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陆汉梓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工作的成效与我们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第三条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那么,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应该怎样科学化呢?本文拟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本质和应坚持的原则入手,就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问题提出建议。
要探究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本质问题,就先来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这个概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都是专业的学科,都是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的技术科学,都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和自身的发展规律。我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就是指高校辅导员在负责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思维严谨地研究问题,自觉地运用教育和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开展工作,并不断总结出其自身工作规律的过程。
从以上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就要求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必须符合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辅导员工作必须遵循工作主体、过程、对象、环境等自身发展的规律。所以,我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本质就是主观符合客观,主观能动反映客观、改造客观的过程。
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是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和目标。我认为,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过程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尊重个性、规范有序的原则。
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原则也可以理解为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并在规律性认识的指导实践。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辅导员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规律开展工作。
以人为本。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与发展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辅导员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工作必须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循序渐进。事物的存在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而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循序渐进原则要求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需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步骤逐渐深入并推进。人的身心是不断发展的,生理和心理都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情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所以,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
尊重个性。事物的发展是多样的、特别的。尊重个性也就是尊重多样性,尊重特殊性。个性是实现的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其主体在个人身上体现出的独特性。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条件下,人的个性发展更加凸现。坚持尊重个性原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潜能的发掘,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区别地开展。
规范有序。规范有序是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规矩和标准,按照一定的规律生活和活动。“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虽然细小繁杂,但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教育性,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所以,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科学制定学生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尊重个性、规范有序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尊重规律,主观符合客观,主观能动反映客观、改造客观的要求和体现。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处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链的末端,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中间人,有人形象地把辅导员的角色说是“兵头将尾”,其工作具有明显的基层性、服从性和执行性的特点。高职院校辅导员实现工作科学化明显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第一,社会因素。社会是个大系统,学校和个人是小系统,大系统影响制约着小系统运行和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条件的作用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实现工作科学化也同样与社会大背景紧密相关。整个社会在追求物质的丰富,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在追求感官享受的过程中遗忘了生命的价值,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利的经济动物。整社会重视追求物质、只拼效率、浮躁拜金的风气也折射到大学校园里来。还有,社会的诚信缺失严重,弄虚作假风气盛行。辅导员就是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开展工作的,而这样的社会背景明显不利于工作思维、工作决策、工作程序的科学化。
第二,学校因素。学校是辅导员直接的工作单位、管理单位、生活单位,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习惯和校园文化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最直接和最明显。辅导员工作的理念和思路、模式和方法都受学校的制约。辅导员工作的成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像教学可以凭课时、科研可以凭论文一样去量化,很难有突出的代表性成果。所以,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并不是特别重视辅导员的工作,觉得重视了也难以出成绩,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科研等影响学校排名的方面。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办学目的主要在于追求经济效益,那么更是不会重视辅导员工作了。如果学校都不重视的话,那么就难以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了。
第三,家庭因素。我们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绝大部分辅导员工作几年后就争取从辅导员岗位转向教学或者其它行政岗位,而高职院校基本每年都要重新招聘辅导员。这种现象的背后应该说有种种的原因,但我觉得家庭因素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大部分刚参加工作的辅导员都没有成家,没有太多的家庭负担,所以还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繁杂琐碎而且工作时间毫无规律的辅导员工作上。但是大部分已经成家的辅导员因为家庭的因素则很难再像成家前一样不分昼夜地工作,所以选择了转岗。家庭的因素明显制约了辅导员工作的“量”,也更影响着工作的“质”,当然也影响科学化了。
第四,工作因素。我这里想分析的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容问题,也就是辅导员工作本身的特点。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我们知道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由于辅导员处于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最基层,所以学校大大小小与学生有关的教育管理问题都通过辅导员直接去落实。这样,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时间非常长且不规律。他们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很难有空闲的时间和安静的心情去整理工作的思路,研究如何提高工作质量、科学工作的问题。
第五,个人因素。按照教育部门的文件,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但是,就辅导员本身而言,他们是否就认同辅导员的“教师和管理者”身份呢?或许有部分是这样的,但是相当一部分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更像“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实际上,辅导员由于大多数年轻资历浅,没有话语权,在同事心目中位置并不高。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下,地位不高,这些都造成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也不高,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把辅导员当成可以长期从事的工作岗位,而是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进入高校工作的临时岗位。部分辅导员的“过度”思想也就决定了他们不会长期把注意力集中在本职岗位上,不会研究辅导员工作如何科学化的问题。
在实践中,实现工作的科学化是每位辅导员不懈追求的目标。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树立科学的工作指导思想。思想就是旗帜,就是方向。指导思想的科学与否关系着工作的成败和效率。现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开设辅导员专业,但是辅导员专业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所以,辅导员工作不仅有很强的政治性,而且也是具有一定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工作,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出成效,出成果。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辅导员也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和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才能实现科学化。
第二,加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学习。辅导员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依托的科学,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以专业化促科学化。目前,辅导员队伍中有部分人员的专业基础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我认为原来专业基础与学生工作不相关的辅导员必须自学补齐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专业出身与工作性质相符合的辅导员也同样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的学习,掌握新的科学理论,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同时,作为高职院校以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为辅导员的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各种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三,运用科学方法开展辅导员工作。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工作具有基层性、繁杂性、教育性、服务性等特点,保质高效地完成工作就离不开运用科学的方法。我们很多专家学者对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总结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感染教育、预防教育、心理咨询等等多种教育法,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了方法论前提。辅导员身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有大量的体验感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善于总结经验方法,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并指导实践。
第四,完善科学的工作检验评估机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辅导员工作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那么高职院校必须制定相应的辅导员工作检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的科学高效有序开展。当然,检验辅导员工作的评估体系必须充分把握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既有质的评估也有量的评估,既有静的评估也有动的评估,评估的标准和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确保评估体系的科学性。根据评估的结果,辅导员必须针对不足的地方改变不合实际的观念,加强学习,调整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第五,加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研究。辅导员工作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做好辅导员工作既必须有理论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必须有实践技术方面的要求,必须不断加强科学研究,研究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有关辅导员工作的科学研究有较好的发展,但是总体的规模不大,质量也不高,特别是辅导员在工作实践方面做得多在理论研究方面做得少。高职院校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该重视辅导员工作的科学研究,要把科学研究工作上升到关系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支持辅导员工作的科学研究,特别是支持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开展研究。以对工作的科学研究来促进和提升工作的科学化。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必须把握好其本质要求,坚持基本的工作原则,创造有利的实现条件,充分发挥好辅导员组织、实施、指导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职责。保证辅导员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决策、科学程序开展工作,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陆汉梓.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