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4-04-24

马才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积淀形成的一种语文知识基本应用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上。语文学科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日益突出,如何灵活应用基础的语文知识,成了当前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语文教师普遍使用的方法。个别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难以将其充分运用在生活中,长期“只知其意,而不知其用意”;而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创造性思维,难以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要。

兴趣引导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关键所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个别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些对语文感兴趣的,也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以“读”“记”“背”的方式教语文,只注重“教”,忽略了学生的“学”,造成语文课堂活力不足,成为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因素之一。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统编语文新教材的实施,对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作用,重新给自身的角色准确定位,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而不是“为教知识而教知识”。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也会为新教材的理念贯彻实施做出探索实践的重要一步。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凡是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都不失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古诗词的鉴赏,有现代美文的品味,有文言文的辩证策论,有说明文的详细生动……无論何种体裁的文章,都足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品味鉴赏的同时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只有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究课堂内容,增强课堂整体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新动能,提高其语文整体素养。

教师应细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蓝本,是整堂课程的核心结构框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突出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按照阶梯递进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教学的层次目标,特别是强调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教学,一定要在课堂设计时突出能力目标的培养。如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这节内容的教学,课堂设计上一定要通过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突出对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了解人物传记的体裁,会写人物传记,进而通过与古代人物传记的比较,了解现代人物传记的描写特点,增强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和赏析鉴别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创新能让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教学,部分教师选择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地讲读课文,而我的做法是先让一个学生在桌子上轻轻地敲节拍,然后让一组学生敲节拍,接着让全班学生整齐地敲节拍,“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整齐的节拍很有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假如成千上万人整齐地敲桌子,会有怎样的恢宏气势。在学生回答时,我以教学视频导入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这样学生就对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用刻意的言语强调,学生便能置身其中感悟具体的情景。简单的教学方法创新,不仅实现了语文情感目标的培养,而且使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提升更具体化了。

教师应突出语文实践环节。语文实践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个别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忽略了这部分内容,造成语文教学整体环节的缺失,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是极为不利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如一个单元中的文章基本是同一题材类型,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写作环节和口语交际环节的教学,就是语文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总结升华基础上进行实践训练,才更能反映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受限制的因素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困难,通过完善教学措施、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成县化垭学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