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策略

时间:2024-05-08

谢丽英 张蕴芳 胡晓梅

摘 要: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是研究“工作”“技术”和“职业教育”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理论,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其核心的要素。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我们提供了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通用结构和设计方法,以及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形成、组织与三个等级,提出了研读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和一般教学理论、下企业顶岗实践与开展社会服务、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开发手段和开发技术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教学论;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发策略

作者简介:谢丽英(1968-),女,江苏苏州人,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教务处主任,中职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张蕴芳(1984-),女,江苏苏州人,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胡晓梅(1966-),女,江苏宿迁人,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9-0063-04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各职业学校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综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要创新课程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在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工作结构转换为课程结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上下功夫,要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提出教学目标,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的综合。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就是一门研究在职业的专业工作下实施专业教学的前提条件、目的、内容、方法、媒体手段的教学理论,其核心要素是开发学习性工作任务[1]。

一、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概述

德国学者彼得森在《职业教育学中的专业教学论》中,对专业教学论(Fachdidaktik)做出了以下定义:在专业教学论中,存在一基本模式,对工作、技术和职业教育之间转换关系的分析和构成,以此进行开发与试验。其中“工作(工作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再加上“职业的发展”,构成了专业教学论的四个核心内容,如图1[1]。

其涵盖的内容有:职业的发展;职业、工作及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分析、形成与评价;工作的分析、组织与评价;职业教育过程的分析、组织与评价。其中核心内容是职业教育过程的分析、组织和评价,重点在传授职业行动能力的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的组织。例如,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善,如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相吻合;教学的实施,如何结合专业的特点、实训条件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教学过程的落实,必须考虑职业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对学习任务的确定,需要考虑技术工人的能力需求和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等,让企业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与学校学习工作的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而承担这些联系的载体是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形成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作如下表述: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整合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企业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与学校的学习与工作过程相互联系,共同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方案,经过计划、实施、評估、反馈最终形成可能的职业教育途径[1]。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企业工作过程中的任务非常复杂,很难照搬照用,即使能够照搬照用学生也很难掌握,教师必须进行提炼加工,提炼工作过程中最典型、最核心的工作活动,同时把企业工作学习过程与学校的学习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形成简单易行、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案例:下面是我们根据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中关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形成开发构建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例,导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国年节的由来》,见表1。在年、节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熟练向中外游客讲解中国的年节民族民俗文化”是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因此我们把教学目标确立为“学会向游客讲解中国的年节民族民俗文化”。开发中我们提炼了“致欢迎词—介绍自己—内容讲解—结束欢送”的导游讲解工作流程,构建了向游客讲解中国的年节民俗文化、向外国人讲解汉族的春节民俗、向外地人讲解苏州年夜饭的民俗特色三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由面到点、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民俗文化、苏州地方民俗文化等知识要点,掌握向游客讲解年、节、春节、苏州人过年的民俗文化的技能。

(一)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结构

为了方便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写作,我们提供一种通用的结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始部分是课堂情境的描述,接下来是三个主要部分:1.目标;2.教学活动;3.测评[2]。

1.目标部分包括的问题如下: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目标是哪些?这些目标是怎样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国家范围的标准或省课程标准?统一测试题目、区校课程、先前的和未来的学习任务?技能鉴定或者技能大赛需要?学生的年纪、年级或学情?教学时可以得到哪些教学材料和实训设备?教学用时多少?你决定这个时间长度的依据是什么?

2.教学活动部分的问题如下:怎样向学生介绍学习任务?如何运用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兴趣并尽快投入角色?在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你设计了哪些活动让学生参与?为什么选择这些活动?活动是否人人都能参与?给学生安排了哪些作业?为什么选择这些作业?怎样监控学生在活动中和在作业方面的参与程度和成果?

3.测评部分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怎样确定学生实际上正在学习?怎样测评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学习工作过程?是否使用评分细则、评分指南、评分标准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是这样,你使用过哪些?你是怎样使用的?成绩的分级决定是怎样作出的?使用过哪些分级标准?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方法

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需要企业的参与合作,选取企业工作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导向的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整合,遵循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达成能力需求。

1.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对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一定是与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紧密相关的,有时就是特定的实际工作任务。它含有引导性问题、可能的信息线索、个体或团队工作的指令、个人任务的名目、用于评估和展示的指令等等[1]。例如上述教学实例中春节的民俗文化介绍是导游员实际带团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客人选择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来旅游肯定把体验中国各地春节的民俗文化作为旅游的目的之一,因此导游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必须向客人讲解中国春节的有关民俗文化,这是导游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另外教师在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时还应经常考虑:应该怎样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才能方便学生自学、容易上手、对学习感兴趣?教师作为咨询者什么时候出现合适?什么时候必须让学生独立工作?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教学设备、信息技术条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吗?学校有胜任该学习性任务教学的专业教师吗?在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后开发适合本校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2.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组织。完成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要遵循“完整的行动模式”,例如实例中三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都要求学生按照导游讲解工作的完整流程“致欢迎词—介绍自己—内容讲解—结束欢送”来实施,学生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熟练了讲解技能,强化了导游讲解工作流程。而教学组织也应符合“完整的行动模式”:咨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反馈。教师确定学习的目标,规定学生活动的内容、使用的工具、实训的材料以及完成的时间等等。教师的任务是适当地给学生提示,提供学习任务的相关信息来源,让学生在动手之前获得必要够用的知识。接下来由学生自行制定工作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实施学习性工作任务,最后检查活动的实施情况和实施结果。教师作为“导演”一般不予干涉学生,尽可能一直站在幕后,除非出现下列现象:学生未能遵循生产的健康和安全规章、将有危险情况发生、实施结果产生偏差、不符合设定的目标等等。最后学生评估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学习工作过程和结果。

3.学习性工作任务的三个等级。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需设计三个任务,让学生举一反三。一是“封闭”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这类任务是教师给定学生学习目标,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行动”,教师向学生提供完成该“完整行动”需要的知识、信息、建议和评价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实施“完整的行动”,如实例中学习性工作任务一。二是“开放”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这类任务也是让学生实施一个“完整的行动”,但是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定的框架内发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个“完整的行动”和学习完成该“完整行动”需要的知识、信息,教师给予建议和帮助,如实例中学习性工作任务二。三是“创新”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这类任务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一个“完整的行动”,自主学习完成该“完整行动”需要的知识、信息,自主决策和制订评价标准,如实例中学习性工作任务三。这三个任务分别独立,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铺垫和基础。

(三)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策略

教师作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发的主体不仅要懂专业还要懂企业生产实践,不仅要懂教学还要善于把企业生产实践性任务作“教学化”处理,这对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1.研读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和一般教学理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路径是“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任务”,在德国从职业工作过程中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即行动领域,接着对该行动领域进行“简约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领域即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完成的,而将学习领域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也就是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由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是专业学习,而且必须包括本专业的教学论学习。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大多数专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非师范類专业,既没有学过普通教育理论,也没有学习过职业教育理论,因此补上这课非常必要。《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对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作用、专业教学论与教学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它是联系专业科学与教育科学,特别是教学论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其理论与实践的注意力指向专业教学的情境、目标和条件,它涵盖与专业教学有关的所有问题,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很有帮助。

2.下企业顶岗实践与开展社会服务。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专业的了解还停留在多年前学过的“教科书”上,而专业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工作过程性知识、典型工作任务、生动鲜活的案例必须融入到企业生产一线才能有所得、有所悟。因此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必须下企业顶岗实践,一是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掌握职业工作能力,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工作任务,学习职业领域里实际工作所需的具体知识和方法知识。二是开展社会服务,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咨询服务、为社区开展培训服务等,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解决管理一线的技术难题,参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改进、优化,对企业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提供积累[3]。

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开发手段和开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一个主要冲击是来自于技术对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变。通过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和对刺激呈现的控制,大大丰富了任务环境。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可以直接跟踪和支撑问题解决技能,可以把学生解决问题的行动过程可视化,可以建模和模拟复杂推理任务等等[4]。尤其是服务类课程,“服务”工作的一次性、无形性、个性化等特点,使传统课堂很难呈现、复制原汁原味的工作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使用录像、演示、模拟和具体的数据,使把真实工作中的问题带入课堂成为可能。收集工作案例,建设“学习性工作任务”题库,汇聚行业里最优秀的典型案例,为学生提供“脚手架”支持和万宝全书式的“智慧大脑”。还可以远程支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来自行业专家、企业师傅、教师和同伴的学习信息。

基于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发,通过分析研究工作、技术和职业教育之间转换的关系,把工作岗位转换为学习环境,把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领域,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内容,把最新的技术和职业的发展反应到学校教学中来,不断淘汰旧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掌握了专业学科所必须的最新知识、技能、方法和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93,294,318,320.

[2]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86.

[3]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界视域的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1.

[4]山尼·戴克斯特拉.教学设计的国际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

责任编辑 殷新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