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摘 要:“双减”政策下,依托历史学科,融合学校“君子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从立意、内容、问题设计、沉浸方式及多元评价等方面开展沉浸式体验作业设计,构建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的叙事性空间,为学生立体地、多渠道地获取和分析信息,积累知识提供途径,减量增质,强化“家国情怀”素养,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双减”;初中历史;沉浸式体验;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8-0139-0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要求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提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鼓励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征使得学习者只能间接认识历史,无法直接体验。《少年君子探寻柳宗元之柳州足迹》“沉浸式体验”作业设计,对标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根植于学校“君子文化”内涵,对历史课程资源、柳州乡土资源和学校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尽可能地构建历史知识与生活相关联的情境,为学生感知历史、提升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开辟另一种途径。
一、 初中历史“沉浸式体验”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要求把学科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具体生动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成长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方法。作为历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和课本知识,创新作业形式,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沉浸理论无疑为这些转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沉浸式体验”基于沉浸理论(Flow Theory)的建构,该理论是1975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首次提出。沉浸理论指出,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沉浸状态。
文章中历史学科“沉浸式体验”作业,就是利用沉浸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挖掘和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构建叙事性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追问、讨论及分享,进入沉浸状态并形成的交互性体验,有效地促使学生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实现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沉浸式体验”作业的设计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双减”文件精神吻合,同时也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沉浸式体验”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师生改变教学方式和提升作业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 初中历史“沉浸式体验”作业设计策略
(一)因地制宜,明确作业设计立意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早古人类之一的“柳江人”发祥地,有2 100多年建置史,古属百越之地。唐元和十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迁任柳州刺史,其间,他实践“官为民役”的政治主张,推行“兴办教育”“改变陋俗”“发展生产”和“市政绿化”等一系列兴利除弊、惠及民生的治政措施,使柳州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探寻柳宗元足迹,再现历史情境开展历史教学尤为有意义;而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自2011年3月以来,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以“君子文化”为特色主题,坚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去教育人、影響人、塑造人,柳宗元身上折射的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敢于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学校“君子文化”提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谋而合。《少年君子探寻柳宗元之柳州足迹》“沉浸式体验”的作业设计,正是结合“柳州历史”与“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君子文化”两大情境,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发掘、拆分沉浸要素,开发本土资源,创设真实或虚拟的体验情境,旨在体会柳宗元的精神品质,追溯柳州精神起源,感受“君子文化”的本土化,这个作业设计的独特立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作为“柳州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强化,更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科融合,丰富作业设计内容
“历史课程的设计,既要注意与思想政治、语文、艺术(或音乐、美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关联,又要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其与相关课程发挥整体作用”。与课程配套的历史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历史知识为主干,打通学科壁垒,模糊知识具体的学科界限,营造具有知识迁移和联想的情境和富有沉浸式、共鸣感的空间与环境,让学生在全新的沉浸体验中学到知识的同时精神得以升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1. 以历史知识为主干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学习,掌握唐朝历史沿革,走入柳宗元生活的时代,感知大唐的繁盛及衰亡;从柳宗元几经贬谪而没有避世隐遁,到守护一方,“废除奴俗,释放奴婢”“破除迷信,去鬼息杀”“开荒凿井,劝农生产”“修复孔庙,兴办文教”等主要政绩的学习和资料的收集、整理,自主编制历史年表,梳理柳宗元生平,时空定位,将历史人物放置在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进程,进行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评价,为解读柳宗元文学作品提供时代背景的知识储备。
2. 与语文学科融合
“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内容反映着不同阶段的历史情境,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合理利用文学作品,丰富历史人物形象,从多视角解读历史人物。设计“我是读书小达人”“我是读文小达人”的作业,对柳宗元的《江雪》《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等常规代表作品的泛读,在文学作品营造的社会氛围中浸润,切身感受、体会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心理和情感的变化;通过“一城一人——柳宗元”任务单设计,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登柳州峨山》《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等柳宗元被贬柳州后作品的收集、诵读和翻译,让学生在历史情境的沉浸中,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感受柳宗元几经贬谪,没有选择以死明志,也没有避世隐遁,不为死生哀乐权势地位所动,坚韧不移的复杂情感,从而深刻体会柳宗元身上所透射出的柳州人坚挺的道义精神和崇节尚义的人文精神取向。
3. 与美术学科融合
苏东坡开创宋代崇尚个人意趣的一代书风,被誉为“宋四家”之首,柳侯祠的《荔子碑》堪称其书法造诣的代表之作。走出校门“探古迹”,进入柳侯祠,浸润在柳宗元生活空间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通过“读‘宋四家之史”“品‘荔子碑之健”“拓‘三绝碑之印”的“品析‘荔子碑”亲子作业任务单的设计,纵深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体会“宋四家”特别是苏东坡的书法造诣,而实地拓印方法的学习及拓印画的实践延伸作业,更能让学生在感受《荔子碑》的“奇伟雄健”之余,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三)层级探究,有效设计作业问题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在沉浸式体验作业中,问题设计应基于情境、有梯度,具有探究性。《少年君子探寻柳宗元之柳州足迹》“沉浸式体验”作业,围绕“知生平”“读诗书”“探古迹”“述故事”和“敢代言”五个情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分别设置知识性、理解性和开放性问题(表1),从而“通过问题学习的统领,拓展已知与无知之间的张力,引导学生学思结合,推动学习持续深入,学会把问题探究转化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连续建构与学习的有效迁移”,引领学习者进入心流状态。
(四)物尽其用,充分利用作业资源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少年君子探寻柳宗元之柳州足迹》“沉浸式体验”作业在设计中,重视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历史教材图文材料的使用。引用教材《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筒车》《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步辇图》图片,唐朝杜甫诗歌《忆昔》等史料,“探究柳宗元生活的朝代特点”的作业,吸引学生进入自然式沉浸状态;其次,视频资源的使用。根据视频《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设计任务单,听北师大文学院康震教授讲柳宗元的故事,透过历史现象明历史道理,通过柳宗元文学作品及身边好友事情,知柳宗元的品质,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和直觉,在情境感染中进入沉浸状态,引发思考;再次,角色扮演方式的运用。通过设计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让学生在史实的基础上发挥合理想象,编写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并进行编排表演,角色扮演柳宗元,讲好柳宗元的故事;最后,校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探古迹”实地考察亲子任务单的设计,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走进柳侯祠,参观、了解柳宗元衣冠墓,漫步罗池和柑香亭,对历史痕迹进行考查,对历史实物、标本或材料等感性材料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在沉浸式体验中与人物进行“时空对话”,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降低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理解难度,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
总之,有效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作业设计,让学生从学校和课堂中走出来,既能深化课内知识,改变学习方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真正使学生从“要求我做作业”变为“我要做作业”,赋予作业更强大的生命力。
(五)持续发展,开展多元作业评价
《少年君子探寻柳宗元之柳州足迹》“沉浸式体验”作业在设计中充分开发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资源,把历史、语文、美术学科元素融为一体,作业评价多元化。
首先,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为评价的主体。柳宗元生平资料、作品的查询和解读,需要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态度和速度进行评价;以柳宗元为主线的大事年表的制作则是由教师对作业的正确性进行评价;走出学校参观柳侯祠,参观过程中,孩子的综合表现需要管理古迹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而教师评价关键在于点拨指导,同伴互评重点在于交流碰撞,家长评价侧重点在于加强亲子沟通和理解,自我评价则强调反思、内化和提高。
其次,评价维度的多元化。在“沉浸式体验”作业的评价中,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同伴协作、社会责任感、动手能力、概括能力、表现力、正确率等开展多维度、立体式的评价。五项主题作业各占20分,共计100分,每项主题作业的评价维度各不相同。例如,“知生平”的思维导图作业,既关注线条、分支、标准、图标、颜色等“形”方面的考查,更关注主题、完整性和结构性等“神”方面的评价;“读诗书”的读后感或小论文的评价,关注文章主旨、结构、语言表达等要素;“探古迹”侧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的评价等。在多维度评价中,强调尽可能发现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可取因素,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再次,评价形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学生自评、家长督评、小组互评、教师查评和社会随评相结合,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及终极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形式活泼多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送小红花、贴五角星、几句短语评价、盖一个印章等。
最后,评价结果运用的多元化。《少年君子探寻柳宗元之柳州足迹》“沉浸式体验”作业是学科作业、亲子作业融为一体的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其评价结果的运用必然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学科评价的各项评价指标明确优秀的范式,为学生指明能力提升具体要求,同时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劣势,为学科基础作业设计的调整提供依据;亲子协作评价促进家庭教育策略的修正和调整,为家长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搭建桥梁;社会评价挖掘非智力因素,发现学生闪光点,为学校调整家、校、社三方合作方向和提升全面育人策略提供思路。
三、 结论
总之,《少年君子探寻柳宗元之柳州足迹》“沉浸式体验”作业的设计,基于“双减”政策的“减量提质”的要求,立足于柳州乡土资源和学校“君子文化”特色,从历史学科的视角,探寻柳宗元在柳州的足迹、生活和贡献,从语文学科的视角,了解柳宗元文学造诣、体会其精神,从美术学科的角度,了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多维度、多视角地营造叙事空间,引导学生进入心流状态,这种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又深化了情感,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也弥补了传统作业形式单一的不足,创新了历史作业类型,使得“减量提质”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淑蓉.中学历史教学文学性渗透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唐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111-1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22.
课题项目:文章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小学优化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项目:2021ZJY1252)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葵柳春(1975~),女,汉族,广西柳州人,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