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姚宝军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姚宝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深化教育改革,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突出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深入探索培养高素质高职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创新;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培养。[1]创新教学的重要任务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创新人格的培养,实施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2]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则需要创造性教师来培养。[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又是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石,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左右着国际竞争的格局。[4]由此,提供创新能力已是一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课题。我国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货物出口的55%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左右来自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靠的是人来完成;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技术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由此看出,时代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科技人才,这也是使国家富强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由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外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地位的根本途径。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从业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因其属于技能型人才而被直接输送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到我国科技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高低。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实践特点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人才规格标准的要求,高职现在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的需要。我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中,将学生视为“知识容器”,器教学目标是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记忆,缺乏灵活的有用。培养出了很多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喜欢考试的学生,却培养不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把传授基本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发展专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高职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高职教育的各个阶段贯彻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创新素质。高职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固然是多途径的,但专门的思维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未经思维培养的人也能进行思维,但与经过训练的人相比,其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系统性、批判性和辩证性不可同日而语。[5]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位置的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讨论问题的益友;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收体转变为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学和知识构建的参与者。
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并在实际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改革是院校各项改革的核心。高职教学进行改革,必须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学改革中,逐步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符合现代化建设需求,能更好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逐步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在此基础上,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市场观和教学观。
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很强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人类文明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态度,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试验能力和创造才干,使之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为此,创新教学应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更应该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观念、意识、态度、精神以及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集合体。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对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学校完成。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完成任务的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创新能力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采用“任务分配”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例如:在《3DMax三维建模与渲染》课程教学中,在学习三维建模内容后,材质、渲染学习前,布置作业,完成诸如运动场景、建筑场景、车站场景等不同材质的效果为任务。有任务作为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时会在组内讨论,有时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到网络上查找资料,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需要掌握的知识。每组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了书上例题以外的很精彩的效果图。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因此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兴趣,开启创造思维的大门。
学生正值青春年少,都喜欢运动,在《3DMax三维建模与渲染》课程教学中,在基本的建模方法讲解后,启发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制作足球、排球、篮球。学生的兴趣很高,都分别想出了很好的方法。
用兴趣带动学习,不但使学生觉得学习不是枯燥的事情,而且极大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又培养了自己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通过才华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技能竞赛达到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争强好胜,使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感兴趣。在《3DMax三维建模与渲染》课程教学中,对于课程的综合作业,摒弃传统的固定场景模式,而是采用让学生自由命题。学生们选择了不同的场景:有学院整体效果,有计算机键盘,有手机模型,有奥运会鸟巢,有乒乓球比赛场地等等。通过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学生的才华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时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
(四)创造开放式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学校的学习途径除了传统的课堂,还有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学生通过网络学到了课堂知识的扩展。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手实践,欢迎学生与老师争论、交流、探讨,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表意见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不断的交流探索中,学生寻求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同时也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渐积累,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改变传统模式,以模拟角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需要听周围人的声音,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出来。这些需要表达与沟通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定期不定期的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讲述自己的作品制作过程、制作思路,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等等,把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使自己尽快成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人才的衡量标准很多,但最直观的标准是看人才是否对社会有用。当今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高职则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可以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与学生探讨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实践,探索教学改革之路。通过多种教学改革方法的探索、应用,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应用各种渠道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6]
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探讨问题的学生多了,下课就奔食堂的学生少了;在学校的图书馆,主动查找教学资料的学生多了,打游戏的少了;学习中,目标明确的学生多了,混日子的学生少了。
就业过程中,学生能自觉不自觉的应用平时所学到的综合能力,就业面逐步扩宽,就业所从事的行业逐年增加,就业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学生就业单位的回访,用人单位普遍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与同事的沟通能力、完成任务的方方法给予了肯定。这也是社会对学校创新能力培养最好的肯定。
创新能力培养成果调查统计表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引导,也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培养、自我提高来最终完成,而且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引导,也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培养才能起作用,应该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应该富有怀疑精神、求实精神,具有勤奋刻苦、坚忍不拔的品质;有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大无畏的胆魄;有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培养观察力;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实例、项目,提出恰当的设计课题。课题的设计要满足如下要求:一是有适当难度,与学习内容相吻合;二是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探索、扩展、提高和深化;三是能够很好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和课程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创新理念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教学创新是高智力活动,实施教学创新使教师责任加重了,教学的难度加大了,教学水平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有更高的创新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要精心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开启学生创新思维之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路甬祥,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大学教育改革[J].科技导报,1998(11):(3-6).
[2]王超,马立丽.试析当代高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8(8):(231-233).
[3]赵文远,张元福.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
[4]于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83-84)
[5]黄伟,高职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118).
[6]朱崇娴,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6):(72-73).
责任编辑 夏焕堂
G715
A
1001-7518(2011)-0076-02
姚宝军(1969-),女,硕士,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