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培养途径探讨

时间:2024-05-08

袁 宁

摘要: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相关方面加以比较,可以发现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组成现状及培养途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助于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培养途径

目前,成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有以下几种途径:(1)有固定的编制,通过学院的培养转型成为专业课教师;(2)社会上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成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师;(3)由于职业院校快速扩张,各大学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通过招聘成为专业课教师;(4)从社会上高薪聘请有能力的行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在专业课教师引进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方式有所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各行业均发展迅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所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这类地区的高职院校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从全国各地广招人才,引进先进的实训仪器和设备并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进修与培训。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工业欠发达,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的投入相对较少,教师的各项津贴主要靠学生上交的学杂费支撑,日常支出都存在问题,能用来聘请高水平兼职教师、购买先进实训仪器设备、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的费用少之又少。很多有能力、有水平的专业课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基本上在2004年以前都通过应聘等方式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或转型进入企业任职。虽然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政策大幅度向职业院校倾斜,但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实力想要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仍是较为困难的。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

专业课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分为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两部分。基础课教师培养机制较为成熟,很多教师专业对口,直接毕业于师范院校的相关专业,并有较为完善的在岗培训机制。而专业课教师多毕业于理工科院校或从社会中招聘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实践培训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专业课教师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

能力偏低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是从理工科院校或综合大学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无论在本科学习期间还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实践的机会都很少,基本上靠教师自学成才,很少有专业课教师经过系统的专业实践训练。由此导致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有高有低。有些悟性强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取得了成功,而有些专业课教师由于受实践条件与自身能力限制,以书本中的实践环节应付所有的实践环节(谓之“情境模拟教学”),以书本或相关资料中的案例应付现实中的情境(谓之“案例教学”),这些教师在现实中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所在地区工商业较为落后,学院不具备也找不到书本中所描述的实训场地,缺乏经济实力加以引进。例如我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大型的物流基地基本上都在省会或较发达地区,本地区根本找不到大型的物流公司开展实训,而稍具规模的物流基地也不太愿意接受学生来企业实训;二是师资紧张,教学经费紧张,很难贯彻专业课教师三年内必须下企业锻炼一次的规定,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无法保障。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欠缺 “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从社会上招聘工程人员、技术人员,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进入职业院校教师系统;二是职业院校的教师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与所教专业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律师证、会计证、营销师证等。众所周知,目前取得教师资格证并不具备多少挑战性,从社会上招聘的人员虽然有专业知识技能,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很好地胜任教师这一专业岗位。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即使考取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果不到现实的企业中亲身实践,也不能证明他们完全掌握了相关技能。

培训工作严重滞后 欠发达地区专业课教师培训的“瓶颈”在于资金与机会。原因有三,一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与高成本性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需要更大的经济投入;二是重职前教育、轻职后教育思维定势的存在导致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脱离;三是欠发达地区的工商业欠发达,专业课教师参加培训与外出考查的机会较少。

教师社会地位与待遇不高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普遍偏低,与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相比,收入差距较大,就是在同类地区与其他普通学校和行政事业机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导致欠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大量流入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政府机关或收入较高的企业等,产生了地区经济差距两极分化造成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建设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能得到最多的资金分配与政策支持、最好的实践设备与场地、最佳的师资与生源;而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却恰恰相反,最终可能导致职业院校两极分化甚至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被淘汰出局的局面。从笔者所在的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流失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走出去的教师自身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收入与社会地位大幅提高,自我价值也得到了充分肯定。这种示范效应导致留下来的教师更不安心本职工作,给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阻碍。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培养途径探讨

上级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政策上大力扶持 欠发达地区的财政紧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对本地区职业院校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由于职业教育公益性的特点,资金投入大,效益却无法在短期内体现,高职院校培养的高职生由于在本地就业机会较少,在毕业后往往流向发达地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回报率并不高。这就使得本来资金较为紧张的欠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在形式上支持多、在资金上支持少的现象时有发生。纵观我国排名靠前的高职院校,基本都在沿海或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都给予当地高职院校相当的关注与支持,高职院校能为当地的相关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学校培养的人才能被当地企业所吸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度高,所以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与当地的工商企业已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因此,必须从长期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考虑,给予高职院校以足够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才能使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摆脱束缚,快速发展,使高职院校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应主动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创新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 高职院校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专业课教师应主动从学院的“象牙塔”中走出来,为当地相关行业提供切实的技术服务,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工学结合的核心内容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职业岗位上学习,在学习环境里工作,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得到社会、市场、行业及企业认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创新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欠发达地区的专业课教师必须真正下到企业基层,切实地与当地企业加强专业技术方面的合作。首先,工学结合可促使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幅提高,使专业课教师的课程设计理念、目标更加贴近于相关的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践得到充分的结合。其次,通过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可提高企业在当地的竞争能力。再次,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成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学院借此可逐步提高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的比例,实现实践课以兼职教师为主的目的。最后,可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学院在本地区的知名度,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应注重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在学院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1)形成专业课教师梯队,职称、学历与“双师”素质应按一定的比例合理配置,可采用传统而有效的“师带徒”的方式,建设专业课教师梯队。(2)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让专业课教师在一定的阶段内下企业或进入兄弟院校学习进修,保证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上与时俱进。(3)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情况与市场动态,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4)从源头上对新进的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素质把关,由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纷纷合并升级,并且有部分优秀教师流失,导致高职院校每年要引进大量教师,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对新进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素质把关,确保其能符合高职教育岗位的需要。(5)稳定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高素质、高能力专业课教师队伍,要留住优秀的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教学与实训环境,使优秀教师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与展示;另一方面,要提高优秀专业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他们感受到学院对他们的重视。总之,应采取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政策,确保优秀教师受到尊重和认可,使其待遇与付出成正比。

参考文献:

[1]杜学元,周兰英.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07,(10).

[2]赵宝芳,孙百鸣.中外高职教育师资素质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6,(10).

[3]夏秀莉,郴乃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13).

作者简介:

袁宁(1970—),女,湖南郴州人,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湖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电子商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