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黄建芬
数学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其建立对数的感知和深度认识,并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但在以往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都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生硬地为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仅处于被动听课地位中。如此的课堂局面往往会导致学生个性化思维受限制,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而多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则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灵活有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动手中激发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动手实践活动的设置,合理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
当今时代是素质教育时代,传统生硬灌输、被动输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符合需要,无论是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其他科目教师,都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基本素质培养。但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时间尚短,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依然影响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这导致国内素质教育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很多学校开始实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中对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一方面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可以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深刻认知,并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另一方面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将本部分知识延伸到其他知识上,促进逻辑思维能力、思考探索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是提升素质教育成效的有力路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动手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思想还较为单纯,对社会的认知不多,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奇特的想法,而这些“奇思妙想”是其创新能力的体现。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奇思妙想”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则可以实现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成为有思考、有胆量、有个性的人才。具体到数学课堂中,通过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借助事物对知识点进行钻研,并通过动手操作从不同的层面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学习,使“奇思妙想”得到实践,这将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数学课程虽然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抽象性特征,一些内容难以理解,所以部分小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并不高。但又因为数学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那么就会导致其后续学习受到影响。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探索性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则能够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帮助其更具体、更直观地对知识进行分析,且还可以通过操作挖掘知识的本质内涵,在寓教于乐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因而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这将有益于其一生的成长。
为深入了解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动手实践活动的现实需求,及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动手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全国选择了10所小学,并在每所小学挑选出20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选择30位数学教师及校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共发放的问卷数量为200份,回收到的问卷数量为19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在问卷中设置了“你喜欢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吗?”一问,其中选择“非常喜欢”的人员占比达83.4%,选择“不喜欢”的人员占比仅为8.4%。可见大部分小学生都希望数学课堂中教师能够引导自己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对动手实践的兴趣浓厚。在访谈中也就小学生对动手实践的需求进行了分析,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都认为小学生本身是喜欢动手实践的,每次在课堂上引入动手实践活动,学生的热情都较高,能积极配合教师。但是在聊到动手实践活动数量是否充足这一问题时,很多数学教师表示“还有待增加”。究其原因是动手实践活动可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都用来动手实践,那么就没有时间讲解新知识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动手实践需要准备较多的实验器材,但是学校器材不充足,所以影响到了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
总之,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动手实践的兴趣浓厚,但受到时间、器材及其他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动手实践活动的数量不充足,未来有待进一步对动手实践活动进行丰富和拓展。
动手实践虽然是动手开展某些操作活动,但是其属于一种统称,不同数学内容对应的动手实践活动不同,且动手实践的方式也丰富多样,不局限于某一种。为了了解小学生对数学动手实践方式的需求,在问卷中设定了“你喜欢什么样的动手实践方式”一问,该问题为多选题,其中选择“自己在课堂中进行操作的方式”占比为44.5%,选择“课外实践操作(包括野外实践)”的占比为 77.3%,选择“到场景教室开展实践操作”的占比为70.3%。可见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课外实践操作和场景教室实践操作,虽然也有不少小学生喜欢自己在课堂中进行操作,但是这部分占比相对低于前两种。这也综合反映出,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多层面引入实践活动。
通过访谈也了解到,很多数学教师和校领导虽然都较为重视实践操作活动,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喜欢运用课堂操作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动手操作,因为这种方式相对更为简便,且能直观看到操作成效。而教师普遍较少带领学生到野外开展实践活动,原因在于受到学生安全性、资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建立场景教室,所以无法带领学生到场景教室中开展实践活动。总之,小学生期待多样化的动手实践方式,但是目前学校并未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动手实践内容也是影响动手实践效果的一个因素,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且很多知识点较为零碎,学生要想学好这些知识点,就应当具有较好的串联能力和总结思考能力。而动手实践活动本身在提升学生串联能力和思考能力上发挥有益作用,所以很多学生感觉动手实践能降低学习难度,希望教师多在课堂中开展一些动手实践活动。针对动手实践活动的内容,设定了“你感觉目前老师所设定的动手实践活动内容能满足你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吗?”一问,其中选择“不能”的人员占比为43.3%,选择“能”的人员占比为33.8%,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不清楚”选项。同时设定了“你认为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当增加动手实践的比例吗?”一问,选择“应当”的学生占比为50.4%,选择“不应当”的学生占比为33.7%,剩余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选项。可见,大部分小学生都希望数学教师增加实践活动的比例,使实践活动辐射更多的知识内容。
在访谈中也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最终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设定的动手实践活动都有限制,例如一节课最多给学生一次动手的机会,否则将会占用过多的时间。针对动手实践内容而言,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应当选择那些重点知识和基础性知识,借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深度掌握知识内涵,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不过在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想法,说明数学教师还有待在实践操作内容上进一步分析,对观点进行统一。总之,小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内容要求较细,但学校无法一一满足,这一点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是未来值得探索的。
基于上述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数学动手实践活动,但是学校在动手实践活动数量、活动方式及活动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对此,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思想变化,从教材中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且要尽量拓展动手实践活动的范围,使学生在大量实践中理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例如,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分解与合成”有关的内容而言,这一部分内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后面的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都需要用到这部分知识,因此学生必须要打牢基础。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何为分解、何为合成,并帮助学生将这些内容牢记于心,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摆小棒”的实践活动。课堂中为每一位学生发放10根小棒,然后让学生自主动手看看能将这10根小棒分解为几和几。这一实践活动不需要太多的器材,且不用花费较长的时间,数学教师可以每天带领学生快速开展一次操作,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巩固吸收。而在学生掌握此知识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与此相关的“求部分、求总和”等内容进行变形实践,如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彩笔、马克笔或者书本等开展实践操作,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小棒开展这类活动。通过拓展实践活动的范围,增加实践活动的数量,满足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需求。
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尽量对数学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创新,带领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探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心理需求。一方面要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如上述提到的“摆小棒”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扩大动手实践活动的范围,例如带领学生到野外去探索,使学生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主动对知识进行钻研,发现美的同时提升知识运用广度。例如,在学习“辨别方向”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具体可以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带领学生到操场去实验,在操场上教师先为学生讲解“太阳东升西落”“北雁南飞”等常识,使学生通过这些常识了解东方、西方和南方等方向,建立对方向的初步感知,然后由此引出北方,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模型。此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让四个小组分别达到操场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找到对应的参照物。同学们根据教师的口令转变位置,并由组长进行巡视,课代表进行抽查。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方向内容,掌握与方向相关的知识点,且明白在生活中方向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对这种户外数学课程,大部分学生都较为喜欢,不仅深刻记忆了方向知识,也爱上了数学课堂,取得较大的教学价值。
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亲子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周末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是到野外郊游,也可以是到学校的操场上或者教室中开展操作活动等,这样既可以确保学生的安全,还可以大大提升实践活动的成效,并促进家校合作。
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丰富,尽量使实践活动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不过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内容较多,要想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开展实践活动往往是不现实的,所以数学教师应当合理对知识点进行选择,尽量选择那些实践性较强,且最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实践教学。例如,可以在每一章节教学中选择出2~3个知识点开展一次系统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以这些实践活动为基础,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而就那些实践性相对不强的知识点而言,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果时间不充足,那么可以采用多媒体实践的方式或者课下实践的方式,由学生家长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此外,还要注重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数学教师应当在每一次实践操作之后,都对学生的参与情况、知识点理解情况、收获多少、不足和优势等进行汇总,并填写汇总表,通过表格对比和细化研究,明确此次实践活动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必要的话,还要参考学生的意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每一次实践活动中的需求,明确其自身的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等。只有如此,才能够在下次实践活动中更有目标和方向,在持续改进和完善中有所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但是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活动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结果显示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动手实践的兴趣浓厚,但活动数量不足;小学生期待多样化的动手实践方式,但目前并未满足;小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内容要求较细,但学校无法一一满足。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探索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即适当加大数学动手实践活动的数量、多元化实践活动的方式、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以期通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