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_李华
左宝贵(1837-1894)是在清末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出生于齐鲁之地——山东省平邑县。此地在商代曾建颛臾古国,西汉置平邑侯国。县名因春秋时为鲁国季平子采邑而得名。据平邑古碑记载:“平邑者,季平子之采邑也。”这片热土诞生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曾子、仲子和军事家羊祜、羊欣等名人。
左宝贵,自幼父母双亡,生活贫苦。咸丰六年(1856 ),投效军营,开始戎马生涯。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擢升为“建威将军”“记名提督”,于1889 年授“广州高州镇总兵”。但因奉天当地绅民上表劝留呼声甚高,西太后和光绪帝也因他久经战阵,忠勇可靠,叫他保护故宫和皇陵,故此仍留驻奉天。左宝贵平时“治军严肃,重文士,爱材勇,有奇技异能者,辄罗致麾下,功不吝赏,罚不私刑,士乐为用”,又能“与兵勇同甘苦”,因而深受部下的爱戴和拥护,他率领的军队比当时清政府的其他军队有较强的战斗力。
《东方兵事纪略》记载:1894 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这是近代中日两国的第一次战争。清政府命左宝贵等率军入朝,增援驻朝清军。在战守问题上,清政府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意见多有分歧。左宝贵坚决主张向敌军主动进攻。但是,担任平壤清军统帅的叶志超怯懦惧战,不仅对左宝贵的提议置若罔闻,而且还强令撤回了左宝贵派出的军队,致使清军失去了有利战机。
9 月14 日,日军包围平壤。少数清军将领提出弃城逃跑。左宝贵怒斥道“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15 日凌晨,日军17000 精兵对平壤发动总攻。左宝贵率部负责防守城北牡丹台、玄武门一线。左宝贵沉着指挥,清军合力杀敌,英勇奋战,多次打退日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先是牡丹台失守;左宝贵决心以身殉国,他穿上清廷赐给的黄马褂及顶戴,立于玄武门城头,亲自督战,视死如归,向部下说:“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所部将士军心大振,拼死抵抗。突然,敌人的炮火击中清军大炮,左宝贵被弹片击中。他包扎好伤口后,继续督战,不久,再次被流弹击中扑地。“时犹能言,下城始陨。”
左宝贵是甲午中日战争清军高级将领中壮烈殉国的第一人。清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悲平壤》里哀悼左宝贵将军:“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记载:左宝贵为国殉难后,李鸿章在奏报平壤战役折子中提出:“记名提督高州镇总兵左宝贵,久历戎行,卓著劳勋,裹创力疾,血战捐躯,忠勇性成,深堪悯恻,应请旨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议恤。”清廷明降谕旨,准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议恤。命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入祀昭忠祠,准于立功省分建立专祠,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忠壮,赏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等封号。并对其子嗣施以皇恩,以示“褒扬忠烈”。
1895 年,在左宝贵的家乡平邑县地方镇西约一千米处修建左宝贵衣冠冢。冢前神道有牌坊、华表、石狮、御制祭文碑、御制碑。牌坊上书“敕建左忠壮衣冠墓门之坊”,华表南面刻有兵部侍郎杨颐的挽联:“孤军支柱穷边,伤哉为国捐躯,万里未能收战骨;几辈消遥海上,恨不藁街悬首,九原何以谢忠魂。”北面刻有驻藏帮办大臣内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尚贤的挽联:“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睢阳古之烈丈夫。”左宝贵衣冠冢被列为平邑县、临沂市、山东省重点保护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左宝贵长期驻军的奉天(今沈阳),百姓深深感佩其忠勇爱国精神和死事壮烈,为之建祠于南门外,春秋祭祀不衰。在朝鲜,人们在他英勇殉难之所“建立了一座标石”以示纪念,还传说着“雨夜七星门左将军之魂显圣”的故事。
左宝贵在其故乡被人们赞誉和引以为豪的不止于其爱国牺牲精神,为故乡人们熟知、记忆和传颂更多的是其平凡生活中的功德品行事迹。因此,左宝贵深受家乡人民的爱戴和尊崇,被《平邑县志》《蒙山志》等文献记载。
平邑县毗邻孔子故里曲阜仅90 千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孟圣人之儒学滋养着这块热土,化育着在此繁衍生息的人民,世代传承,影响深远巨大。出生于此的左宝贵虽是一位武将,却格外关注和重视文化和人才培育。
左宝贵不仅为家乡书院捐资,还在驻地营口和沈阳设立义学,关心帮助读书人等,其事迹散见于各处史籍。这是很难得的一种文化实践与精神追求,对鼓励所在地的民众向学习礼、修为追求具有极大的影响。
左宝贵一生“性慈善,于地方公益尤倦倦”,这与其出身贫寒且“幼失怙恃”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具有被家乡父老称颂的“贵不忘本,富而好施”品性。据刘本森、刘扬等学者关于左宝贵慈善公益事业的研究,其公益活动主要分为捐款和赈灾、兴办义学、开设慈善机构等方面。就地域而言,左宝贵的公益慈善在山东、天津、辽宁等地多有善举;就时间长度而言,从其对故乡捐助来看,从“同治年防堵涿州”,即同治四年(1865)为家乡清真寺倡捐起,直到1894 年为国捐躯,左宝贵从事公益之举30 余年一直未曾间断。
据袁纣卫、王汉均的统计研究,左宝贵采取的社会改良措施十分广泛,主要有义学、育婴堂、牛痘局、字纸局、同善堂、筑堤、筑路、修桥、开仓赈济、蠲免钱粮、设施济粥厂、疏通河道、创办惜字会、医院、设栖流所、设收容所、修东岳庙,等等。其故乡平邑县地方镇百姓因为他捐地施银修缮清真寺特立“左军门捐资重修清真寺碑”以志纪念。左宝贵在故乡铺路修桥的善举被广为传颂,笔者在20 世纪80 年代仍然见过被当地人称为“三孔桥”,也即文献记载的“将军桥”,传为佳话,并为本村的当今企业家杨艳明效仿。
据刘本森等学者的研究,左宝贵在奉天20年,“性慈善,尚节义”,一生“创办栖良所、施粥厂、牛痘局、育婴堂、惜字局、义学馆”等多处慈善机构,加之“筑修城桥等”慈善事业,“指不胜屈”。据《沈阳县志》载:必奉天同善堂,清光绪十一年(1885)左壮愍公宝贵……诸公倡捐创办。为本城慈善事业之总汇……所属施医院、牛痘局、栖流所、济良所、孤儿院、同善男女丙等小学校各一处。”其中,以1885 年创办同善堂的前身最为出名。左宝贵出征前,将房屋捐出供栖流所等处使用。左宝贵殉国后,1896 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将左宝贵倡办的慈善机构统一起来,命名为“同善堂”,发展为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慈善机构。1949 年后,同善堂归属沈阳市民政局管理,改称市生产教养院。1957 年,同善堂的主要部分由沈阳市卫生局接管,改为医院,即今市红十字医院。东北民谣:“清明左大人,一副善心肠。天赐金和银,一共十八缸。大人为百姓,义建同善堂。”在沈阳碑林公园,同善堂立有“左忠壮公善宅以彰义举碑”(1934 年立),纪念左宝贵,他在驻守沈阳期间做了很多慈善事业,之后在平壤与日军作战牺牲,其家人又捐献了几处宅子。
“英名左邓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左宝贵志·序二》总结道,平壤之战虽说是以清军失败告终,但左宝贵身先士卒、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不可侮辱、不畏强暴的民族正气世代相传,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