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08

□李 栋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李 栋

国家意志和政府主导是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各方面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对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类型以及实现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科学发展观;职业院校;动力机制

一、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机制的解释是: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聂劲松等学者对教育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认为,动力机制是指一个事物赖以运动、发展变化的不同层级的推动力量以及它们产生、传播并发生作用的机理和逻辑。[1]根据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和理解,本文认为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是指影响职业院校发展与变革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和功能,它主要是通过各种管理体制、制度、政策、方式和方法的建立体现出来的。

(二)动力机制的特征

1.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系统性特征的一个方面。在系统当中,各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整体。要使企业要素协调发展而产生作用,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处理各个要素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整体视角要求组织系统当中的每一个要素以各自存在的形式存在,并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各要素之间的配合,相互作用来推动组织的整体发展。

2.层次性。层次性观点认为系统必须是有层次的,比如系统当中可能还有小系统,大系统中还有小系统。层次不同,功能与作用也不同。而对于职业院校的动力机制系统而言,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通过(高等)教育立法、经费分配、行政管理等手段引导高校发展所建立和制定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等所产生的作用;二是职业院校为适应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和采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的作用;三是职业院校内部各系、各专业所采取和实施的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而产生的作用。[2]

3.复杂性、开放性和动态适应性。系统内部层次性越多,系统就越复杂。社会和行业对相关行业职业院校人才的需求越大、要求越高,对职业院校产生的各级作用力也就越大、越复杂。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系统在开放过程中,必须时刻处于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不断交换当中,这种交换不但是内部因素之间的交换,也包括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的交换。如社会和行业对相关行业职业院校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以及国家的有关制度、政策有所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等。

二、职业院校发展的动力机制内容构成

根据对动力机制的内涵界定,我们可以把职业院校发展的动力机制以院校为界限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内部系统主要指职业院校内各因素组成的系统,也可以称之为内在动力机制系统;相对的,外部系统主要指职业院校以外的各因素组成的系统,也可以称之为外在动力机制系统。这两大系统共同作用于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变革,而且内外两大动力机制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各成系统,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一)内在动力机制系统

就职业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而言,职业教育人才素质规格的实现是其动力源。这一内在动力源通过职业院校内部以及行业对职业教育人才使用发生作用从而构成了内在动力机制系统。而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机制,职业院校人才素质规格的培养与实现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其需要的人才的组织,因此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是推动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是职业院校不断整合各种资源与力量,制定各种教学政策与方案,制定职业院校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并不断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企业以及行业、社会不但需要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而且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还具有具体的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院校必须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标准来进行人才的培养。而从职业院校内部来看,其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诸多因素都能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变革,但它们中间有些因素是较为重要的,有些则相对次要。这里仅选出对职业院校发展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作为分析的维度,本文认为,职业院校最终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我们这里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影响的因素,根据职业教育理论和从职业院校办学实践来看,职业院校发展内在动力机制系统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组成:

1.办学目标与办学思路。办学目标是任何一所职业院校发展的愿景,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办学思路是指为了达到既定办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关路径,通过这样的路径,学院就能够达到办学目标。因此,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是直接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分析任何一所职业院校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2.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蓝图,是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具有自身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国教育百科全书》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实践应用型人才”;《教育大辞典》的表述是:主要培养文科、理科、工科、农林、医药、政法、财经7个科类的专业辅助人才。目前国内认可程度最高的是以杨金土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专家们所持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类型结构密切相关,这种观点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和职业等三类技术人才。从人才类型的界定上看,本文更认可这一观点,但需要补充的是,高职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健全的人、健康的人、能够追求幸福的人。[3]由此可见,职业院校究竟采取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到它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分析职业院校发展时,我们必须讨论不同院校所采取的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效果。

3.专业与课程。如果说职业院校是一个大型组织的话,那么这个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就是专业,而支撑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课程。因为职业院校学生要经历相关专业的一系列课程体系的学习才能够毕业和就业,因此,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而毕业生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也是推动或阻碍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4.师资队伍。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有了正确的办学目标和思路、富有实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的专业架构和合理的课程体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人——即师资队伍来实施,以确保这些目标、模式、架构和体系能够顺利执行,不折不扣地作用于学生。因此,师资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数量是否充足、水平是否上乘都直接影响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方式。

5.办学条件。上述四点主要讨论的是职业院校发展的软件条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职业院校的发展仅仅具有软件是不够的,还需要资金的投入,以满足教学设施及其他硬件设备建设的需要。职业教育不仅强调理论学习,而且更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更多的设施设备和实践教学的场所。根据德国的测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费用应当是一所普通中学的2.64倍。可见,我们职业院校办学也同样需要比普通高等院校更多的办学经费。所以,本文把办学条件也作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内部因素。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一方面,上述五个因素并不能涵盖职业院校办学的所有方面,但本文认为这些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这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这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办学目标是方向,办学思路是前提,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专业建设是龙头,课程建设是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本,办学条件是保证。这些要素及其形成机制,在职业院校内涵的形成、提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

(二)外在动力机制系统

职业院校发展的外在动力机制主要是对人才类型结构需求多样化的适应。事实上,人才类型结构需求多样化已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动力源。而这种动力源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发生作用从而构成了外在动力机制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外部的各种力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例如政府在关注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时候,可以加强教育立法,政策支持以及行政力量的整合,通过引导教育资源,来明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而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而政府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人才结构需求的不同层次,确定对应的教育类型与等级,制定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标准、培养培训师资、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等;二是作为外在的监督者选择监督或评估的方式履行其责任,如由教育部、各省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就成为直接的履行方式。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方式来要求职业院校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使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本文认为除了职业院校内部的相关因素外,院校外部的环境也直接推动或阻碍职业院校的发展从而构成外部动力机制系统,院校外部的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的影响因素:

1.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得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产业界需要的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据测算GDP每增加1%,就可以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兴衰。

2.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职业院校本身所属的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环境。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快慢直接影响了所有的职业院校,而其中行业的发展则更直接地作用于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无疑是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3.政府的支持与推动力度。我们应当充分注意到政府的干预所产生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力。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而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源配置可以借助“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政府对经济的推动、对职业教育的推动和对相关行业的推动都是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来实现的,因此,外部的市场和相关的制度与政策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内部动力机制与外部动力机制互动关系探讨

外部动力机制因素与内部动力机制因素之间也是互动和融合以及变化的。我们以“校企合作”为例,“校企合作”互利性的动力机制我们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教育与经济关系层面

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来展开职业教育规划和构建职业教育内容。职业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优秀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在实现其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离不开地方企业与社会的参与与合作。企业不但可以提供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人才培养资金,更能够给职业教育的师资与人才培养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与机会。比如比较典型的“校企合作”的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进行互动的有效说明。该模式体现了地方经济建设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表明如果职业教育不能遵循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律,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校企双方作为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具体载体,应遵循规律,相互依存,主动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二)市场与经济关系层面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的条件和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行业发展与市场需要为依据,来展开职业教育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是每个职业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职业院校领导必须紧握时代的脉搏,及时调整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实现职业院校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三)双赢的利益层面

职业院校与企业展开合作会让双方都受益,这不仅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双方进行合作的动力。以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例,对于职业院校而来说,这种模式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课堂教学的环境,这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提供其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应该说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学是职业教育保证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既很重要,也很关键。对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不但能得到其想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来为企业职工提供培训和进行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企业,这些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人才力量与信息技术条件,来进行企业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为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双赢局面的形成是职业院校内部动力机制与外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其发挥作用的必然。

(四)政府管理层面

我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地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企业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国家还特别规定,企业支付给职业院校实习的学生报酬可以计入其生产成本,并予以税前扣除。国家还鼓励企业按规定可以将先提取的教育费用用于学生实习的支出,并将其划入到职业教育培训费的总额当中。此外,我国政府还积极针对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对“校企合作”,国家就规定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和银行贷款的支持。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职业院校内外部动力机制通过教育、市场、经济、企业与职业院校本身这五个要素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了职业院校动力机制的构建和发展。

[1]倪筱琴.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5):60-62.

[2]倪筱琴.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林业高职院校发展为例[J].江苏高教,2008(6):127-128.

[3]郑国强.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部驱动力[J].职教论坛,2007(5):4-7.

责任编辑 刘扬军

G710

A

1001-7518(2011)04-0069-03

李栋(1979-),男,河南省卢氏县人,工学博士,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