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庄西真
“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准备好了吗?
□庄西真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在这之前,就有消息说,中国计划用30年时间,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对应的是第一个十年,是“三步走”的第一步,计划用十年时间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为后两步走奠定好基础。在2012年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分布中,美国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而中国及英国、法国、韩国则处在第三方阵。
为什么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8532.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中国并不是制造业强国。很多核心部件,比如飞机的发动机,计算机的芯片,甚至煮饭锅的内部涂料等等难以生产出来,需要进口。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马桶盖”事件虽有点搞笑,却也是实情;第二是中国面临着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纷纷抛出国家战略,希望通过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重获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以美、德、日最为典型。
先看美国。2009年初,美国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同年12月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 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实施“再工业化”。美国的“再工业化”,包括调整、提升传统制造业结构及竞争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两条主线。比如,3D打印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之一。美国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旨在达到“一石数鸟”的效果:短期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缓解严重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的目标;中期实现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再平衡的目标;长期目标是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契机,谋划战略主导权,重塑国家竞争优势。
再看德国。德国向来以高质量制造和贸易强国著称,为保障其核心竞争力,2012年底,德国产业经济联盟向德国联邦政府提交《确保德国未来的工业基地地位——未来计划“工业4.0”实施建议》。工业4.0是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建设与服务联网,在产品、设备、人和组织之间实现无缝集成及合作。德国认为近十年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产品质量控制转移到了客户价值创造,这种变化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工业4.0时代,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过去企业出售的商品主要是产品,消费者使用后才会产生价值,比如纺织品、食品、家具、车辆等,现在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则是价值,以及各种系统和基于系统的服务。
后看日本。2014年,虽然日本的GDP只有中国一半,但是日本安培政府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加大了开发企业3D打印机等尖端技术的财政投入;其次,快速更新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制造竞争力。近年日本制造业出现了三个新现象:一是采用“小生产线”的企业增多,比如本田公司通过采取新技术减少喷漆次数、减少热处理工序等措施把生产线缩短了40%,并通过改变车身结构设计把焊接生产线由18道工序减少为9道,建成了世界最短的高端车型生产线;二是采用小型设备的企业增多,比如日本电装公司对铝压铸件的生产设备、工艺进行改革,使得铸造线生产成本降低了30%,设备面积减少80%,能源消费降低50%;三是通过引入机器人和改变生产组织方式等手段破解成本瓶颈,比如佳能公司从“细胞生产方式”到“机械细胞方式”,再到世界首个数码照相机无人工厂,大幅度提高了成本竞争力。除上述三国以外,韩国有“新增动力战略”、法国有“新工业法国”的方略。
战略是好战略,但要落到实处,产生效果,还需要做各方面的努力,关键还在于人才。“中国制造2025”不仅需要科技领军型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高超的技工队伍,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在今后的智能化工厂及智能化制造过程中,整个生产模式将发生很大变化,大量应用电子、软件等新产品新技术,对在一线的生产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在客观上需要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合格人员,那么,我国的职业教育准备好了吗?
责任编辑肖称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