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4-05-08

□杨 方 余红梅 贾淑红

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

□杨 方 余红梅 贾淑红

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应该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以提高其办学水平。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无到有地建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成效进行了调查研究,由此提出了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措施与对策。而提升高职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将来事业的成功,也有助于提升高职学院自身的办学能力与品质。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质量

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因为偏重于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还有唯职业教育观的影响,所以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与弊端,其弊病之一就是课程设置、校风、学风向着愈来愈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演变,许多高职院校削减甚至取消了大学语文等人文课程,致使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弱化、高职人文精神失落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席会对广大的高职青年学生群体造成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青年学生人格与素质的缺陷,但是刻意地去谈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也许于事无补,我们刻不容缓要做的是去补救这种缺失;特别是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制定了国家第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高职院校第一期示范建设院校基本完成,第二期示范院校建设已经正式启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可以抓住机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为突破口提升其人文素质教育质量。

为了研究高职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对策,笔者选择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调研与分析的突破口,因为其在示范建设中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展与人文素质相关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达到了逐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目的,可以在分析其具体做法与实际效果的基础上,研究出应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困境的对策与方法。而有效地提升高职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将来事业的成功,也有助于提升高职学院自身的办学水平与能力。

一、个案的调查与分析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建设类的工科高等职业学院,从2002年由原来的中专(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到2008年期间,全院每年6千多的在校生,只有文秘专业两个班90名左右的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课。2008年是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转变办学理念与文学教育政策的转折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所以学院能够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养成为根本”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多方位的教育改革,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开设人文素质课,把“中外文学名著导读”课与“中外建筑文化课”作为人文素质课程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但是这两门课一学期只有9个课时,属于系列讲座课的性质。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文学教育课只是学院整体职业教育的一种点缀。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其接下来的示范建设中加快了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品格的步伐,2010年该院扩展与重构了人文素质课,“中外文学名著导读”课、“中外建筑文化”课由每学期9课时扩展为每学期32课时的全院学生必修课,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了文学名著阅读活动。这样,“中外文学名著导读”课在短短3年时间就由无到有的建立起来,弥补了以往文学教育的空白与不足。

为了检验该院人文素质课程的效果,2011年1月,笔者选择该院接受了“中外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教育的学生进行了小规模座谈会个别访谈,举办了一次小规模的座谈会,并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计收到156份有效问卷:其中女生85人,男生71人。

图1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大多处于20-21岁的青春年华,正是人格塑造与素质养成的敏感年龄。

笔者首先调查了没有开设“中外文学名著导读”课的学期里,156位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其中接触过名著的只有19人,占12.18%;没有读过名著的有137人,占87.82%。笔者进一步调查了没有读过文学名著的137名青年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其中什么也没有阅读过的有75人,占54、74%,另外62名学生承认进行过阅读活动,当问到阅读的作家或作品时,这些学生都填写了当下流行的网络作家或流行作品,其中女生喜欢看的网络小说一般是言情的,或者时空穿梭的魔幻小说,而男生一般喜欢看悬疑、玄幻、科幻小说。

以上调查说明,学生有内在的阅读需求,有自发的阅读行为,但在高职青年自发的阅读中,文学经典书籍已经受到几乎致命的冲击,高职学生大都认为这些作品太过时了,没有阅读的兴趣。换言之,文学经典的生命力受到了挑战,对于文学经典而言,高职学生这一读者群体正在日趋“死亡”。这既是多媒体时代精英文化衰落这一文化背景的反映,也反映了高职青年学生的自发阅读有时尚化倾向,他们深受网络的影响,比较容易盲从时尚与潮流。

二、文学经典阅读活动分析

学院开设文学作品课,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活动的成效如何呢?从156份调查问卷来看,对阅读文学经典的活动,大部分学生持肯定态度,156人中按照课程要求阅读过文学名著的有127人,占81.41%,没有读过的是29人,占18.59%。

表1 “中外文学作品”课开设之前之后阅读文学名著的对比

由表1可清晰看出“中外文学作品选读”课开设之后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质量显著提升。20-21岁的高职青年学生群体还处于可以被塑造的年龄阶段,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课程建设对这一青年学生群体有比较大的正面影响力。同时,老师只是给了学生一个阅读的名单,而选择的自主权完全掌握在学生的手中,这份自由与自主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也相应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质,而文学素质体现的正是人的审美情趣、文化层次与精神境界。

正因为高职青年学生文学阅读的压力很小,阅读选择的自主度大,所以具体到高职学生阅读的作品和喜欢的作家,就呈现出分散与多元的状况。高职学生阅读书籍排序如下:《人性的弱点》(21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5 人)、《红楼梦》(15 人);《家》(13 人)、《尘埃落定》(13 人);《三国演义》(10人);《西游记》(8 人);《骆驼祥子》(7 人)、《追忆似水年华》(7 人)、《高老头》(7 人)、《飘》(7 人)、《水浒传》(7 人);《安娜卡列宁娜》(6 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 人);《母亲》(5 人);《茶花女》(4 人)、《情爱论》(4 人)、《白鹿原》(4 人);《茶馆》(3 人);《莫泊桑》(2 人)、《雪国》(2 人)、《狼图腾》(2 人)、《围城》(2 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2 人)、《死魂灵》(2人)、《简爱》(3 人)、《牛虻》(2 人)、《泰戈尔精选》(2人)、《童年》(2 人)、《红与黑》(2 人)、《不能说的秘密》(2 人)、《爱的教育》(2 人)。

上列书籍排序显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红楼梦》共同占据第2名,也就是高职学生对中外经典文学不厚此薄彼,平等对待的表现,阅读名单里中外文学经典名著纷呈,五彩缤纷,这份阅读的自主与多元说明了高职院校开设文学教育课的独特性和优势所在,也证实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高职的文学教育都可以是开放、兼容并蓄的教育。

另外,调查可喜的显示,高职青年学生的文学阅读不仅呈现多元的趋势,而且学生也涉猎了一些非文学类的经典,如哲学类的:《西方哲学》、《理想国》; 宗教类的:《圣经》、《先知》; 逻辑学的:《小逻辑》;美学史的:《西方美学史》;伦理道德的:《伦理学》;精神分析学的:《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社会学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虽然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超出自己直接生活经验的非文学类的经典很难产生兴趣,但是确实高职青年学生中也存在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生,他们在学院与老师的引导下会进一步拓展阅读的范围与空间,更好地提升自我素质与能力。

同时,笔者调查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原因(见表2)。

表2 高职学生阅读名著的原因排序

由表2可见,《人性的弱点》高居阅读排名的榜首,是因为学生觉得“需要”而阅读的。因为内在的需要而读书是值得肯定的,《人性的弱点》确实可以教给学生应对人际关系的方法与积极生活的态度。当同学们觉得读书是一种需要且有实际作用时候,他们肯定会继续阅读的。占第二位的原因是老师的推荐,充分说明老师在高职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与积极作用。

因为是匿名调查,30%的学生坦诚将放弃阅读名著,12%的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模棱两可;另外,有29名学生承认他们没有阅读经典,只是上网抄袭了文学作品解读作为读后感应付学院检查,这一现象说明怎样使所有的学生喜欢文学教育,把课外阅读落实到实处,学院与老师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与改革。

但是58%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将继续阅读名著,这些学生有望从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访谈与问卷调查中,97%的学生表示喜欢文学课,也就是说学院开设文学名著导读课、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活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人文素质课的开设在一定意义上也改变了高职过去较为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肯定与欢迎。

三、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对策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人文素质同样是其立身与发展之本,他们不仅应该掌握相关职业的高技能,也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根据我们调查研究的结果,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

1.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成为高职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它既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更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成败。高职院校不仅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而且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积极培养高职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最好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人文素质课程。在这方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积极且有效的例子,该院实践证明,只要高职院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学生就能在学院与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质。

2.示范院校应该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如果所有示范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建设中都领先一步,就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所做的一样,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落实人文素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示范院校本身的办学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示范院校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与增强。

3.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发展为自主与多元的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既可摆脱中小学教育为应试而教学的目的,也可以排除大学精英教育对学生形成的压力,而且可以建设成为一种压力很小的、选择自主度很大的、开放的、兼容并蓄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定位与出发点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有较高素质、较高技能的人才,这完全排除了功利目的,而是以学生的素质养成为教育的根本。

4.高职院校可以将文学作品提升到人文载体的层面来传播人文理念,因为中外文学经典作品既具备文学的、审美的内涵,又具备人文的、道德的教育性,同时吻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点、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高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到更直观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生命和精神的进化,从而到达提升自我素质与能力的教育目的。所以高职学院可以借文学教育课程进行旨在发展学生文学与艺术的兴趣和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教育。

5.学院与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高职学生一般而言阅读能力有限,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活动,教师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特别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网络阅读行为规范。现代传媒技术在广泛运用的同时挑战着传统教育模式,而且高职青年学生也更加容易受时尚与潮流的影响而进入阅读的误区,调查发现学生自发的阅读内容中有许多色情、暴力等对学生成长非常不利的不健康内容;同时,学生网络阅读材料基本是内容重复、语言粗糙的快餐文化,这样的阅读提升不了文学欣赏能力。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升高职学生文学欣赏的素质与能力。

6.人文素质教育必须系统化。人文教育应是一个包含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内的全方位的教育过程,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传播一种精神性的价值,可以渗透于各门课程之间;高职的所有教学都应该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专业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与课程相关的人文素质。人文教育应该成为以人文素质核心课程教学为主线,以专业课程的渗透、校园文化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隐性课程为载体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教育。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且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构成社会的主要阶层,他们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我们国家整体国民素质的质量。只有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才能提升高职“高等教育”的品味,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杨东平.大学精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杨叔子.大学人文启示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建荣.“大话文化”语境下的经典阅读文化[J].艺术研究,2007(10).

[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

杨方(1968-),女,湖南长沙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人文教育;余红梅(1979-),女,江西横峰人,江西警察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教育管理;贾淑红(1976-),女,内蒙古赤峰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本文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基于职业能力的文秘专业建筑的培养模式”(编号:wmJzw-11-057)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杨方。同时受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

G711

A

1001-7518(2011)33-0073-04

责任编辑 王国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