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刘朝雄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现在关于群文阅读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语文教材单元为单位进行整合阅读;突破教材的局限,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组织学生阅读课外文章;组织学生开展某册教材的阅读,让学生在整体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然后筛选相关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以加深学生的感知。群文阅读通过“群”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通过教师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指引,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等能力。
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某个主题选择一组若干篇符合教学需要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生通过对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讨论来建构意义,达成共识,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即群文阅读就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整体性阅读和探究的过程。
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理念,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探究不同阅读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多种写作技巧以及情感表述手法。为发挥群文阅读的重要教育价值,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教学措施解决阅读教学现存问题,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从认知思维发展规律角度来看,初中生群体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但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以单篇文章为主,学生学习视野仅仅被局限于一个特定范围内。部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并没有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元素,仅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虽然上述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内容、积累语文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群文阅读教学理念下,教师以某一阅读文章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与该文章情节相似或知识点具有联系性的其他阅读文章。学习期间,学生一方面需要结合某一故事情节探究多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需结合某一知识点探究该知识点在不同文章中的体现,以便了解不同作者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心路历程变化。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以及批判性。相比于传统阅读教学活动,群文阅读教学法匹配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规律,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策略。
教育理念不断变革的今天,核心素养形成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储备以及写作阅读等实践技能的应用,还需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价值取向的形成。传统阅读教学偏向以成绩为中心,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特定的文章阅读方式完成阅读以及相关例题,阅读速度以及例题回答情况自然而然成为评判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教师并未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式。
群文阅读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改变唯成绩论的教学策略,而是注重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篇文章,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议题并探究题目背后的意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生可以在多篇文章中探寻多位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将其吸收运用,还能够强化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及《荷塘月色》两篇散文可探究不同景色表达方式的特点,理解文章作者在特定景色环境下内心显露的情感。学生在群文阅读期间经历了自我思考、知识重构、独特性见解形成等多个环节,不仅增加了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储备以及阅读实践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形成,最终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与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于其他教学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倘若教师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活动,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群文阅读教学理念下,学生需要对多个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充分感受文本语言的多维度变化。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文章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感悟差异化表达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思维创造力以及审美鉴赏力的形成。例如教师结合课本中多篇文章为学生提供群文阅读系列主题活动,学生采用多元化阅读策略,对不同题材的文本开展了有效的阅读,感受不同题材文本情感价值观的表达以及对人物或景色的描写方式。随后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版的阅读资料进一步开辟了学生的学习路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各项阅读活动中。
为探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以我国某市初中院校为例,通过对该校语文教师及班级师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及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通过数据调查发现,该校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议题选择中更加偏向于教学大纲或教材内容,并没有充分凸显群文阅读议题选择的灵活性,难以有效突出学生在群文阅读领域中的主体地位。例如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议题,议题确立完毕后学生只能结合课本中几篇特定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具有较强局限性的阅读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开放思维及其学科素养的形成。部分教师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期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严格遵守考试大纲范畴为学生规划阅读内容。学生在实际学习期间难以感受到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群文阅读活动的学习兴趣。当教师无法实现课内阅读资源与课外阅读资源的有机融合时,将难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发展思维,通过与该校学生沟通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期间会结合某一知识点进行联想或结合已积累的文章探究两篇文章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上述现象可以得出,初中生在文章阅读期间保持着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但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期间仅仅将阅读文本的选择局限于书本中某几篇文章。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对同一篇阅读文章的学习兴趣各不相同。倘若教师一味地限制群文阅读文本范围、过于关注文本内容与议题之间的相关性,将无法满足学生群体实际阅读需求,不利于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形成。
从宏观角度来,群文阅读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领域近几年来兴起的阅读教学方式。虽然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受到了众多语文教师的青睐,但缺乏系统性教学管理体系,致使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理念产生认知偏差。例如该校某语文教师为尽快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不仅整合了教材中多篇文章,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绘本以及利用互联网平台搜寻其他阅读文章的方式完成大量的文章阅读。在此期间,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明确规定群文阅读学习指标,也没有与学生群体构建长效化沟通机制,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开展深度交流。倘若教师对群文阅读新型教学方法存在认知偏差,影响群文阅读议题设计以及文本选择,将难以有效凸显群文阅读的重要价值。
群文阅读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阅读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在多个课时内完成大量的素材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等。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该校学生参与群文阅读学习的兴趣相对较低,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仅有少数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部分学生长时间无法有效融入教学环境中。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不同于传统阅读教学活动,群文阅读注重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需要始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阅读知识积累以及思维碰撞过程中解决自身实际学习问题。如若教师缺乏对群文阅读各项教学环节的有效控制,将会导致学生因某项学习问题而无法开展后续学习活动,也难以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体会到群文阅读策略对自身学习能力提升具有的重要意义。
该校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模式构建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期间没有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探究多篇文章的内在联系,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小组讨论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兴趣,难以学习他人优秀的阅读方式。
当前,群文阅读逐渐被一线语文教师熟悉并将群文阅读的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但群文阅读的评价方法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且很少有教师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只有针对群文阅读课的评价指标,并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群文阅读评价机制。然而,调查发现,在初中群文阅读课上,大多数老师都采用平时练习题或者考试进行评估,群文阅读没有具体的评价策略。许多教师只是尝试阅读一组课文,并没有相应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效果评估标准,不能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有效的反馈,不可避免地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科学合理的群文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教师在群文议题选择期间,一方面需要结合不同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考量,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积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只有为学生提供匹配他们认知思维发展规律的群文议题,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融入群文阅读环节中。
以《背影》为例,散文以平淡的文字展示出作者与亲人之间的真诚情感,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亲情类群文阅读议题的核心文章。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开展主题为“父母之情”的群文阅读活动,将亲情作为群文阅读的议题。结合教材以及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合欢树》《父亲》等其他诸多著名文学家的散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同文学家对亲情的描述以及各种事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学生在阅读期间不仅能够积累大量的阅读词汇以及修辞手法,还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传统文化也是群文阅读议题选择的重要方向,将传统文化作为群文阅读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将家国情怀作为群文阅读议题,引导学生阅读《过零丁洋》《春望》《夏日绝句》等古诗词。学生需要从作者情感角度出发,对不同古诗词进行分析比较,学习古人的家国情怀。
为确保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文本内容期间需要认真考量文本间的逻辑关系。教师需要重视群文阅读中多篇文本的重点特征,确保学生能够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对不同题材文本开展有效的阅读,帮助学生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还需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群文阅读素材中的单篇文章探究与其他文章之间的异同点。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苏格拉底以及司马迁的人物传记,引导学生阅读期间重点关注司马迁和苏格拉底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二者在不同人生际遇下彰显出同样的生命态度。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群文阅读教学素材收集渠道。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首先阅读教材中鲁迅先生的《故乡》和《孔乙己》散文片段,随后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播放上述两篇散文其他精彩片段。引导学生结合不同散文的不同故事情节探究闰土以及孔乙己等人物鲜明的形象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活动结束前,教师可将电子版的《故乡》以及《孔乙己》散文发送到QQ群或微信家长群中,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作为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群文阅读理念与群文阅读教学质量有显著关联。实际教学期间,需要教师结合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知识讲解或帮助学生明确后续学习方向。倘若教师自身对群文阅读理念存在认知偏差,将会影响预期教学质量。为避免发生上述现象,需要学校管理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定期为语文教师开展有关群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内优秀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或主动派教师前往其他院校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需要与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一同开展,每位教师都需要接受其他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教学监督以及教学评价,不断丰富群文阅读教学理论,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发挥群文阅读的重要教学价值。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小结中突出检测环节,以便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检测可以是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识,也可以是读写结合的巩固提升。通过检测,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必须强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这一教学环节只是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并不是提供模式化进行套作。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视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和取舍,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始终处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无论是群文阅读议题还是内容的选择,都需要匹配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实际学情。因此,教师需要构建长效化沟通机制,主动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近期遇到的学习困难,在群文议题及内容选择中融入创新型元素或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内容。
以亲情类群文阅读议题为例,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我国诸多著名文学家的散文,还可在《海外文摘》等报刊杂志中为学生提供有关亲情类题材的散文作品。例如周亚鹰的《52栋》,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探究未来人生发展如何与父母在相互牵挂与呵护中成长。
不同的群文阅读题材内容对应着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天下第一楼》《雷雨》《茶馆》等描写戏剧性的文章为例,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上述多篇文章中的人物关系以及文字描述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对戏剧的描写产生独特性见解,最后与学生共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与学生共同演绎文章中某个戏剧片段,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以《孔乙己》和《故乡》等散文为例,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前只有先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民众生活生产方式,才能够在后续阅读中结合某一人物特点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
在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所选阅读材料灵活把握课堂节奏,力求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堂上要以点拨和精讲为主,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否则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就会停留在“蜻蜓点水”的状态,很难发现多篇文章中存在的联系。学生只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会逐渐养成爱好阅读和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群文阅读教学的文章比较多,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如精读、泛读、略读、跳读等,既能有效避免单一阅读模式给学生带来乏味,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不同主题、不同教学目标灵活地选取阅读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要想满足新课标对学生阅读量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以及阅读能力,就需要重视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