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探索

时间:2024-05-08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对《金属切削机床》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过程进行探索,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期中考试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展望了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金属切削机床;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已日臻成熟。大家已形成这样的共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即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既有较高科学知识水平,又有较强从业能力、职业意识及专项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院校能否克服“重分析、轻综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能否把“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机床课程纯理论化教学带来的问题

记得第一次讲授《金属切削机床》(简称“机床课”)时,笔者把这门课定位在“原理”上,从车床、铣床一直讲到特种加工设备,面面俱到。当时认为相关操作知识实习教师会讲,因此应侧重讲些与实习操作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主运动传动链、进给运动传动链、机械结构及原理等等。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反映是这门课很难,也很空,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更不用谈什么指导实践了。看到自己辛苦备课,认真讲授却未收到预期的效果,我明白应该改变教学方法,重新定位。

由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映出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而在学科知识论指导下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结构排列,教学内容与社会的现实需要相冲突,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分离甚至冲突现象比较严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这种安排具有明显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倾向,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学习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脱离了职业活动过程,不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

机床课实践性教学探索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着重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因为只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独当一面。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我尝试了如下教学策略。

讨论式教学目前,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更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这样一方面限制了学生主动思维,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心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应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即讲完某一章节后安排一次讨论课,讨论的题目是所学内容的深入与综合,讨论的题目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题目列到黑板上以后,先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挑选一道自己准备最为充分的题目上讲台给同学讲解。讲完后,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各抒己见,最后再由教师总结。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普遍反映记忆深刻,掌握较好。可见,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主观能动性一旦发挥,其效果不容小觑。

开放式期中考试期中考试作为阶段性考试,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利于查疑补缺,承前启后。应根据这个目标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尝试将期中考试的方式加以改变,由原来的闭卷考察记忆为主改为开卷考察综合分析能力为主。试卷设计为少识记性题目、多理解性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可以查阅手边所有资料,但不允许讨论、抄袭。同时,在设计考试题目时,我刻意将之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如“用CA6140型车床加工外圆时出现了一头粗,一头细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解决?”由于这样的题目能很好地与生产结合起来,学生须亲自寻找解决办法,日后碰到类似问题,就不至于无从下手。在这种考试情境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反映自己水平的回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对课堂之外直接经验的学习,其主要形式是进行社会调查、生产见习、参观、服务活动、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其实,这些只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只是社会实践教学。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而理论实践教学就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是很有限的(尤其是非专业课的社会实践)。事实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把社会现实中的事例“拿”到课堂上,模拟社会实践的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我尽量创造一切利于实践的条件,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理论性强的内容以PPT、实物或教具等展示,理解性强或需要作图计算的内容用黑板一步步讲解,演示性的内容播放教学光盘。这样,学生学的既有兴趣,又印象深刻。多种教学手段不仅各尽其用,还可以通过形式的转换使学生摆脱单调感,时刻都有新鲜感。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解决模拟的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又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

机床课一体化教学展望

其实,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只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初级阶段,多渠道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机床可以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艺等课程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学习过程可以描述为“学习——实践——问题——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性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应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与培训“四位一体”的教学机制,有效促进产学研结合。对机床课一体化的设想是:

广泛开展针对机床课的实习、教研及科研活动目前,我们的生产实习主要侧重对机床的技能操作及零件加工,而对于机床结构及原理的改进设计却涉及很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机床的局部结构进行改造,提高机床的性能和可操作性。当然,如果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效果会更好,可以让学生用绘图软件把整个结构改进过程设计出来,使学生的机床设计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

构建一体化模拟实训室德国的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教学模式就是在一间教室里让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随时转化为实践技能。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在模拟实训室里完成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的过程。比如,在讲完车床的结构和原理后,接着让学生观察实物,再在实践工作台上亲自操作,完成对车床从理论原理到实践操作的过渡。

以上是我对机床课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理念和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总结和体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在基础课程学好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锻炼出过硬的操作技能,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独当一面,解决未知问题。常规教学提供了基础知识教学的平台,我们就更应寻找机会充分发展学生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长远角度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值得投入更多精力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朱爱华,徐国权,朱成九.当前我国高职教学改革趋向初探[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周晓伟,王士南.对机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3]蒙雪兰.划分模块教学 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4,(2).

[4]刘振全.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02,(3).

[5]涂清林.浅议专业课一体化教学[J].中国培训,2001,(7).

[6]钟凯彬.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误区[J].中国培训,2005,(5).

作者简介:

程君业(1970—),男,山东肥矿集团技工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化。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