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丁常文 蒋龙余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学生社团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学校应该提供社团资金支持、建立学生社团导师制、依据学校专业打造特色社团、引导学生社团社会化,加强社团建设,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团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团活动;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
与职业素养的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内涵及分类它是经过学校批准,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共同点,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的群众性团体,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它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重要方式和广阔舞台。依据社团活动的内容和教育功能,高职学生社团大致有如下几类:(1)社科类社团。如党章学习小组、“科学发展观”学研会;(2)文体类社团。如大学生摄影协会、桥牌协会;(3)科技类社团。如软件协会、电子协会、科技创新协会;(4)志愿服务类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时空、爱心社。
职业素养的内涵是指从业者所具有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性及其结构,是决定从业者职业活动能力、工作状况及工作质量的基本因素,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诸方面的素质。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是指高职生胜任岗位需要,完成特定职责所必备的一切内在条件的综合体,大致包括政治思想素养、科学人文素养、道德法纪素养、审美情感素养、择业创业素养、劳动技能素养、协作和谐素养、创优心理素养。
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充分发挥各社团的积极作用,可以建立起适合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动接受,将更加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健康稳定的人格的形成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人格应该是一个比较一致的、持久的行为模式。在大学里,随着大学生生活面的扩展、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意识的强化,他们原来狭小的生活圈和心理交流网被打破,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同龄人群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心灵归宿,也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扩大了范围。大学生在社团这个小社会里不仅学会了求知、做事,也学会了生存和发展。社团能够整合个性人格,达到个性人格的和谐发展。大量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对极少数性格孤僻、自卑内向和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能起到一种感化和引导作用,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到青年群体的活动中,从而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个性。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心境乐观、心理健康,不但有利于健脑、用脑,更有利于他们创新潜能的开发。大学生社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十分宽松的文化学术环境、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在社团里,他们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种学术类学生社团,都有专业教师指导,通过系列讲座、专题报告和科学研究等活动,使社团成员能学到更多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东西,了解本学科最新科研动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有利于发展个性、激发创新意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对于那些志愿服务类社团来说,他们的服务性已经跨出校园,走向社会,如社区义工、免费家教、农村支教等,一方面培养和磨炼了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提前走上社会,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社团活动为高职生这种职业素养的培育创造了条件。社团的民主气氛,使得社员可以公开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平等地交换意见,参加社团的社员既要有民主意识,学会尊重别人,容纳不同见解,能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办事,又要克服依赖心理,消除等靠思想,积极主动地去与别人商讨,真诚与其他社员合作,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社团的繁荣而一起工作。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团条件
为社团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与物质支持社团活动物质条件差、活动场地不足一直成为制约社团活动有效发展的“瓶颈”。社团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社员交纳的会费,学校团委行政划拨的费用与企业的赞助费很少,严重影响着社团开展活动的质量,社团活动往往没有固定的场所,开展各种活动都是事先租借学校的礼堂或教室,遇到冲突就要改时间或地点,造成社团的很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社团活动作为在校大学生活动与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项事业,仅凭热情与奉献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物质条件与资金的支持。学校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把解决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认识,从“可有可无”转到“应该支付”上来。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成果是“服务”,学校应该出钱“购买”,这有利于和谐的人性化管理,同时也能弥补学校由于人手不足带来的管理缺陷,既可减轻学校的管理压力,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知识面的拓展、校园文化的丰富提供广阔的舞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引入学生社团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学生社团隶属于学校团委,但学校团委的管理主要是宏观上的,表现在社团的设立、社团活动的审批和规划上,对学生社团开展的具体活动和工作难以指导,这在实践上使得学生社团的活动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缺乏专业与专门指导,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社团内部管理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社团的社会成效,使学生的能力与职业素养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引入学生社团导师制,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导师制”的机制,每一个社团在一至两名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在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有利于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持久性、连续性,增强社团活动的成效性。特别是对于那些专业性强的社团,如学术科技性社团,社团导师制可以弥补社员与参与者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加社团活动的吸引力。
依据学院专业特色,打造品牌学生社团高职院校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社团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社团自身建设比较完善,发展前景好。而有些社团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团内部管理缺乏效率,前景暗淡。特别是对于有较强专业性知识背景的社科类社团与科技类社团来说,发展的速度慢,而文艺、体育类社团的发展速度快,形成了明显的发展不平衡趋势。另外,社团活动的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目的是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表现出明显的目的单一性,不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高职院校社团的发展应该彰显职业特色,目标与“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相一致。作为工科院校的高职院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应该加大力气指导好社科类社团建设,以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应依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建设和指导好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社团条件,例如,航海类高职院校可以建立“郑和文化研究会”、“航模协会”等表现自己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为航海职教文化与航海文化的融合与对接提供实践平台。
引导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化从培养目标上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培养模式来看,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可见,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社会实践能力对高职生以后从事岗位职业非常重要。学校应尝试以学生社团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以社团为单位进行志愿服务,如电子协会进行的义务维修,英语俱乐部进行的山区支教活动,E浪网络协会的社区服务等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解决社团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促进学生社团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斌.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及其培育[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2]吴萍鲜.浅析大学生社团建设在素质拓展活动中的作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5).
[3]刘龙洲.大学生社团问题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4,(1).
[4]冼季夏,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5]王承新,等.论高校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8).
[6]施喜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特征与用途[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作者简介:
丁常文(1976—),男,硕士,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蒋龙余(1952—),男,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