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时间:2024-05-08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着剧烈的碰撞,并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种碰撞向传统的德育提出了挑战,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

作者简介:崔淑芳(1963-),女,山东临清人,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8-0055-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德育创新就是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以及德育教育手段、方法、途径的创新,就是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改革。[1]

一、论德育观念的创新

德育理念是人们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和理性认识,是先于行动的核心理论和哲学前提。[2]理念关系到创新的成败,没有科学的德育理念,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德育创新。

1.“与时俱进”的理念。“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德育工作者要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高职德育工作,就必须重塑体现时代精神的、合理的道德理念,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势,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超前判断和把握,研究新情况,提高预见性;用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解决学生的立场和思想问题,使学生从各种谬误和偏见中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以人为本”德育观。德育应从现实的“人”出发,而不是从道德规范出发,德育的目的是使人的德性获得发展,是为了人的解放,在德育过程中,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以真诚的态度、以换位的思想、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价值选择、个性发展、志向选择、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积极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关心、教育好每个学生,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论德育方法的创新

1.网络教育法。网络教育法就是利用网络,如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如学生工作信息咨询,包括有关学生工作方面的奖励、处罚的政策规定,校内重大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程安排,校内热门话题,遵章守纪,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又如,网上心理咨询,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打开心扉,心中的压抑感得到释放。再如,在网上开设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一方面可以使用人单位能够更全面、更方便地了解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择业意向,另一方面增加了就业信息公布的新渠道,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机会。可在网上开设“就业指导”、“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答”、“择业技巧与方法”等栏目,使学生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摆正自己择业的坐标,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最后,我们还可以在系统中建立聊天室,通过聊天这种方式与大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其思想状况,发表正确观点,进行思想教育。

2.实践法。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①利用教学实践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修炼,才能逐步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院校学生专业学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高职学生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开展为残疾儿童、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质,开展服务式社会实践活动,如文艺演出、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心理诊断等,让学生体会社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③举行各种知识性、技能性竞赛。如开展创业大赛、策划大赛、手工制作、科技文化活动等,不断磨练中提高综合素质。④组织学生开展暑假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带

着某一专题,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丰富理论知识,增长社会见识。

三、论德育内容的创新

1.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每个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高职学生与一般的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心理方面的问题相对要多些。就高职生而言,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期望值过高,常常不切实际,希望掌握一技之长并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但现实要达到这一点感到又并非易事,因此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自我肯定不足,自卑感强,常常感到校名、专业、学历不如人。由于这些压力的存在,给人带来情绪上的不愉快,表现为焦虑、更有甚者产生悲伤的心理。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自爱、自信、克服自卑;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学生的心理冲突,引导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当然,光有心理咨询是不够的,许多心理问题根源于思想道德认识的错位,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对一个人的心理品质起着导向作用,并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责任感。高职院校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心育德育”一体化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的教育过程。

2.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从事一定社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特定的工作,或者特定的劳动中必须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高职生毕业后是在一线工作岗位从事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各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德育创新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又有其共同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全局观,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利益只有在符合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得以全面实现其次要教育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要有敬业精神,要满腔热忱,态度和蔼,要廉洁奉公,努力奉献最后,要教育学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作为职业道德的宗旨,贯彻职业终身。

3.就业、创业能力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以提高自主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创业能力教育。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创业能力是普通教育和技术职业教育应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另外,欧盟委员会《年就业为青年创办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三种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要大力培养就业能力,鼓励青年自主就业。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对象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掌握了高级应用技能的人,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是一项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学生立业成才的明智之举。对于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以创新精神、创新才能和创业本领,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谋职业出路,求得自身发展并服务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职业院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最终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比教育重要”,“创业比就业更重要”。

4.感恩教育。学会“感恩”,对于80年代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家,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的时候,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感恩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势,如教师可以穿插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诗歌朗诵,可以深入实践,真正为父母或者老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一个诗歌说的好:“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这样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合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3).

[2]潘琼.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葛力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