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时间:2024-05-08

摘 要:2012年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出现,犹如一阵春风吹进原本死水微澜的高等教育。面对互联网时代学生和学习的变化,传统课堂的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在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支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厌学和质量下降困扰着高职课堂。从“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依据着手,探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性和用什么来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两个问题。并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为例,详细论述从顶层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到基础实施SPOC和微课翻转课堂的创新实践,并提出课堂教学创新的保障机制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翻转课堂;SPOC

作者简介:陈丽婷(1979-),女,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浙江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编号:2014C35035),主持人:陈丽婷;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校企协同共建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机制研究”(编号:2015C35043),主持人:卢志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0-0070-07

一、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闯入人们的视野,犹如一阵春风吹进原本死水微澜的高等教育。《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MOOCs元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各大平台的MOOC课程总数多达上万门,有些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在线学习人数达到十几万,一时间,关于MOOCs对于传统实体大学冲击的讨论不绝于耳,甚至出现了“大学末日”的预言。以MOOCs典型代表的互联网+课堂的新型教学形态正在给高等教育带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一)互联网时代学生与学习的变化

1.学生的变化。现阶段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擅长互联网技术,习惯使用互联网作为工具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首先,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多元化,上课不是唯一途径,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源和种类繁多的终端设备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知识。第二,很多学生大多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习惯阅读长篇文字,喜欢图像和视听的刺激,视频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第三,随着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和碎片化,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短暂,不习惯长久坐着听讲,更喜欢参与互动、交流研讨的学习方式。第四,很多学生在知识接收的过程中喜欢一心多用,热衷移动产品,更容易接受并嘗试新鲜事物。

2.学习的变化。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信息随手可得且免费;学习工具多样、实时且移动;学习环境不再局限于教室与实体课堂,而是走向网络;学习场所可以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社群与课堂;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专业限制,兴趣主导,内容多且跨界;学习对象不仅拘泥于学生,学校老师、网络教师、管理人员、产业人员等构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共同体。

(二)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1.教学效率低、师生体验差。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往往事陪功半,让师生都倍感疲惫。现在的很多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常常感到工作压力大、成就感差,易产生倦怠感。据麦克思数据公司抽样调研统计,目前高校有73.25%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课堂教学,63.29%教师常在工作一天后感到筋疲力尽,46.50%教师常有“孺子不可教也”之感。对学生而言,在大部分传统的讲授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讲,课堂互动较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潜力没有得到激发,丧失学习兴趣。数据显示,只有37.7%同学在课外每周会将14小时以上时间用在学习上(除上课外),经常去上自习同学不足40%,接近50%同学认为课程不能激励学习或说不清,79.4%同学很少在课内课外与教师讨论。传统课堂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老师的教就等于学生的学吗?

2.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依靠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停留在“理解+记忆”的浅层次学习,缺乏问题分析和思辨能力。《The Engineer of 2020》中提出,当代大学人才培养应该具备包括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领导力、伦理道德与专业精神、适应变化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在内的创新能力。如何构建起“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价值塑造”四维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现实需求[1]。

(三)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学习金字塔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见图1所示)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2]。

学习金字塔理论从新的角度描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揭示了从简单的照本宣科灌输式学习,到多种感官参与的深入体验式学习给学习者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改变。从图1反映出来各种方法在学习效率方面的巨大差异,启示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出调整甚至改变。以往的学生“学”的成分中主要由教师引导,被动学习,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则启示学生应主动学,要通过动手、动脑、互动沟通来参与学习。学生只有主动掌握知识,在做中学,才可以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进一步转化[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通过更多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获得课堂有效性。通常有效性课堂需要遵循七个原则:①鼓励师生沟通和交流;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③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④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并反馈;⑤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多花时间;⑥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⑦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2.用什么来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关键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新范式,如表1所示:

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实践

下面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从满足产业需求、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出发,立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强化通识教育、规范实践教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学生选择权,提出适合学生专业发展的弹性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意见。建立集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第二课堂重在素质养成与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课程类别,重点打造“公民素质+通用技能”的通识课程体系。并引入优质MOOC课程资源,加强数字化教学,建立专业、学生可选择的菜单式课程体系,确保选修课不低于40%、实践课不低于50%。具体课程基本结构如表2:

1.通识课程模块。为了加强学生良好素质培养,以“公民素质+通用技能”为原则,将通识课划分为思政类、体育健康类、创业创新指导类、外语类、科技素养类、人文艺术类、升学类等7类课程模块[4]。除了国家要求的必修课程20个学分外,要求学生在这些模块中至少进行自由选课,总学分不低于40分。这七类课程都有学校购买的近200门的MOOC资源作为支撑。详见表3。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为了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建设方面,重视专业群发展。专业群内多个专业开设相同专业基础课时,要统一课程标准、统一课时、集体备课,并实行教考分离,一般专业基础课门数设定在2-4门。

3.专业课程模块。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多元化和梯次化,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实行的分方向分层次教学。根据专业对应的核心职业岗位,开设3-5门专业核心课作为必修课。另外根据专业的拓展职业领域通过设置专业选修课实施分方向分层次教学。

4.辅修课程模块。以“专业+改革”应对“互联网+”,大力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立跨专业交叉培养的复合式专业人才,实现“主干专业+拓展专业”的有机融合。设计构建大类专业(专业群)课程+主干专业课程+拓展专业课程组+任选课程组+基本技能的开放、动态、柔性的课程框架结构[5]。主干专业主要是对应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拓展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多元需求和职业迁移能力。一般辅修课要求学生完成6-8个学分的学习。学校层面设置了会计类、电子商务类、设计类课程包供学生辅修,二级学院层面设置了菜单式辅修课程包,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例如,汽车制造+汽车营销、工业设计+建筑装潢、电子商务+物流等等。

5.第二课堂模块。为了适应大學生创业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设置第二课,为必修课,采用认定制。学生可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创业大赛、学科技能竞赛与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发表论文、文学作品、设计作品,获得发明专利,参加课外自主实验、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获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外的各类资格证书、高级工证书等多种途径获得学分。另外,将MOOC学习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学生可以拿与专业课程相关的MOOC证书换取相应学分。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改革实践

制定学校层面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以课程为基础,着力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培育和遴选一批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过程规范、教师教学艺术高超、受到广大学生欢迎的示范课堂,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养成。开展“5+1”(五类优质课程建设+一批教改项目)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建设,并给予建设经费资助,使小班教学学时占学期总学时、分层分类教学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比例均达到40%以上。

1.五类优质课程建设。(1)优质平台课程:重点围绕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的体系化、完全教考分离和课堂教学改革,培育和建设辐射面广的专业群内平台课程。(2)优质实训课程:围绕规范实训教学组织,推行学生操行评定,提升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遴选与培育“既重素养、又重管理”优质实训(实战)课程。(3)优质微课: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风采、互动活动等方面,培育与建设示范微课,并组织校级微课竞赛。(4)优质资源共享课:购置网络学习平台,以省、校级精品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为基础,重点培育与转型校级优质资源共享课,实施SPOC教学。(5)优质创新课堂课程:重点探索行动导向教学、分层分类教学、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课堂重建等教学方法创新,通过试点实践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课堂课程。

2.课堂教改项目建设。(1)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一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围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理念革新、提高课堂有效性等展开的实证研究。(2)重大委托或招标课题。重点围绕学分制及培养方案优化、校企利益共同体、教学评价改革、教学基层组织建设、通识教育及教学创新、现代学徒制等领域,设立专项招标课题,一个课题由2个以上的课题组同时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推动实践和应用,并作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项目。

3.推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混合教学是互联网+课堂的最佳实践。在混合教学中,摒弃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授课方式,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鼓励老师采用更多的以启发、研讨、互动、交流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学校在基础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大力推行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联动,促进自主学习,激活课堂气氛。要求“课上”与“线上”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建设同步并深度融合,并制定翻转课堂建设要求,如表4所示。

(1)SPOC翻转教学实践。从SPOC的全称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字面理解,SPOC并不是大规模和完全对外开放的,而是Small与Massive的(即小规模和限制性),它并不为所有人服务,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课程模式SPOC是混合学习视角下对MOOC的一种创新,它的在线学习的实现仍以MOOC平台为依托,而MOOC平台上对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及时反馈等功能,能够为师生创建更加优越的教学环境[6]。

学校针对公选课开课不足量的现状,鼓励公选课尤其是人文艺术类课程的老师,以现有的国内外知名MOOC平台(coursera、ewant、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平台)课程为资源,实施SPOC教学。通常教师和学生一起线上学习平台MOOC,一起线上或线下研讨课程内容,教师主要承担线下课程助教的角色,职责是督促学生进行网络视频学习和定期组织线下的课程研讨。实施SPOC的教师每周一次课,主要是组织下线讨论,根据一周的MOOC学习情况,通过浏览学生线上的课程学习进度,督促课程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每周回收学生在MOOC平台上提交的作业,指导学生课业,最终完成MOOC平台学习,获得MOOC证书(电子证书)的学生算课程修学完成,给予相应的学分。以《经典国学》公选课为例,其学时和考核评价安排如图2所示:

(2)微课翻转教学实践。高职的学生大多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习惯阅读长篇文字,不喜欢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喜欢图像和视听的刺激,喜欢与同伴交流分享的学习体验。因此针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学校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试点先行一批青年教师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结合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并制作出课程的系列微课,并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微课翻转课堂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系统,有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工作量是巨大。其实施过程大致分为可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是一个师生不断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课前,教师需要通过录制微课讲授课程的内容,微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要讲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线进行课程学习。除了微课,教师还需设计导学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微课内容,设计导学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八个问题:

{1}要锁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3}要让学生联系“先验知识”;

{4}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单”;

{5}要鼓励小组合作、同伴学习;

{6}要有竞争机制、激励学生;

{7}要始终围绕核心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8}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前导学效果,参考以上八方面的问题因素设计微课,并且让学生在学习完微课后提出1-2个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中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进行问题的交流。

课中,就是我们传统课堂的上课时间。但课程安排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授课方式,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整个课堂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探究学习方式,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个别化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7]。

课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做一些总结工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化的单元训练,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课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目的是查漏补缺,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三、课堂教学创新保障机制建设

(一)构建支持服务体系

教师是课堂创新的主体,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如何让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是当下学校管理者应重点思考的问题。信息化教学对许多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的教学方式,还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学校没有足够合理的激励和支持,那么课堂创新也只是一句空话。

高职院校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消极运用,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数字化资源的闲置以及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教师的信息素養依然有限,进而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自主学习方面的素养依旧贫乏[8]。所以作为学校要从政策和制度上面进行顶层设计,从前期的教学理论、技术技能培训,教学、科研工作量充抵,专项经费资助,教学环境、资源和工具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构建一个教师实施课堂创新的支持服务体系,如图4所示。

(二)发挥先导带动作用

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过程中,不同教师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是很正常的,不能对教师太苛责。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创新推广理论指出:“任何一个新事物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10%-15%的创新者和早期接受者”。新课堂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该设法发现、鼓励这些本身对信息技术及应用有热情、有兴趣的10%-15%的先导群体,加大力度支持这些教师的新探索,要让这些先行教师的付出有回报,同时还要给这些愿意探索、改革的教师更多专业成长机会[9]。通过这10%-15%的教师去带动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课堂创新中,让更多的师生在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的中获得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飞.让创新创业深入骨髓融入血脉[J].中国高等教育,2015(Z3):9.

[2]佘玉萍,邹金安.高校本科学生担任工科课程教学助教的探索[J].当代继续教育,2013(12):82-85.

[3]姜艳玲,徐彤.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4(7):133-138.

[4]陈向平.对高职园区实施通识教育可行性路径选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22):76-78.

[5]江建举.高职特色“主拓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4(2):65-67.

[6]陈然,杨成.SPOC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新模式[J].江苏开放大学学.2015(4):44-48.

[7]傅强,黄文武.计量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122-123.

[8]吴金旺,郭福春.信息技术环境下财经类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创新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51-154.

[9]梁林梅.数字改变职教:教师的支持和参与是重中之重[J].江苏教育,2013(9):10-11.

责任编辑 蔡久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