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王立哲 张永华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也空前活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公布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类课题以及2007-2010年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中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类课题为例,对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关注点进行简要分析。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教育科研分为14个领域和方向,职业教育研究是其中之一。“九五”、“十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共计57项,[1]“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类的有69项。另外,从2007年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开始合作实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从2007到2010年四年间,获得批准立项的职业技术教育专项课题共计97项,其中,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的研究课题有77项。
1.课题研究类别。课题共有5大类别,其中国家重点课题3项,国家一般课题17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00项,教育部规划课题12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4项。
2.课题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体现在6个方面: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职业教育史研究20项,职业教育宏观的政策、战略研究32项,职业学校管理研究60项,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研究11项,职业教育比较研究10项,课程与教学研究12项。
3.课题研究单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类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研究单位有: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以及各级各类职教学会。从趋势上看,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正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科学研究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也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课题研究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及、其他教育等要素发展关系的宏观层面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办学形式、办学层次等方面的中观层面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培养、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微观层面研究。[2]
数量分布显示,“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从早期注重宏观层面研究逐渐转向兼顾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研究,研究领域趋向具体和深入。尤其是在建设国家级示范校的实践过程中,有关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学生管理、毕业设计与实践环节、毕业生就业指导、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产生了大量而有影响的研究报告、论文、著作、课件、教具、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学院发展和教育实践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从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加关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前沿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更加 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合,研究成果丰富,影响广泛。同时,大部分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方法适合,研究成果具有新意。“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关注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教育类型能够持续运行下去并取得公认的较好效果,必然有相应的办学模式与机制作为可靠的保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模式、股份制办学模式、连锁式办学模式、境外合作办学模式等多种办学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从2008年开始,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与此有关的课题有17项,如: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实践办学模式研究》、2009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服务型集团化公司制办学模式改革研究》、2009年教育部重点课题《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等。
我国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基本上沿袭了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十一五”期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重心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高院校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上来,其领导体制、组织结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以及遇到的问题,让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院校管理研究,与此有关的课题多达60项。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师资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始终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研究热点,如:2010年国家一般课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及其培养模式研究》、2010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产学研平台的“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
2.示范性高职院校研究。如: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2010年国家一般课题《基于工学结合的新农村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4.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如: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研究》、《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研究》等。
5.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如: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实证研究》、2009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整合与运营》等。
6.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如: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010年国家一般课题《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系统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等。
7.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研究。如: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2009年国家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试分析研究》等。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学习借鉴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与此有关的课题有17项。
1.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改革研究。如:2009年国家一般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型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改革研究》、2009年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研究》等。
2.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如:2009年教育部重点课题 《借鉴德国职教模块化课程的现代教学方法研究》等。
此外,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也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比较重要的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关注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涉及中外、海峡两岸以及我国省域范围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职教改革、职教竞争力等方面。
一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题,涉及的领域会比较宽,需要研究机构、科研院所、专家、一线教师、企业、行政机构之间横向合作。在课题申报时负责人会顾及这个问题,研究队伍写得比较全面,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谁申报谁完成,其他重要力量介入明显不足,这也直接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一些课题缺乏实证研究,研究过程数据不足,缺乏说服力。另外,有的课题明显缺乏案例研究,结论缺少材料和论据的支持,研究的对策建议较为泛化,缺少针对性。
有些课题虽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缺少相关的政策研究,整体流于一般。有些课题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1.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不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不高;专业教学团队中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例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尚未建立。
通过总结近几年的学术中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发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思维向度、行为向度、情感向度和个性向度。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比是一种更为综合的能力,后者更侧重于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技能的向度或称为行为能力(人们之间交往沟通的能力)。跨文化能力的涉及面要广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的研究基于对学生跨文化能力而不仅仅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亟待建立,以举办者为主的多渠道投入得不到保证。[5]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为高等职业教育未来5年发展确立的主要任务有10项:
1.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
2.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3.建立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4.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6.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
7.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8.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9.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10.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认同的良好环境。
1.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这是整个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定位。示范校、骨干校建设;规范化办学;增强高职服务能力和就业能力等问题值得关注。
2.提高办学效益。加大投入是必然趋势,但投入的钱是要见成效的,这钱应该花在哪里,怎么花,需要研究。
3.中高职衔接问题。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在招生制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怎样做好衔接和协调。
4.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增强高职院校对企业的吸引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机制等问题。
5.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素质、数量、结构不能完全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培训模式、培训方法、校际间教师相互交流机制、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等问题。
6.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7.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研究。高职院校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能培训,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教育资源等方面。
9.提高国际化水平研究。输出培训、海外办学、吸引海外学生来华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和教学资源等研究。
[1]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50-53.
[2]李琼.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组课题研究分析报告[J].职教论坛,2006(1):21-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