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加持增进人民幸福感

时间:2024-04-24

本刊记者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要具有幸福感,除经济实力外,文化环境必不可少。比如,一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底蕴、群众文化供给等。换句话说,一个人要在一座城市拥有幸福感,就要对这座城市有文化认同;而且,城市的文化建设要能够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包含诸多层级,最高层级的追求是文化性和精神性的。”

长沙能够多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称号,与长沙的整个文化环境息息相关。长沙不仅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非常注重文化建设。据记者了解,在文化强市战略的推动下,长沙市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以2017年为例,长沙文化产业总产出2864.4亿元,增加值902.6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84%。

人文底蕴提供精神养分

很多人说起对一座城市的印象时,喜欢冠以某个标签,比如长沙,有人便觉得它是一座“娱乐之城”,这或许是长沙留给大众的刻板印象。其实,长沙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就有长沙。历史悠久的长沙,古城遗址、古代墓葬、古刹名寺、古阁亭院等名胜古迹随处可见。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沙陆续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和三国孙吴纪年简牍震惊中外。

长沙人文底蕴的汇聚地之一便是岳麓山。南北朝时《南岳记》言:“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岳麓山耸峙于长沙湘江西岸,为南岳72峰之一,经过岁月淬炼,早已成为融儒、佛、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民国著名作家谢冰莹曾在《爱晚亭》一文中说到岳麓山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便是“先烈先贤古迹多,使游人处处受到一种感动和启示。他们一面欣赏名胜,一面缅怀先烈那种为国牺牲的精神,不由得从内心发生一种崇敬和景仰”。

刘振之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他一直对岳麓山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小的时候,经常随父母爬岳麓山,但并没有特殊的感觉。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他才逐渐感受到岳麓山的人文气息。“我平常喜欢看历史,所以在岳麓山看到蔡锷墓、黄兴墓时,感觉那些历史人物离自己更近了,也会更有历史画面感。”据悉,黄兴、蔡锷、陈天华、蒋翊武、禹之谟……这些从湖湘大地走出的英杰,生前为民族复兴鞠躬尽瘁,身后魂归故里,护佑着这一方热土。岳麓山还有一座著名的爱晚亭,来长沙的人喜欢在此驻足留念。据载,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岳麓书院的后山,清风峡的峡口创建了一座“红叶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人杜牧的《山行》一诗,将其改名为“爱晚亭”。现在,爱晚亭成了长沙人休闲玩乐的好去处。

要说岳麓山上最具文化味的地方,那非岳麓书院莫属,其“藏之大麓面江开,背倚名山纳楚材”。岳麓书院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书院位居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首,是世界上最早兴建的高等学府,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真宗赐以“岳麓书院”的门额。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在此讲学,形成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湖湘学派”。

岳麓书院培养了众多经世济民之才。以近代中国为例,先后涌现了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志士,以黄兴、蔡锷、陈天华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以杨昌济、范源濂等为代表的教育家。

在千年的历史沧桑中,长沙造就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生生不息、历久弥坚。长沙市市长胡忠雄指出,如果说“心忧天下”体现的是长沙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那么“敢为人先”则体现了长沙人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积极进取精神。长沙作为湖南的中心,在风云激荡的百年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刘振之告诉记者,很难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市民幸福感有直接关系,但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对市民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市民真正理解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在浮躁的社会里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不会因为外在名利而苦恼。

满足市民公共文化需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自然包括人民对文化的需求。

长沙市民黄静华是一位音樂爱好者,不过,满足这种爱好的手段比较单一:要不自己窝在家里听音乐,要不与朋友去唱KTV。2015年,长沙市音乐厅建成后,朋友的一次邀约,改变了他此前的文娱生活。他第一次走进长沙市音乐厅,欣赏了一位法国钢琴家的演奏。

之后,黄静华便将听音乐会作为其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因为听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也能享受到优惠的票价,以他的收入完全可以承担。对此,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杨长江说道:“这是政府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的惠民举措。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市民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享受文化、欣赏艺术的习惯,文化消费潜力被激发,也进而引领新时代长沙文化消费新风尚。”

据记者了解,自2011年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长沙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已形成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如今在长沙,最好的地段都有文化场馆,如位于长沙新河三角洲的滨江文化园、湘江新区梅溪湖畔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总投资17亿元的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音乐厅)和总投资28亿元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乃至长沙实验剧场、长沙市非遗展示馆等市级重点文化场馆相继建成开放,提升了长沙的整体城市文化品位,一些场馆更是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不过,看似高大上的文化享受,门槛都不高。比如,长沙市音乐厅这几年推出的惠民服务大多来自政府购买,政府每年拨付1400万元补贴,使艺术演出“高贵而不贵”。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多文化服务,长沙市政府通过悦读长沙、悦艺长沙、悦享长沙、悦游长沙、悦动长沙、悦荟长沙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国有及民营实体书店、省市国有及民间艺术团体、电影院线、剧场、歌厅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文化消费选择,同时通过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文化与会展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引导和培育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习惯。

文创之城厚植创业氛围

芦林是一家传媒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两年前,他还和团队挤在一个狭窄的居民楼里办公,四五个人只有八九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芦林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作坊式的传媒公司,在长沙并不少见。2018年1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式开业,通过房租、税收等优惠,以及影视拍摄、数字加工等专业化服务设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产业园就吸引了260多家视频企业前来入驻。芦林的团队,成为当时第一批入驻的企业。

2016年10月13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打造“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发展战略:“比创新,我们可能比不过深圳;比总部经济,我们比不过北京;比金融,我们也比不过上海。但发展文创产业,我们有底气有优势、有信心有能力。”

在统一部署下,湖南省、长沙市很快出台了若干文件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发展。2017年12月20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式挂牌。走进园区,清吧、咖啡屋、书吧、食堂、运动场一应俱全,办公场地充满创意和时尚,年轻的面孔在这里追逐梦想,超大屏幕上就播放着他们创作的节目。在园区,企业不再是无序聚合,它们彼此间形成了一个互相需要的生态圈,一个完整的数字视频全产业链集群。

这样的环境无疑提升了创业人及员工的幸福感。“我们把工作重心从北京转移到长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家在湖南,更是因为园区多项优惠政策条件的吸引。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氛围,这里创业的氛围很浓厚。”七维动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都艳说。

而在岳麓山大学城下,依托高校人才资源,长沙还进一步做大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媒体艺术小镇建设,打造全球媒体艺术创意洼地和产业孵化基地,让文化驱动成为长沙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