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设计与重构

时间:2024-05-08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首先应立足课堂教学的改革,本文尝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对课堂教学加以设计和重构,使其更好地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设计与重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我院经过多年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对课堂教学加以设计和重构,旨在使其更好地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变宣讲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这就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理念要实现从教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1)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要联系丰富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中归纳出与所讲内容联系密切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问题,运用课本理论知识予以分析解决,直奔主题以提高效果。(2)教师要有互动意识,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发言和讨论。(3)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备课要结合教材研究社会热点、难点,贴近实际,善抓重点以提高效果。(4)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优质的教学课件,打造精品课程。

发挥团队优势,授课教师从“单打独斗”向教学团队转变(1)传统做法及转变。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升格或整合而来,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备课、讲课、辅导到作业批改往往由一名教师全程包办。这种“单打独斗”的做法已经不适合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05新方案”精神。“05新方案”把高职五门政治理论课缩减为两门,同时还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要求。课时大幅减少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精讲,增加实践教学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组建了以课程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这样的教学团队更能形成集体攻关的合力,以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管理,可以更好地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诸环节。(2)教学团队的具体分工。我院的做法是在教学团队中,由课程负责人、课堂主管教师分别承担课程规划设计、课堂组织管理、作业批改等任务;由主讲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讲授。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是: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采用分段制,即每个教师不用单独讲完一门课程,而是将不同章节由不同教师分担,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共同完成。这样既减少了每个教师的备课量,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攻关,提高每一堂课的含金量,又使学生在一门课的学习中可以聆听到多位教师的讲课,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学生听多位教师的课从中比较评判,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有利于教学竞争激励机制的完善。同时我院要求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风格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目的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依靠团队力量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课程结构,实现教学内容一线化

在课时紧、内容多的情况下,如果授课内容面面俱到,就很难收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我院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同时我院依据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重建教学体系。

我院优化课程结构首先从整合教材内容做起。我院的做法是既尊重统编教材理论的逻辑结构,又不受统编教材理论体系的束缚,重建一个以一线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点,以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重大事件为要素,构建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鲜明的教学模块(群)的教学体系。活化教材的基本思想是:采用专题教学法,按问题(问题群)构建教学内容框架。与问题密切相关的内容(概念、原理、方法、事件等)讲深、讲透,关联度较小的内容少讲或根本不讲。与高职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多讲,即结合第一线的特点、发展趋势及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并突出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做,尽管在知识点上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每讲一个问题,都能给学生在思想深处打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重大事件的烙印。增强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学生进入社会若干年后,可能一些知识细节会淡忘,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打上的思想烙印将会长期起作用,并使他们受益终身。

创新课堂授课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再加上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不感兴趣,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院积极推行双向交流式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位一体”教学法即将课堂讲授与学生读书、讨论和社会实践融为一体。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课下阅读经典原著并写读书心得,针对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社会实践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寒暑假参加社会调查,让广大学生亲身了解社会,感受改革开放的形势,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这种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受到学生欢迎。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行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小论文)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专题讲授+问题讨论”教学方法(1)授课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满堂灌”,几乎提供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没有压力,没有经过自身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于是我们以“专题讲授+问题讨论”这种互动式的授课方式取代了以往按部就班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主要在高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中广泛被采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开设了12个专题,“形势政策”课开设4个专题。(2)“专题讲授”。就是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理论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3)专题内容设计的意义。几年来,我院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各个专题讲授的内容虽有所调整,但授课的模式坚持了下来,而且在专题内容的设计上,既涵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又突出了新时期的教学重点;既避免了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又拓展和加深了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较好地做到了在内容上体现时代感和针对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4),结合专题开展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加深了学习的印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专题组合教学法 在“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课”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专题讨论和播放专题片辅助教学的方法。在专题讨论的同时,配置与主题一致的电教片,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感染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以听觉刺激,而且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使学生本来觉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更富吸引力,教学效果更好。

案例教学法此种教学方法主要在五年制高职的前三年教学中实施。实施案例教学法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必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总体上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懂,初中起点的学生对抽象的理论不太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结合理论多举一些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把抽象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东西,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实践证明,在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把一些典型事例,经过分析研究运用在教育中,可以使学生受到更真实、更深切的教育。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职教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近年来我院加强了实践教学的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我院利用课余时间、十一、五一长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农村、街道、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惊喜地感叹:“没想到政治理论课也可以上得如此活跃、如此精彩!”

探索新的考核方式,实现考核体系多元化

考核的两个方面成绩考核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学理念最明显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既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成绩的考核自然也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核。(1)理论层面的考核采用课堂开卷考试、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2)实践层面既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重在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道德训导的表现以及日常行为表现等。实践考核广泛听取系(部、班)主任、辅导员、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师傅)以及学生干部的意见,努力做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校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整体效应。(3)这两个层面相互补充、相互贯通,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职业道德训导报告等,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课程考核的具体方法我院结合各门课的特点,采取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考试时采用的方法是:将学生的成绩四六开,即在百分制中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占4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分。期末考试采取开闭结合的复合型考试,开卷、闭卷部分各占30分。闭卷主要适用于知识性识记的客观试题,开卷主要适用于综合应用性的主观试题。开闭结合的复合型考试,既检测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了解和掌握;又检查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克服了单一考试的不足。实践表明,这种考试方式加大了平时考核分量,注重能力考核,很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考查时采用的方法是:将学生的成绩四六开,即在百分制中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占4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分。期末实行的是“小组论文答辩”的考核方式。“小组论文答辩”的考核方式是通过教师出参考题,学生分组选题,小组合作撰写论文和集体参加答辩等一系列环节,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3)“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课采用的考核方法是:学生的成绩四六开,即在百分制中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占4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分。从我院近两年的此种考核方式的实践来看,这种考核方式受到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欢迎,有力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

小组论文答辩考核方式的特点(1)“小组”是前提,协作是基础和关键。任何个人不能代替和完成“小组论文及其答辩”,只有在相互沟通、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圆满成功。(2)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只是基础环节,运用知识、形成观点、表达观点是基本要求,小组成员只有在答辩成功后才有可能获得高分。(3)“小组论文答辩”要在“大庭广众”下“亮相”、“现丑”,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检验、评判,在“答辩”和“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论辩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这样打出的成绩才会更加公正、客观。(4)这种考核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的引导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秀华,赵卯生.怎样开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7-06-13.

[2]洪贞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06,(12).

[3]张守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思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4).

[4]李建强.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4,(10).

[5]李鸣,陈春莲.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创新[J].教学与研究,2006,(11).

作者简介:

李玉香(1968—),女,辽宁锦州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