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创业效率的测评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4-05-08

王碗 陶宇红 陈春霞

摘 要:创新创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职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支撑,创新创业进程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出2000-2016年江苏省创新创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发现技术进步是创新创业效率变化的重要源泉,生产技术变化是导致江苏省创新创业效率变化的原因,创新创业效率呈现波动趋势,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文章在测算与评价江苏省创新创业效率的基础上,得出增强创新创业效率以及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效率;职业教育;江苏省

作者简介:王碗(1976-),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职业教育;陶宇红(1972-),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陈春霞(1990-),女,江苏盐城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7YJA880073),主持人:王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17SJB1741),主持人:王碗。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1-0164-08

创新创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Van Stel.A、Carree.M和Thurik.R,2005[1];Wennekers.S、Van Stel.A和Thurik.R,et al,2005[2]),是经济转型最大的新动能(肖松等,2017)[3],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朱金生和匡东,2017)[4],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更需要依靠创新创业来帮助解决走出低谷(张秀娥、赵敏慧,2017)[5]。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随着国家大力實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6],创新创业越发成为中国经济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7]。江苏省是中国经济第二大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一[8]。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专利授权量增长快速,由2000年的6432件增长到2016年的231033件,增加了224601件,年均增长率达到23.45%;江苏省专利授权量占中国专利授权量的比例于2012年达到最大值,为21.51%,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1985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万家,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8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9];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7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607家[10]。根据对创业创新实践调研来看,人才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源泉之一,其中职业教育为江苏省创新创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主力军。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7年5月31日,江苏省共有167所大学,其中专科学校共计90所(公办专科学校69所,民办专科学校20所,中外合作办学1所)[11]。江苏省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普及面最广、声势最盛、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江苏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而从人力资源上确保了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由于江苏省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因此对江苏省创新创业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有助于厘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思路,为后续深入探讨创新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效率提供数据支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目前,很多学者对创新创业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一些学者对创新创业主体、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刘春华等(2015)构建了中小企业混合型多目标决策的评估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和发展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具有明显效果[12];李华琴和罗英(2015)指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是青年,但是当前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较为缺乏,难以承担创新创业的重任[13];雷德雨(2016)指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是中小微企业,同时也指出我国创新创业仍然存在金融支撑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14];而牛冲槐和温雅钰(2016)则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创新创业主体自身原因、政府支持和市场环境对创新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5];Urbano和Aparicio(2016)引入创新创业资本等变量,探讨了制度对企业创新创业的影响,并指出适当的制度运行和机构设置可以促进经济增长[16];朱金生和匡东(2017)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阶段、科研创新阶段、应用创新阶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1998-2014年我国创新水平,选取CPEA指数(中国创业活动指数),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函数考察了我国创新创业耦合关系演进的阶段特征、匹配协调类型,并测算了我国创新创业的就业效应,得出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呈“J”曲线增长趋势,在协调类型方面始终属于“创新滞后型”,创新创业的就业效应为0.2508%[4];张秀娥和赵敏慧(2017)指出我国处于效率驱动经济体向创新驱动经济体转变阶段,而创新创业是助推这个转变的内在动力,并提出开发创新思维、提高民众创新创业能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等政策建议[5]。有一些学者对创新创业政策进行了相关研究,《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评价研究》课题组(2006)通过对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基本目标、一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指出构建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时应该考虑区域的客观条件、目标、创新模式等方面的问题[17];张再生和李鑫涛(2016)构建了创新创业政策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利用天津市25家企业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实证分析了政策要素对企业创新创业的影响绩效,得出天津市的创新创业政策对企业创新创业的影响效率不高、政策资源投入要素利用率不高等现象[18];张秀娥和王超(2018)指出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东北地区在创新创业政策、科技人才、投融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相对滞后[19]。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刘国新等(2003)从创新创业要素投入、创新创业产出及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创新创业潜力等方面构建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20];梅强等(2007)则从地区基础实力、教育状况、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各市进行了技术创新创业能力评价[21];胡平(2017)以双创主体、双创资源、双创环境、双创产出为一级指标构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评估体系[22];王元地和陈禹(2017)以投入变量、产出变量和环境变量构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测算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投入产出转化效率[23]。

综上所述,大量研究集中对创新创业主体、影响因素、政策支持体系、评价体系等,而对创新创业效率的研究较少,无法对创新创业投入产出是否有效率、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清楚的认识。如前文所述,江苏省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对江苏省创新创业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在借鉴前人创新创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江苏省为例,选取其2000-2016年数据,对创新创业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以期科学评判创新创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实施智慧化、精准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决策参考,为创新江苏省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一)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测算效率的重要方法,能够对时间序列、截图数据、面板数据进行效率测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是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相对于普通技术的距离的比值来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24]。创新创业效率是考察某个时期内(通常为1年)创新创业投入要素所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因此,这里我们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创新创业效率。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创新创业是一种经济行为,创新创业是否有效率,主要从投入产出效率来衡量。投入方面主要涉及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人才投入方面,创新创业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项科技活动,因此,选取科技活动人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来作为创新创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数量。资金投入方面,以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支出总额、技术改造支出总额、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来衡量企业和政府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投入。创新创业的产出主要包括创新成果和创业成果,以专利授权量来衡量创新成果,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衡量创业成果(具体见表1)。

本文选取2000—2016年江苏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具体见表2),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01—2017年)》。从表2可知,江苏省创新创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专利授权量由2000年的6432件上升到2016年的231033件,年均增长率高达23.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0.6%上升到2016年的88.2%,增加了67.6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183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6274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6.31%。创新创业投入方面,科技活动人员数和每万人口中大学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呈现下降趋势,17年间减少75.8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支出总额于2013年达到历史峰值(35.2亿元)后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16年为14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支出总额于2012年达到历史峰值(583.6亿元)后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为422.6亿元;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6年分别为2026.9亿元、2.7%,分别增加了1953.8亿元、2.1个百分点。

三、江苏省创新创业效率测算与评价

运用DEAP-xp1分析软件,对2000—2016年江苏省创新创业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进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得到江苏省创新创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具体见表3)。

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2000-2016年度江苏省创新创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呈现波动趋势,2000-2007年度呈现上升趋势,由2000-2001年度的0.847上升至2006-2007年度的1.208;2007-2008年度下降至1.008,隨后2008-2009年度又上升到1.365;2009-2013年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到0.894;2013-2015年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上升为1.367;2015-2016年度又下降到1.014。总体来看,江苏省创新创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2000-2007年度相对比较平稳,2008-2016年度的波动相对较大;同时,2000-2001年度、2012-2013年度江苏省创新创业效率总体上较低,其他年度创新创业效率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表3还可以看出,创新创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增长的源泉是技术进步,即江苏省的生产技术变化(生产过程中技术变化或者创新程度)是导致创新创业效率变化的原因;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全部等于1,这说明2000—2016年度期间江苏省的技术效率没有变化,即对创新创业的生产投入要素没有浪费,但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还需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2000-2016年江苏省创新创业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运用DEAP-xp1分析软件,测算出江苏省创新创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由测算结果分析得出,江苏省创新创业效率呈现波动趋势,特别是2008-2016年度的波动相对较大;技术进步是提高创新创业效率水平的重要内生动力,江苏省的生产技术变化(生产过程中技术变化或者创新程度)是导致创新创业效率变化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近年来江苏省的生产技术变革较为剧烈,导致创新创业效率波动较大;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等于1,这说明江苏省创新创业的生产投入要素没有浪费,但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还需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尽管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级台阶,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年均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7万元,年均增长8.1%,这些离不开创新创业。可见,创新创业已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激活新动能、解决民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成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習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应该说,在创新创业资源配置优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而职业教育正是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最核心的驱动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活动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创新创业效率。

此外,从上述研究中还可以看出江苏省科技活动人员数从2000年的28.7万人增至2016年的117.0万人,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从2000年的61.7人增至238.4人,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从2000年的194.2万人减至118.4万人,创新创业人才结构正在不断自我调整,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国内教育结构现状来看,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将直接影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创新创业效率研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1.创新创业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快革新职业教育。技术进步是提高创新创业效率水平的重要内生动力,而职业技术教育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更是生产技术变革的催化剂,创新创业效率的提高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下,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27]。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完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革新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理念,加快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开创职业教育加速发展的新时代。一是根据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二是革新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理念。职业院校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适时重新定位办学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跨领域培养培训,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精英人才。在职业院校中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教师、学生把创新思维概念化,并转化为生产技术。三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的职业理想和规划、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主体的职业技能教育[28],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合理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建立“教、学、做、训、赛”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时,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根据当地生产技术变化的要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结构。

2.创新创业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大投入创新创业教育要素。江苏省创新创业的生产投入要素没有浪费,因此加大创新创业要素投入,可以短时间内提高创新创业效率。一是加大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资金投入。采取政策引导、税收优惠、业务指导、奖金奖励等方式,鼓励普通大众、职工、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同时,加大职业院校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提高职业院校研究与开发资金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引导社会资金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证,并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改造支出总额和技术引进支出总额。大力提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对创新创业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政府部门与职业院校共同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对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给予资金扶持。二是加大创新人才投入。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能够增强职业院校专业吸引力,还能够提升职业院校的竞争力[29]。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加大其培养培训投入,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加快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创新创业培训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立专业化的课程,建立长期的、全程性的创业指导体系,加大对新兴产业人才的职业教育培训力度,从而提升孵化器创新创业效率。

3.创新创业效率的提高需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创新创业的繁荣发展不仅离不开大量的投入,而且受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影响。目前,江苏省创新创业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还需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常态下,进行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已成必然趋势,需及时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结构[30]。一是建立职业院校信息共享平台。以江苏为例,建议江苏省整合省内90所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实行师资力量、教学楼、教学仪器、教学实践基地和教育信息等教育资源的共同享用,形成区域性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网,将全省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信息共享,便于其他职业院校利用其优质资源,以降低职业教育成本。二是实施职业院校选修课程成绩认同机制,学生可以选修不同职业院校的课程,其选修的学分依旧得到学校认同。三是实施职业院校师资共享机制。构建省内或区域内职业教育师资库,实行跨职业院校、跨区域、跨所有制(公办、民办)优化配置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四是优化职业院校技能训练基地布局,实施基地共享策略。目前,基本每个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技能训练基地,并且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职业院校的教育成本。因此,建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整合职业院校技能训练基地,鼓励多所职业院校合作建设、合用技能训练基地,提高技能训练基地的利用率,降低职业教育成本。

激活创新的道路上,职业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所在[31]。提高创新创业效率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以提高创新创业效率为目标,革新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理念,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大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要素投入的同时,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Van Stel.A,Carree.M,Thurik.R.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o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3):311-321.

[2]Wennekers.S,Van Stel.A,Thurik.R,et al.Nasc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3):293-309.

[3]肖松,查晶晶,张春强,等.提升湖北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5):81-88.

[4]朱金生,匡东.我国创新创业的耦合关系演进及其就业效应测度[J].财会月刊,2017(4):114-121.

[5]张秀娥,赵敏慧.创新创业在效率驱动与创新驱动经济体中的作用分析——基于GEM数据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2):36-42.

[6]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http://www.scio.gov.cn/32344/32345/32347/20150703/xgzc33064/Document/1439848/1439848.htm.

[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5-03/05/content_2827169.htm.

[8]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苏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 http://www.jsdpc.gov.cn/wjg/9621/201702/t201702

20_426914.html.

[9]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EB/OL]. http://www.jsrd.gov.cn/huizzl/rdh/1205/dhwj/201702/t20170220_444652.shtml.

[10]江苏省统计局.2017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tj.jiangsu.gov.cn/art/2018/2/22/art_4031_7491654.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634/201706/t20170614_306900.html.

[12]刘春华,张再生,李详飞.基于混合多目标决策的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评估[J].系统工程,2015(3):110-117.

[13]李华琴,罗英.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设计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6):19-24.

[14]雷德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10):21-25.

[15]牛冲槐,温雅钰.基于ISM的大众创业影响因素层次结构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4):28-32.

[16]D Urbano, S Aparicio. Entrepreneurship capital typ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6(102):34-44.

[17]《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评价研究》课题组.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5):45-47.

[18]张再生,李鑫涛.基于DEA模型的创新创业政策绩效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企业孵化器为分析对象[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385-392.

[19]张秀娥,王超.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优化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2):71-76.

[20]刘国新,冯德雄,姚汉军,等.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25(1):84-88.

[21]梅强,李文元,王邦兆,等.江苏省区域技术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及其协调发展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23-126.

[22]胡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J].科研管理,2017,37(5):15-21.

[23]王元地,陈禹.区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率评价——控制环境因素后的测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0):101-107.

[24]吴寿平.中国工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85-2009年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经验[J].产经评论,2013(1):36-47.

[25]孙绪华.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26]戚湧,张明,李太生.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江苏创新资源整合共享效率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3(10):101-110.

[27]刘娟辉,杨倩倩.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J].人力资源管理,2017(7):195-196.

[28]朱云峰,周玮.基于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47-53.

[29]付敏,李三平.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专业吸引力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7,19(3):72-77.

[30]王凤,李雪娇.新常态下应用型院校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3):63-66.

[31]激活创新离不开职业教育相伴[EB/OL]. http://www.wenming.cn/wmpl_pd/yczl/201505/t20150512_2607548.shtml.

責任编辑 时红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