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半工半读模式下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再认识

时间:2024-05-08

乐享荣 谭家尧

摘要:目前,半工半读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教学计划制定不够合理、教学计划实施不够畅通、教学质量评估不够科学等问题。本文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的建立三方面对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半工半读模式;教学改革

2006年10月,教育部在青岛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并确定了在107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半工半读改变了以往的全日制教学模式,客观上要求中职学校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拟对半工半读模式下的中职教学改革做探讨。

我国半工半读模式及其教学现状

引企入校 所谓引企入校模式,就是将企业引到学校,在学校开办工厂、引进生产线。采取由学校出让场地、企业建厂房并购置设备的方式进行合作,形成校企共同建设生产型实习基地的办学模式。学生分期分批轮流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训练。该模式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可全部在校内交替进行,可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里的工作、生活气氛,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作好铺垫。

产教结合 所谓产教结合模式,就是利用学校自建的实训基地实现产教一体化,将实训基地办成一个经营性的经济实体,即基地既是学校的实训课堂,又是产品生产车间。这种模式变消耗性技能训练为生产性实习,实习产品就是生产成果,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工人。产教结合模式与引企入校模式的最大区别是,学校是实训基地的拥有者和经营者,一方面,必须是能接受对外加工(或生产)的业务和订单,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校企交替 所谓校企交替模式,就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分段交替进行。不同的学校在实行该模式时其内涵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校企交替的时间段有区别,有的学校采取上学期在校内学习、下学期到企业实习的“0.5+0.5”方式,还有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1+1+1”、“2+1”等分段方式。

办校入企 所谓办校入企模式,就是直接把学校办进企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学生经过入校注册和校内一段时期的培训后进入企业,一边读书、一边实习。这种办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实习均在企业完成,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均在企业。我校自2001年面向贫困生启动半工半读模式以来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我校称之谓勤工助学模式),截止到2008年9月,我校与省内16家高星级酒店合作,共开办“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勤工助学班”31个,12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现了在这些酒店学习、实习与就业。

半工半读模式下教学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哪种半工半读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理论教学与实习交替进行,这就使传统的全日制教学过程受到挑战。聚焦我国目前各种各样半工半读模式的教学环节,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有创新、有亮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学计划制定不合理 中职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半工半读模式“工学交替”的特点。但是目前,有些学校完全沿用相关专业全日制的教学计划,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缺乏实用性;有些学校对全日制的教学计划做大幅度地删减,这种做法大大地压缩了学时,难以达到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造成半工半读模式中教学计划不合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半工半读模式近几年才为国家所倡导,很多学校实施这种模式时间短,还来不及针对半工半读模式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二是一些学校开展半工半读模式,却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师资,对半工半读模式本身也缺乏正确的理解,根本没有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三是有些学校在开展半工半读模式时,对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及运作模式不了解,无法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实施不畅通 半工半读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课堂教学与岗位实习的结合。从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半工半读模式来看,理论教学时间与企业实习时间大都是1:1,且多数是围绕着企业来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受企业行为的影响很大,有时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得到顺利开展,教学计划难以完成。尤其是许多学校在实施半工半读模式时,重点放在解决贫困生的学费上,学生在企业所做的“工”与在校所“学”的专业完全无关,在实习期间学生的专业学习完全中断,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减少了一半,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造成较大影响。

教学质量评估不科学 目前,在对半工半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时,多数学校还是以理论科目的卷面成绩为主。尽管有些合作企业出具了学生的实习鉴定书,但多数是流于形式。这种评估体系既不能反映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真实情况,也不能促进半工半读模式的规范化。

中职教育半工半读教学改革的建议

现阶段,部分中职生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半工半读模式面临的外部环境(政策支持度、法律健全度、企业配合度、社会理解度等)还不完善。在这个背景下,笔者根据本校近年来的半工半读办学经验及对多种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考察,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的建立三方面对半工半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半工半读模式下教学计划应围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学校专业教学的要求及企业用人的标准,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具体来说,要注意两个方面问题。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首先,各专业开设的课程要达到有关部门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教育部门有要求的及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课程要尽量开设。其次,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与要求,有些课程全日制教学计划中没有,但企业目前需要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好处,也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创造条件开设出来。再次,职业教育既有共性,但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又有其个性,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尽可能开设一些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教学安排的连续性 很多学校为了解决贫困生的学费问题,采取的是“0.5+0.5”的半工半读模式,即上学期上课下学期顶岗实习(或反之),课堂教学与岗位实习是分段进行的。这就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中断,造成学校教学工作的断层,给学生返校后的学习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在半工半读模式下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教学安排的连续性,还要强调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在实习期间适当地安排一些与实习岗位相关的专业课程,把课堂延伸到企业,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专业学习连续进行。

(二)教学计划的实施

教学计划能否得到正确的执行、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地进行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半工半读模式中,涉及的不仅有学校和学生,还有企业,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很多,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在半工半读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半工半读模式下的教学计划经常会受到来自企业的干扰,如企业的业务繁忙、企业的重大活动等。因此,半工半读模式下的教学要在保障教学课时、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对企业影响教学安排的各种因素和各种突发事件,学校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及时调整,以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半工半读模式中,不仅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部分学时,还要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时间,把部分教学内容(如专业技能训练等)安排在实习期间完成。把企业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岗后小结等环节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专业讲座、企业内训、岗位指导也是另外的教学形式;不仅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老师,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也是学生的老师。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做到把课堂延伸到企业,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半工半读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工学交替,对象的角色在“学生”和“员工”间交替变换,对象的行为在“做工”与“读书”之间交替变更。如果对这种交替的时间和周期把握不好,也容易带来一些问题,如学生难以在规定的学制内修完规定的课程,而导致不能如期毕业,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诸多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在半工半读模式中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后,学制可以是一年、两年,也可以是三年、五年;学生学习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选择全日制学习,也可以选择部分时间制学习(半日制、一周一次制、一年数周制),还可以选择分阶段学习,学习内容不受专业限制,可以跨专业选择课程。学生在学完相应课程、学分累计达到相关专业要求的总学分时即能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弹性学分制的灵活性可以让学校和企业根据教学和生产的需要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在“工”与“读”之间交替进行,既保证了企业运作的连续性,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半工半读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模式,成功与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上。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匹配的考评体系,既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又能反过来规范和指导教学工作,使半工半读模式更加健康地发展。

考评机构 一方面,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学也是围绕着这一培养目标进行的;另一方面,半工半读模式已经不再是学校的独立行为,企业已经参与到半工半读模式的组织、管理、教学、实习、就业甚至招生等各个环节中。单靠学校一方已经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及职业能力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所以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纯用分数对学生评价的观念和做法,要由单纯教育内部评价向教育内部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机制转变。因此,必须组成一个包括学校、企业、职业鉴定中心在内的评估机构,才能对半工半读模式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考评内容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职业教育尤其是半工半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场所从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校企合作为中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对半工半读模式教学质量的考评内容也要随之改变,除了对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等“应知”知识考评外,考评的内容重点要放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应会”的知识点上,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岗位操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评。

考评形式 考评形式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考评方式。对文化基础模块和专业理论模块课程的考评可以借鉴传统的卷面考试方法;对专业技能模块课程的考评重在实际操作过程和操作质量,可以直接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接轨,将传统考试转为证书考核,实行“以证代考”。顶岗实习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全面展示,应该与合作企业一起结合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出学生实习期间的考评方案、考评标准和考评方法,考评的项目既要包揽实习的关键环节(如出勤情况、职业操行、专业技能、工作成效等),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形成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给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周明星,汪开英.现代职业教育之理念探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2]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2003,(9).

[3]岳维华,席东梅.就业导向 导向就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6).

[4]张宝祥,武忠丽.模式源自实践 制度重在实效[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作者简介:

乐享荣(1964—),男,江西抚州人,工商管理硕士,广东省旅游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谭家尧(1964—),男,湖北宜昌人,文学硕士,广东省旅游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