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8

叶 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极大重视,高中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需给予相应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落实以德育人教育任务。高中生心理健康当前面临极大的挑战,不能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要给予学生针对性帮助,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中阶段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教师及时帮助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学生思维和情感都十分敏感,容易出现逆反的情况,而且心理和身体上发育并不成熟,导致学生情绪情感波动大,一方面对未来充满遐想,另一方面容易感到挫败,丧失前进的信心,自我迷失。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教师在学校开展相应训练,给予学生正向心理引导,提前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改善当前学生心理状况,使其向积极的方向进步。

其次,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经过专家研究,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精力充沛,心理状态良好,充满正能量,有利于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有效妥善地处理相应问题。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中教学中开设了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内容,大多数学生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使得心理健康课程在教育过程中缺乏落实,形式主义盛行,教师和学生对相应内容缺乏必要的重视。一些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经验,不能有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降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课程内容开设,许多心理健康课程缺乏实质性内容,心理咨询室没有和学生学习生活有效结合,脱离实际,理论性心理健康知识内容讲解较多,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缺乏关联性。高中心理课程逐渐增加,从教学形式上,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给学生讨论的知识内容过于专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导致整体教育氛围十分压抑,使得心理健康教学陷入困境。

最后,虽然现代社会对高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一些高中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仍然缺乏客观理解,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日常教育中仍然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严重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而且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够全面,对学生心理教育辅导流于形式,无法保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顺利开展,而且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国家下达了明确的制度和意见,显示了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教师团队不专业的现象,通过数据调查可以发现,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心理知识和辅导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本身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不准确,不了解心理咨询内容和方式,对心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对教师的专业技巧要求很高,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对高中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而且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制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运转的过程中缺乏制度规范,对教育工作进行程度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教育体系在运转过程中效率低下,甚至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有效解决,还因为工作的疏忽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泄露,导致学生病情加重。

三、 高中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高中不同年级学生面对的困惑和烦恼也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学生进入高中学校学习,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学生承担着极大的压力,所以需要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上,帮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学习环境,掌握高效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应对课堂教学任务。学生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随着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学生心理上容易出现明显变化,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好学生心理调适工作,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心理健康教学和学生生活有效结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高中生面对学习压力,对未来可能会感到迷茫,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心态调整,教师指导学生一些减压的方式,尝试制定人生规划,塑造良好的三观,鼓励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而教师精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教师在学校宣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校网站宣传平台、教育专栏、学生班会宣传高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得家长、学生、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落实科学教学措施。教师宣传正面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得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体验紧密相连,以生动形象的环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结合正面案例,分析实际案例相应内容,使其形成深刻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热情。教师还需考虑案例对学生本身的影响,避免消极负面的案例,而应用正向的案例辅助教学,对学生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充分发挥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在学校宣传感动中国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生认识到培养自己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力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学习实践行为中。

(三)学生心理变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高中学生心理成长涉及的方面非常多,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高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研究和分析学生心理实际,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实际情况总结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障疏导时效性,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当前高中生中出现学生攀比之风,学生注意力没有在学习上,学校针对此类问题可举办《对抗浮夸之风》的教学讲座,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平和安定的心理习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除了身体上的健康,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些学生回答是亲情,一些学生提到了金钱,教师总结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总结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没有健康一切内容都不成立。除了身体上的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诫子书》,然后让学生讨论几个问题:如何解释浮躁一词?学生为什么会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浮躁的心理?学生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明白内心宁静的重要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只有如此才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四)开展共创课程和心理健康达成一致

学科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缺乏核心内容,导致学生降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实际情况,通过课程内容的有效开展,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帮助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效摆脱心理问题的干扰。高中时期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减少学生厌烦紧张的情绪。高中学生经过分科之后,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十分迷茫,不知道方向在哪,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缺乏学习持久性和意志力,所以教师要应用正向教学方式,保障学生对自己的感知准确。作为学生中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心理状态的起伏比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的情况,还有一些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针对此类情况开展多样性教学活动,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确定主题,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例如,A学校针对本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的情况,在学校开展团队辅导,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问题解答,每次时间为1小时,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向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倾诉自己的问题和对人生的困惑,并可以获得答案,对学生的成长和正常进行学习帮助十分明显。教师需充分发掘教学素材,根据高中生年龄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虽然学生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增强心理素质,保障身体和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趣味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增强心理素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困难也能够有效应对。教师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五)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效统一

在传统心理教育课堂上,教师只是专注于心理健康问题,没有花费更多的时间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过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有效落实。学生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解决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和研究,使得两种教育内容可以有效统一。实际高中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两者并重推进,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也可以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学生健全自身品格,培养积极健康的三观,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学生、教导学生,课堂上扮演好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借助生活案例改变学生学习状态。

(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针对学生心理起伏所产生的影响要给予相应重视,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学生面对着许多挑战,所以在此阶段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从基础设施出发,学生所处的教室、餐厅、体育馆等,从颜色搭配到建筑设计上,尽量以整洁明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关于文化氛围的建设,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将其中正能量的元素向学生展示,潜移默化地进行健康心理塑造,对其高效开展工作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可以举办健康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配合,作为高中教师,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不断进行自我素质提升,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高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通过积极举办相应主题活动,不定期的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研究会,针对学生个性塑造、学习心理建设邀请心理咨询师举办讲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自我认知,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充分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和塑造。学生自我认识提升过程中,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赋予学校心理健康建设重要含义。例如,A学校为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A学校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落实疏导工作。A学校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咨询室的作用,对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规划,引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生专属的心理档案,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七)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建立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精准落实健康教育目标。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而且处于身心健康发展阶段,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当前心理健康培训过程中,学校组织教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师资团队专业建设程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及时给予专业建议,学校重视教师培训,给予全体教师尤其是心理教师知识培训,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团队强大起来,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合理化建议,塑造学生健康心态,提高心理教育质量。例如,A学校定期聘请专业心理引导工作人员,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重点是心理健康内容,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程度,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降低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性,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十分重要。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有效划分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学校领导需认识到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例如,监管部门、执行单位、协作机构等,从而避免工作开展之后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保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完成健康教育改革创新目标。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形成工作内容闭环,学校和相关部门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工作环节,对应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系统化机制,避免传统思想中“一劳永逸”的想法。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调整,教师在心理健康工作落实过程中,完善组织机构工作,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解决高中生学习阶段遇到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完善管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学校和相关部门需优化经费保障制度,在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支持下,不同工作内容才能妥善开展,而且工作经费不足,许多工作内容就无法保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变成了形式主义。学校针对此项工作内容需调配专门的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为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和相关部门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保障,使得心理健康教师能够获得相应待遇和尊重。例如,学校在评职称时不能够对心理健康教师区别对待,要一视同仁,避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发展。学校管理体系健全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优化保障管理制度内容,保障相应工作可以有效开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有效落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部门不仅要有效监督,而且要建立科学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评估高中校园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推动教师全面成长,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数据化管理,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讨论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能性,为实现相应工作目标,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在数据信息技术支撑下,建立动态分析库,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精准程度。

(八)家校合作开展心理教育

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保障自身课程具备针对性,心理教育不能泛泛而论,导致学生缺乏对教育内容的重视。教师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生活信息。教师对学生了解主要是在课堂学习上,对学生生活状态缺乏了解,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全面覆盖,而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关注的主要是学习成绩,对学生学习压力缺乏重视,家校联合的方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加双方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经过沟通和研究之后,共同努力开展心理指导工作,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学校可以邀请教师参与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会谈。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性、专业性,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和家长进行指导,使得心理学家针对性帮助学生,克服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使得学生迎来真正的成长和进步。例如,高中生因为面临高考这一重要的任务,通常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应组织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减压,正视自己在课堂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从而在更加平和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家长和教师合作的前提是双方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学生周围的什么角色,都需给予健康教育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这一教育内容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情感意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产生正确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教育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通过学校教育活动开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应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内容,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学生对生活中真实事件的思考,能有效提高其认知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例如,教师设立专门的学习和领导小组,校内领导担任小组组长,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效落实,并将其纳入工作计划中,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提供有效物质条件,积极聘请专业教师,学校为各科教师或者班主任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教师承担起相应责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学生上学期间的不同方面,并发挥出最大作用。教师关注和了解学生生活,对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许多压力都源自不同学科的考试成绩,而且一些家长对学生要求严格,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过度指责学生,让学生畏惧失败,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家里受尽委屈,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入生活和学习中,导致学生学习不能够集中注意力,甚至是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家庭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自身情绪,稳定学习心态,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指导的过程中,通过对亲子关系的分析,教师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出现问题之后有效沟通,让父母和学生双方可以相互理解,针对学生日常家庭和学校生活,避免出现因为情绪而造成的问题,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学生长期保持平和的心态,沉稳冷静的性格。

(九)提高实践教学活动水平

高中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通过举行心理健康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从而树立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投入身心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针对学生近期出现疲惫的情况,可以利用周末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拉练,为学生选择博物馆等具有意义的场地,带领学生从学校出发,步行去目的地,路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博物馆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参观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构建学生良好品格,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将学生心态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教师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全新高中生。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参观内容的讲解,为学生制定生涯决策,采用直观行为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明辨曲直。高中阶段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而教师培养学生锻炼自己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起到引导的作用,提前让学生了解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未来自己的人生如何规划。当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时,学生对这些内容认识不足,长此以往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学生需要倾诉对象,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同时提出指导性建议,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让学生有目标的努力和进步,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例如,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时,针对学生以后要经历的高考志愿,对学生进行有效讲解,学生对高考志愿填报会有许多顾虑,志愿填写不好会影响一生,教师结合探究活动,为学生制定生涯规划书,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学生自述并将自己的疑惑向教师阐述,学生结合自身爱好,借助外界资源,以阶段性教学为依据,实现学生人生理想,让学生心理可以更加健康。

四、 结语

对学生而言,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学校教师需将心理健康重视起来,关注学生心理问题,重视学校文化氛围建设,让学习环境充满乐观、积极元素,要求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活动设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建立专属的心理咨询室,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