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研究

时间:2024-05-08

张健燕

一、 引言

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是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的重要目标。但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一定要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效地进行应用。在数学学科当中,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置在单元整合教学上,打破单元之间的壁垒,将教材作为蓝本,将单元作为线索,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行掌握和内化。这也可以从无形中凸显出单元课程的优势与作用,使课堂教学的开展变得更加高质量与高效率。

二、 单元整合教学的概述及重要性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中的单元整合,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他们的自主认知习惯和规律,打破数学课本上所有教材内容的编排、时间安排等局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相同(或较接近)的知识点作为整体进行重新的组合、编排,其更加强调知识点的关联性、系统性及其整体性。

在单元整合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具备逻辑结构的单元内容模块,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更好地进行探索和获取。在数学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单元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次创新的尝试,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学的重构,对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展现良好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有效地进行运用,这样才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将单元整合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凸显出来,助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当中获取更多。

(二)重要性

单元整合教学将课堂作为学生成长、学习中的一面镜子,老师通过学科认知和创造,引导学生获取新经验,而建构性知识也成为学生发展的精神种子。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有联系、变化、迁移的单元整合课程,有效推动了学习者情感、意志与思想的和谐发展,有效克服了课程零散、知识间孤立、单元间隔离、课程内部相互分离的数学问题,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和创新,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与建构。

在单元整合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会以教材为基础,系统性地对单元内容进行分析,在认识单元价值和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课程实施方案加以编写,使得课程实施方案可以紧密地围绕着课程的宗旨与目标,丰富教学资源,使课程的实施具有较高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实践的活动当中以独立、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多边互动,真正地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 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

在单元整合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老师首先应该秉持着主体性的原则。在传统课程实施的环节当中,老师急功近利的观念很严重,在教学开展的环节当中总是占了主导地位,而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在学习掌握的环节当中对老师比较依赖,这对学生自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都会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教育学是教学过程中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便是进一步地消化问题,进而趋向统一的过程。所以在现阶段,单元整合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老师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知识状况、需要来对教学合理地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够在无形当中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展现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加强与课堂教育学中在价值观、目标、教学内容、年段思想与情感评价上的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学观念融合的关键是课堂上应该以老师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完成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习与学习者为中心的过渡,要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进行教学,凸显出单元整合教学的价值和优势。

(二)渐进性

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在呈现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渐进性的特点,往往是从简到难,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和过渡的过程。教材通常是以某一种话题引领某个单元的课程,老师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总要以这个单元的话题为主线,通过由浅入深地把不同部分串起,优化板块整合,从而构成了单元的整体设计。但是,就现阶段,在单元整合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结合单元的特点,教师也应该围绕单元主题和结构,秉持着渐进性的原则,在单元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学习进度和能力等,避免单元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处在形式主义上,要真正地结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增强。这样在无形当中就能够发挥单元整合教学的价值和作用,让数学课堂朝着高效课堂的方向不断前进和迈入。

(三)适当性

在单元整合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关注单元目标整体设计,而不是单科式的设计。要对单元之间的壁垒进行打破,根据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来有效地对单元之间进行良好的重组和构建。在这里,我们必须要秉持着适当性的原则。一方面,在内容重组的过程当中应该存在着一定的依据、原则和目标,能够共同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另一方面,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形式、手段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坚持做到丰富和多样,这样才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单元整合的带动下有所发展和提高。

四、 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对策

(一)调整课堂结构,实现单元整合

在单元整合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首先应该对教学结构有效地加以调整。在中国传统数学教学开展的环境当中,由于老师在课堂当中的主导力比较强,而学生在认知的环境当中却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切实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教材的设置,将单元设计的起点定位在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能力的形成,课程设置的思路,将传统老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内容。而融合后的课程则比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传统数学和日常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提高等,从而使课程更加具有活动性、趣味性、延伸性、创新性,从而更加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各个阶段的需要制订不同的课程任务和练习,使实际教育过程更富有可行性。大大提高教师协作交流的质量,让各个阶段的学生可以感受学习中的快乐,克服他们“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切实实现因材施教,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但是,在现阶段,想要进一步地充分发挥单元整合课程的价值与优点,老师在课堂当中首先要能够对翻转课堂做出完善的建构,利用翻转课堂让学习者可以在课堂当中获得更为多元化的学习感受,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融合在一起。可以结合两个单元的基础内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过渡,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对讲解的场景,要高效地拍摄出影像,再进行数据的编辑与整合之后形成微影像。这些微视频制作出来之后就在平台上进行上传,以帮助孩子们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对知识点合理地加以掌握,也对他们的课前预习形成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在后续教学时,老师还可以让他们说一说在单元整合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解决,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凸显在课程当中的主体性,有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

(二)创新课程教法,实现单元整合

在单元整合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必然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必须要改变传统课堂中“一刀切”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在教学开展中贴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的实践内容,对多元化呈现方法积极地进行运用。这也可以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例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构建。例如,老师可先对圆柱体积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来对圆柱容积的计算公式加以认识。在后续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投入数学实验中。比如,可以为学生准备道具,让学生能够借助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来对装沙实验进行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在单元整合和联系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真正地通过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引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具备发散性和连贯性,真正地实现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善用思维导图,实现单元整合

思维导图将文字知识显性化,语言信息图形化,有助于学生整合学习内容,提高思维质量。而思维导图也能够让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化呈现,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总体构成与内在联系,建立数学学习的认知结构,使深度学习自然而然地产生,促进学生在数学课程中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在单元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思维导图是十分关键的工具。所以,在现阶段,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对知识点更好地进行联合。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找寻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和完善性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对思维导图进行绘画,从而真正地做到从单元入手,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进行内化和掌握。

因此,在讲授《百分数的应用》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单元的整合,尝试着让学生对完善性的导图、知识结构图进行绘制。比如可以把“百分数的意义”作为中心,“将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列方程解答百分数问题”等方法当作分支,逐渐地让完善性的思维导图得到构建,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掌握更加完整和具体。

(四)注重单元联系,实现单元整合

在单元整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据来对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时间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合理地加以创新与重构。在开展课程设计时,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建立每个学生的最新发展区,通过仔细研究课程文献内容,使碎片化的知识点相互之间重新构建起联系,通过开展对文本的适当补充和重构,帮助学生拓展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促使我们将新旧知识点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内容的呈现具备较强的关联性,但是相关联的内容往往散落在不同的年级和单元当中,导致学生经常性地在知识关联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和障碍。所以,在现阶段,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教材单元进行重组,打破原本的单元结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对知识点加以了解,进而使他们进一步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模块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之前的单元有效地进行融入、引入。比如,可以将之前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内容引入进来,对单元内容重新进行处理,秉持着从简到难的原则来对内容进行呈现。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对新旧知识重新进行组合和规划,通过旧知识顺利地引入新知识,这样在无形中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五)实施任务驱动,实现单元整合

在数学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在单元整合时,教师也应该对任务驱动这一方法有效地进行运用。任务驱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增强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之后产生一定的体验感和自信。所以,在当前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任务驱动这一方法有效地进行运用,从而真正地让单元教学在呈现的过程当中效果变得更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讲解完《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之前教学关于长度的单元,比如《厘米和米》《分米和毫米》等,对数形结合的理念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对概念图进行绘画。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式来表现出彼此之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主地将知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优化课后复习,实现单元整合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开展好复习。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合理地进行内化和把握,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也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良好的梳理与内化。需要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将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到课后的复习中,把复习作为主阵地,使得学生能够在单元整合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地提升复习的品质与成效。

例如,在讲解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就可以对教材当中所有有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当中,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当中进行运用。在这其中,可以将知识框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对关键信息可以进行隐藏,让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对残缺的导图进行补充,对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构建。这样就能够在复习当中帮助学生实现单元整合,融会贯通,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真正地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把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高效课堂得到逐步的落实。

五、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在单元整合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运用良好的方法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无形当中凸显单元整合教学的价值,带动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这其中,教师基于主体性、渐进性、适当性原则,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调整课堂结构、创新课程教法、善用思维导图、注重单元联系、实施任务驱动、优化课后复习等,在大力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今天,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调整教学,以学定教,从而切实地让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取更多知识,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质量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