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增强专业与产业耦合度 提升中等职教贡献率——基于杭州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调整现状与成效的思考

时间:2024-05-08

□张金英 冉云芳

增强专业与产业耦合度 提升中等职教贡献率
——基于杭州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调整现状与成效的思考

□张金英 冉云芳

调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扩量保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杭州市多年来致力于统筹专业布局结构,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增强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着实提高了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贡献率。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产业结构;贡献率

专业设置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更是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教育与经济的“服务”与“依靠”关系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专业设置上[1]。多年来,杭州市致力于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合理优化布局结构,是满足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职教资源的需要,是降低办学成本从而提高办学规模效益的需要,更是贴近和服务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实践表明,杭州市通过专业布局调整优化和整合了职教资源,增强了杭州市职业教育吸引力。

一、杭州市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①

近年来,杭州市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要求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精神,合理统筹布局,加快推进专业结构调整,通过逐步撤销一些布点数量过多、市场需求过剩的传统专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新开设了一批适应杭州市区域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日趋合理,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耦合度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品牌+特色”的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格局。

(一)杭州市中职学校专业类别布局情况

从专业类别开设情况看,杭州市61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18大专业类,只有资源环境类未涉及(如图1所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18大专业类别中,在校生人数排名在前五位的专业类别分别是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和交通运输类,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1920人、12666人、10054人、9800人和5258人,占总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7.47%、20.33%、12.60%、12.28%和6.59%,这五大类专业在校生人数占总在校生人数的79.27%。除此五大专业类别之外的十三大类专业总体在校生人数为20.73%②。

图1 杭州市中职学校各专业类别开设情况及在校生人数

从专业类别的区域分布情况看,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交通运输类五大类专业在杭州市区及五个县(市、区)均有开设。而轻纺食品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三大类专业均只有杭州市区开设。

从专业类别开设学校数情况看,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六大类专业在在各地开设的学校数远远超过其他专业类别,位列前六名,总的开设学校数分别为33所、33所、32所、26所、17所和17所。

从各专业类别开设的专业数来看,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加工制造类、文化艺术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其开设专业类分别为12类、12类、10类、9类和6类。

(二)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情况

从各专业在校生人数看,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在校生人数位列前十位的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酒店服务与管理,这十大专业的在校生人数达到41278人,占总的在校生人数比例为51.72%(如图2所示)。

图2 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前十位专业分布图

从各专业开设学校数多少来看,各专业开设学校数位列前十位的是会计、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电子商务、酒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电子技术应用,尤其是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分别占总学校数的31.15%、29.51%。

(三)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内涵建设情况

杭州市在坚持专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同时,同步实施专业内涵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内涵质量的提升,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总体思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课程建设、专业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中高职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有效促进主体专业的内涵建设,提升主体专业的建设水平。“十一五”期间,在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推动下,杭州市各级财政共投入超过5亿元,基础能力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2011年,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1887人,硕士以上学历163人,占8.64%,高级职称625人,占33.12%,“双师型”教师1603人,占84.95%,校外兼职教师数432人,占22.89%;全市中职学校新增实验实训设备6434万元,仪器设备总值达3.24亿元,为校外企业培训数为9.8万人次;全市已建立各类职业教育集团18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数量31个,已签订长期合作一些的企业数为809家,合作企业投入学校设备和资金数为677万元。

二、杭州市中职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匹配度分析

近年来,杭州市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一个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人才互为支撑,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3+1”现代产业体系(“3”为一、二、三次产业,“1”为文化创意产业),率先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而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为战略的经济格局,已经预示着杭州经济发展已从外延式、粗放型迈入以集约化、生态型发展,从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为主转变。这就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改变以往的“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紧跟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时作出专业调整,并根据劳动力市场所需技能人才的素质做出重新定位。

而专业设置作为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专业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还影响着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以产业结构的需要为前提的,反过来又对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专业结构还影响技术结构,只有通过专业设置,培养大批与地区技术水平相适应的人才,才能推动技术进步,使技术结构不断地由低向高转变。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结构对应分析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应当服务经济发展。当它落实到专业建设层面,必然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匹配。而促使两者的无缝对接,靠的就是宏观层面进行某区域内专业布局的调整,使之与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2]。从杭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杭州市区域产业结构相对应分析来看(如图3):对应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类有2个专业,在校生1516人,占总在校生人数的1.90%;对应第二产业的有资源环境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共20个专业,在校生25457人,占总在校生人数的31.91%;对应第三产业的有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共55个专业,在校生52814人,占总在校生人数的66.19%。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为0.59%;第三产业所属专业开设人数比例少于第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为-1.27%。这表明,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与三次产业结构需求人数所占的比重有着高度的吻合度。

图3 (左)杭州市中职专业布局对应产业分布图(右)杭州市三次产业人才需求的比例

据相关数据显示:杭州市201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为第一产业75.70万人,第二产业286.26万人,第三产业264.37万人,所占比例依次为12.09:45.71:42.21(如图4)[3]。从当前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来看,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远远超过了劳动力市场对其的需求,在这二个产业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现象;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远远低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说明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缺口为25.25%,而且随着杭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第三产业所占经济比重更大的趋势越发明显,这需要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开设更多第三产业所属的专业,服务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

图4 杭州市产业劳动力需求、从业人员、在校生人数比重比较图

(二)专业结构与行业需求结构对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部分专业规模结构与相对应的行业需求人数比重吻合度比较一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技术类,在校生人数比例为12.6%,但相应行业需求人数比例仅3.71%,过剩了8.89%。财经商贸类专业,在校生人数比例为20.33%,而产业人才需求比例为25.72%,差距为-5.39%。而众多调查研究表明,未来信息产业需要的人才规格偏向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软件技术人才、系统集成类人才,信息安全类人才;二是电子商务、ICP(网络内容服务商)、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技术人才等。而前者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所不能及的,后者的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商贸类人才范畴。加之随着杭州市商贸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与服务、网络编辑、网络销售等商贸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因此,需要根据行业需要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对信息技术类专业作相应调整。

加工制造类,在校生人数比例为27.47%,而相应行业需求人数比例高达30.11%,差距为-2.64%,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杭州市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全、规模较大、产品涵盖了通用(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等7大类12个行业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杭州工业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杭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大对此类加工制造类行业需求人才的培养力度。

表1 杭州市中职学校部分专业类别在校生与行业需求人数对照表[4]

文化艺术类和体育与健身类,在校生人数比例为6.6%,而相应行业需求人数比例高达1.92%,差距为4.68%,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典型的“智慧经济”对技能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人脑+电脑+文化”。但据调查表明,杭州市现代服务业人才非常紧缺,动漫专业人才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左右。因此,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要密切关注市场各行业发展动态,根据行业需求对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等做出调整。

三、杭州市中职专业布局调查的成效和经验

未来几年是杭州市经济社会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杭州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兼顾受教育者对中职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明确重点和目标,加强领导和统筹,强化督导和评估,全面调整和优化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形成建立在社会经济需求和受教育者需求基础上的“需求驱动”专业结构模式。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统筹优化专业结构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职成〔2010〕21号)和杭州市教育局关于《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规划》(杭教高中 〔2011〕5号)相关精神,杭州市要坚持政府导向、多元筹资、集中财力、择优扶持原则。就杭州大市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应该既有几所大型“超市”,又有更多的“精品屋”和“专卖店”。前者反映杭州市职教实力,也是创建国家改革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需要;后者反映特色和亮点,与区域块状经济无缝对接。就一所学校而言,应该形成“示范专业+骨干专业+辅助专业”的格局,辅助专业主要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短平快”项目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发展要做强、做精、做专,走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动态适应机制,提升专业设置前瞻性

随着杭州市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其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新需求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重大影响,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受突发经济事件影响,必须及时对专业的去留或规模的扩大缩小进行科学的决策。这项工作牵涉面很广,复杂程度大大超过以前,单靠传统的统计方法和人工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探索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控调查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影响专业新建、变更和退出的教育系统内外部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的网上平台,为专业的设置与调控提供全面可靠、及时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以帮助决策者规避专业风险、做出科学决策,以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职业教育在正确的方向上又好又快发展。

(三)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专业服务功能

“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是“十二五”期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为此,杭州市需要将区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作为制定专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进行科学、细致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当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专业,并结合各职业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发展定位,确定学校主体专业,特色专业与新兴专业,使学校开设的专业有了产业发展的依据。

总体而言,一要使主体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相匹配。每个设区市都认真研究分析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并据此开设了相关的主体专业;二是特色专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相匹配;三是各地积极打造新兴专业与地方新兴产业相匹配。形成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和动态调整机制。

1.依托块状经济,重点发展紧缺专业。根据未来几年,杭州市将以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总体布局,以区域块状经济为依托,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2.强化主体专业建设。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主体专业是指基础条件好、办学水平高的专业,一般应符合省级示范专业的基本条件。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培育1-2个主体专业;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应培育设立2-3个主体专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应培育设立3-4个主体专业,并逐步培育形成1-2个专业集群。同一县(市、区)域内职业学校新设主体专业一般不能重复设置,实行专业错位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四)深化改革练好内功,推进专业内涵发展

专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职业学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全球金融危机唤醒了职业教育对自身改革和自身价值的再认识,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凸现特色,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市场,使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职业教育既要有危机意识,更要有进取精神。应对金融危机和发展模式的转换,职业学校要内抓质量,外树形象,练好内功,注重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做强做精专业和学校品牌,让毕业生能够高水平就业。为此,职业学校就必须将专业设置与当地优势产业紧密结合,提高教师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学习紧贴职业岗位的要求。

注释:

①数据来源:杭州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和报送工作的通知 (浙教电传[2010]202号)”填报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情况统计表”。

②统计依据来源于浙江省中职学籍管理系统,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口径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

[1]付小庆.从适应需求原则看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匡瑛.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2011(1).

[3]2011年杭州市统计年鉴.杭州统计调查信息网http://www.hzstats.gov.cn/web/

[4]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2011年职业供求分析报告.杭州就业网 http://www.hzjob.com.cn/newAction.do?method=detail-Content&id=3286&nwType=4.

张金英,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冉云芳,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职业教育管理。

G710

A

1001-7518(2012)13-0075-05

责任编辑 秦红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