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摘要:以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设计PBL教学法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PBL教学法;网络学习;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支持下的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舞台和富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为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将信息技术、现代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整合,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又可以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通过改建计算机实践应用性课程的学习网站,我校将PBL教学法的实践性部分整合到网络化学习平台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和实践设计与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实践课程网络平台的重建
我校充分借鉴国外和国内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点,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形成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计算机实践课程网络平台。重点改建的网络版块是计算机网络论坛(BBS),包括教学、科研和实践三大主要版块。每一版块均注重师生的互动和学生实践性学习的特点。此外,注重将三个版块结合成一个有机体,学生不仅在教学版块得到理论知识,还可积极参与到该领域的实践性研究中去。应特别注重引领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兴趣,网上提供各种实践信息,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较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内容。此外,发掘当今计算机科学领域和科研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思路,密切联系国外最新动态,充分体现“新”和“广”两个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有挑战性,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突出计算机学科的应用性特点。
PBL教学法与网络学习的结合
(一)目标设计与角色定位
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应用性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PBL教学内容的设计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可以将此课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模块和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开放教学的特点,采用各种渠道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对每个具体的问题组织集体讨论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原有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运用者。在该信息整合模式教学中,需要通过网络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具体情节、问题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教师的角色从开始的情境创设者、兴趣激发者到学习帮助者和指导者,再到信息咨询者和实践支持者,直至最后阶段的评价参与者和积极反思者,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有弹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过程
课时分解安排把教学总学时分解成三段。第一段学时进行课堂集中授课,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多媒体如CAI课件、光盘等进行课本知识串讲,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系统框架,然后教师负责把课本知识分解成问题模块,供各小组选择。第二段学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小组或个人的形式通过书籍、网络及深入实践等形式进行案例资料收集整理,团队内可以分工协作,但要求每个问题模块必须有社会实践的内容。在此过程中,由各小组长负责进行内部协调沟通。第三段学时,教师组织各组进行讨论评比,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各组可以把分析内容、结论传到BBS上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看到本组及其他组的课题分析内容,做到信息共享。组与组之间在网上可以自由展开问题讨论与咨询活动,最后教师进行分组点评及评分工作。
组建团队学习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把每个问题转化成课题,然后,教师在自愿的基础上参考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思维方式、学习条件、知识结构等因素进行最优组合,形成4~7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当组长,进行组织、督促。每个小组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到实践中去收集第一手资料,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收集资料,最后整理总结分析资料,得出问题的结论。
师生互动,讨论学习在网络论坛上课题讨论资料是分类处理存放在网络公共空间内的,形成问题教学信息库,便于小组成员间随时查询,并由教师组织各小组展开网上讨论。各小组把分析内容、结论传到BBS上讨论,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看到本组及其他组的课题分析内容,做到信息共享。组与组之间在网上可以自由展开问题讨论,教师可以直接在线参与或在论坛发贴,真正做到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以适应开放教学的特点。
模块式考试模式
任何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应用,其效果常常与考核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实践性课程整合体系的特点实施模块式考试模式,主要有基础理论知识、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技能、教学参与程度等四个考核模块。应针对不同的模块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实施不同的考核方式。理论考核模块(占20%)主要考核基础理论和理论应用,即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模块(占30%),考核方式为计算机程序分析,主要考核指标包括知识合理性、资料搜集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及难易程度、分析资料能力、知识整合性(着重相关知识的运用,整体框架结构与内容)和创新性;实践技能考核模块(占30%),包括计算机程序的综合分析与实施、问题处理情况及结果评价;教学参与程度考核模块(20%),采用过程式考核,考核指标包括参与的态度和意识、实践操作规范化、讨论问题完成质量和认真程度以及文字性总结报告的质量。
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实施评价时,应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与学的开展。在评价内容上应该是丰富的,包括对这种结合模式的认可情况、优点与不足、活动体验的评价(记录和表述)、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评价、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评价等等。在评价方式上可运用目前教育技术领域推荐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它有利于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体现评价的开放性和过程性,实现评价的自我反思和激励的作用。
总之,通过改建网络学习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并应用PBL原理结合学科特点,设计PBL教学法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尝试,可以使学生真正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会主动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婉娜,饶异伦.职业教育学研究的未来范式: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0).
[2]何丽明.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及对策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2).
作者简介:
宋晓娟(1977—),女,硕士,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助教,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及科研工作。
(本栏责任编辑:张维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