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职业指导有效教育之途径

时间:2024-05-08

□齐瑰芬 胡政

高职职业指导有效教育之途径

□齐瑰芬 胡政

高职院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求职意向、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引导与培养,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当转变传统职业指导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发展观,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地帮助。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呈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对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就业形势;职业指导课程;就业发展观;有效性

2008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危机的波及,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起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颁布的《社会蓝皮书》,在2009年毕业的高校学生总人数占600万,其中还有不到200万人依然在寻找工作。在我国社会中也将毕业生找工作作为人们谈论的话题[1],可以说高校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范围的问题。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高职院校将职业指导课程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茫然的时期受到指引。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有了较好的成效,能够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引导,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并不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一部分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许多工作岗位对具有一技之长的高职毕业生都十分重视与欢迎,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着高水平。以河北省为例,直到2010年9月1日,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4.7%,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81%,本科生就业率为83.71%,而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达到了88.91%,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口专业比例较低[2],说明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面临职业选择过程中,意识偏差较大,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大量岗位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基地,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就业目标与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能够保证就业质量,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一般高职院校的最后一年是实习阶段,学校需要在前两年开始对学生日后就业方向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有所准备地由“校园人”过渡到“社会人”[3],并且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对学生传授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知识与职业道德,让他们能够正视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做出正确的择业选择。据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地职业指导能够让高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引导教育,能够了解自己面对的未来职业特点,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职业指导课程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严格反映客观的社会就业形势与规律,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学校要按照国家对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总体目标进行教学,教师制定一定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要扩大范围,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融入到课程之中,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工作需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建设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心理学的原理,以顺应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进行教学。

(二)开放性原则。就业指导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不同,它的任务与目标决定了它的开放性特点,教师不能封闭地教学管理,而是能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实践。学校可以邀请各专业第一线的专家进行讲座,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找到正确的择业目标。

(三)实效性原则。一些高职院校只注重职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因而忽略具体的指导作用。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中,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重点指导,在制定的教育目标中,要适应社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要求指导方法切实可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育活动,实现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以人为本原则。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因此在职业指导工作中需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个人差异进行有效地引导。在教学形式上要进行多元化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当前高职职业指导课程呈现的问题

为了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我国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进行了宏观指导,但是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不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学校对学生教学方面足够重视,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但是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较为忽视。在高职院校中的就业指导人员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不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水平,这使得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停滞不前,并不能给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因此学生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可有可无,难以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进而难以适应岗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形势单一。一般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都是在每学期开展几次大班授课,课时较少,在教授的内容方面也缺乏完整性。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是相对独立的内容,并不能对学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教育,与专业教学、职业道等方面联系不紧密,难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有效引导。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学校将一些出名的企业家进行宣传,鼓励学生能够以他们为标杆进行择业,但是同时这种做法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学生不能正视择业,想一蹴而就获得成功,这与就业指导的目标相背离。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过程机械化。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工作并没有从就业教育这方面把握,而是将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学生临毕业前的一场就业讲座,仅仅在学生最后一个学期设置,这让学生难以培养出职业素养,并且忽视了职业指导工作对于专业学习的能动作用,降低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过程缺乏整体性。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专门的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甚至与一些中介机构相联合,给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学,这让学校与学生相脱离。同时,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过程,但是诸多高职院校将职业指导工作等同于学生在寻找工作前的一项内容,因此将就业指导工作设置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并不能学习到实质性的内容。

四、提升高职职业指导课程有效性的探讨

(一)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发展观。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领导层一般注重学校的教学工作,而忽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然而我们应当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发展观。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来调整课程的设置与专业结构。指导人员应当关注社会动向,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结构,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应当重视起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重点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也要有着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职业素养等。通过短期的培训,能够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但是择业观、价值观的形成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然而这些因素确实决定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岗位需要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不仅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传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引导,关注到毕业生的终身发展问题,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实现终身发展。

(三)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由于高职院校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设作为系统性的任务,因此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应当形成校级领导、就业引导机构、辅导员等人员组成的学生就业引导工作体系,建立成为一支关心学生、专业素质高的职业引导队伍。首先,对指导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并让教师进入生产第一线去了解岗位需求,给学生带来反馈;其次,指导人员要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就业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第三,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工作能力,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需要熟悉与了解我国就业形势与政策,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宣传,能够解答学生的疑惑;第四,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深入研究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四)校企合作。单一的校园环境难以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就适应岗位,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并且通过企业渗透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来实现育人的功能。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职场的分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毕业生在岗位适应期大大减少,实现由学校到岗位紧密衔接。

(五)与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推荐是学生实现就业的重点,高职院校应当为毕业生搭建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大型的招聘会,整理整合就业信息,与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来为学校举办专场的人才招聘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去选择岗位,并且邀请专家来对学生进行就业演讲。学校还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帮助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推进人才的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多角度的平台。

五、结语

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学生与学校的日后发展。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指导学生如何找到自己的未来目标,也要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开发,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虽然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只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摸索与实践,就能够建设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个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就业,实现高职教育的战略目标。

[1]王晓东,许宪国.论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之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03).

[2]马龙海,汤耀平.大众化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模式的转换与构建[J].高教探索,2004(01).

[3]胡旭晖.以就业为导向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G715

A

1001-7518(2012)14-0072-02

齐瑰芬(1972-),女,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教师,硕士,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学生管理;胡政(1979-),男,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谢荣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