能人才。为此,我校打破常规的教学体系,成立了教学开发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组织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对部分教材进行了修订,对不适用的内容一律精简,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计算机绘图、PRE-E、MasterCAM数控编程等课程,对实训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规划,设计了标准化实训课题,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合理的教学安排,通俗易学的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技工学校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动手能力,就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岗位角色,但这一优势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基地。然而,要真正做到使技校毕业生就业后“零距离”上岗,仅靠校内实训基地还是远远不够的,技能实训基地才是技工学校办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必须借助或依赖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为技工学校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真实的技能实践环境。

校企合作能加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它与企业单独培养和院校单独培养相比有许多优势,有更强的生命力。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不全面、培训不系统、周期长、效率低、不能大规模开展。院校培养的优点是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培训正规、系统、全面、可以批量进行,缺点是培训成本高,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是“考试型”的高才生,而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通过在企业锻炼,才能真正成熟。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建立了稳定的、长期的企业实践基地,与汉江机床有限公司、汉川机床有限公司、汉江工具有限公司、陕西汽车制造公司等近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协议”。学生在学校完成基础实习阶段后,直接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训练,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既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又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办学效果。

总之,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深入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企业适用、社会公认、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S].2006.

[2]史小余.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竞争力优势[J].常州技师学院学报,2007,(6).

[3]胡萍,赵菲菲,左继军.走校企合作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4]史国栋,眭碧霞,赵佩华.校企深层合作 共育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

[5]章晓云.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J].职教论坛,2005,(14).

[6]黄旭,李忠华.把握结合点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24).

[7]石勇,石固欧,路宗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模式研究及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2).

[8]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 半工半读 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作者简介:

李明军(1968—),男,陕西大荔人,陕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实习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