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刘光莲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需关注学生的语言储备、文化体验,也要支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参与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弘扬与创新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和文化自信。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教育活动时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将对此展开探索与反思。
第一,常规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重知识积累,轻文化传承”的现实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的直接影响,很多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也会过于看重知识储备、教学进度,也常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祖国语言文字知识,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及时内化相关内容,忽视了文化传承与启发,致使学生也总是以重复性的机械记忆活动去识记祖国文字。这就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文化体验,即便学生能随着学习经验变多而积累越来越丰富的语言素材,却也依然难以真正树立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
第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存在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小学生的文化体验十分浅薄,难以顺利重塑自信。课堂一直都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一个主阵地,小学语文教师也会通过课堂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知识。然而,祖国语言文字本就具有实用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展开的阅读、交流、写作等活动都依赖具体的语言媒介,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知识,那么必然会出现知行脱节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小学生也无法顺利地内化所学知识,并不能顺利树立文化自信。
第三,课程资源单一、数量有限,以教材内容为主,对乡土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度不够。一直以来,阶段性的升学考试、期末考试等是考查小学生学习效益、教师教学业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很多教师会十分看重教材内容的传授进度,并不会专门开发乡土化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不利于学生形成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
除了上述几个关键问题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教育活动时不会专门布置区域环境、忽视学生的主体探索与亲身体验等问题也十分严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在核心素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积极开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小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成果,以便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文章将具体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对各位教师产生一定的教学启示。
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学理论中全面阐述了情境教学的价值、组织情境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境教学法的长远意义。客观来讲,有效的情境教学是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的,也能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文化印象,使学生能够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发展成果,也能在新时代下自觉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责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文化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意思、意境,使学生能够感知祖国语言文字文化的深厚内涵,自然而然地树立文化自信。在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文化情境。
第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原文化场景,在课堂上再现文化现象、物质文明,由此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祖国语言文化的起源、发展,汲取文化内涵,初步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并未到金华地区参观过双龙洞,所以在分析课文中关于双龙洞景色的描写内容时也难以准确理解,对祖国文字的感知不够准确、深刻。对此,教师便利用信息技术整理了关于双龙洞景色的视听资源,结合课文内容呈现了双龙洞内外的自然景观,由此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感知。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可将直观的画面、课文内容对照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也能发现作者精妙、高超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课文诵读活动中展开丰富的联想,自主解读课文内容。由此,则可促使学生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以及深度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启迪学生,使学生能顺利展开联想,积极探究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树立文化自信。比如在《中国美食》识字教学实践中,教师便提前准备了教材中所描写的几道美食,在课间活动时组织学生品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美食。在学生品尝各道美食时,教师便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菜名卡片,组织学生学习卡片上的汉字词知识,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认读汉字。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自主分享个人喜欢的其他中国美食,根据学生的美食分享整理相应的汉字词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使学生能够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切实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第三,通过角色表演、游戏体验等活动创设文化情境,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使学生能在趣味活动中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以便真正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在《猜字谜》识字教学实践中,教师便组织了猜字谜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情况,搜集了字谜资源,通过这一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联想各个汉字的结构、笔画、意思等,由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各个字谜资源中的汉字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字谜游戏中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产生兴趣。又如在《动物儿歌》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便模仿各大综艺节目中所设计的字词类游戏,组织学生参加“比划猜字”游戏活动。学生需通过明确的肢体动作扮演不同的动物形象,同伴根据动作特征展开联想,自主整理字词知识。整体来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下都能自主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知识,且能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成果。由此,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再如在《守株待兔》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分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生动再现“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的具体内容,由此创设文化情境,也希望学生能够由此思考“守株待兔”的实际意义。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多数学生都能在角色表演活动中进入语言情境之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准确,而且能够在识字写字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也对“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的意义有了直接的认识,体会到我国成语的特点,进而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除了上述几种创设文化情境的方法与策略之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可根据语言文字素材的主题特点去创设情境。比如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现实观察活动等,也可利用一些故事、儿歌等娱教资源去创设语言文化情境,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使学生能够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产生强烈的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语言文字知识的基本方式之一,而阅读鉴赏是指小学生品评、鉴赏一篇文本的主旨、结构等特点的一种活动,有利于发散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活动之中,便于学生深刻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意境,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积极组织阅读鉴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传承汉语文化。在此方面,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鉴赏是个性化的、开放式的,小学语文教师切不可使用所谓的“统一标准”去限制学生的思考、感知,以免影响学生的阅读思维与鉴赏意识,反而不利于促使学生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在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思考、鉴赏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开放、民主、自主的阅读鉴赏活动实现文化传承。
第二,在阅读鉴赏活动中要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多维互动,使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去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在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组际交流活动,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以便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促使学生顺利实现健康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在阅读鉴赏时可以增加文本之间的对比、整合活动,通过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对照几篇文本的异同点,探究某类文体、某类题材的文本特征。由此,则可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总结出各篇文本的语言表达规律与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实践中,课文在塑造人物时着重使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与细节描写,展现了五壮士在抗击敌人时的英勇形象,以及在投身革命事业时的坚定决心。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开展了阅读鉴赏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表达效果等,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文本鉴赏实现深度阅读,自主感知写人叙事类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使学生能够自主汲取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深刻含义。在本轮阅读鉴赏活动中,学生可自由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与理解,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课文中关于五壮士神态、动作的描写十分生动:“满腔怒火”展现了副班长葛振林面对敌人时的愤怒与英勇;“全神贯注”也能让人在脑海中想象战士胡德林与胡福才面对这场战争时的认真与专注,也能展现五壮士在作战时的智慧与能力;“斩钉截铁”则展现了班长马宝玉果敢、聪明机智的形象,以及甘愿为革命牺牲的坚定决心,等等。在阅读鉴赏活动中,教师会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会在班级内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鉴赏结论、阅读感知,希望学生能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与平等的阅读交流活动中进一步总结有效的语言文字素材,完整、准确地复述五壮士的革命经历与人物形象,真正为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课外,教师可以整理几篇同题材的红色革命教育类文章,组织学生将多篇文本对照起来进行统一阅读,分析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各篇革命读物的共同特征,在对照、整合活动中积极总结语言素材,树立文化自信,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开放的阅读鉴赏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文本的特征,也能感知文本的创作过程,这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理解与感知能力,以及落实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教育任务,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组织阅读鉴赏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一篇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写人、写景、写物、抒情时的写作手法,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使学生能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文本鉴赏活动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了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等内容,并结合丰富的课文诵读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使用同义词、语境相同的语言进行对照替换,选择更贴切的表达方式,深刻地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意义、独特魅力与多变寓意,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利用课文资源去开展阅读鉴赏活动之外,还应主动整理丰富的课外读物资源,支持学生在课外继续参与阅读鉴赏与分析活动,有效推动学生的审美创造与体验,使学生能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为此,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说、散文、古诗词、童话故事、谚语故事、歇后语等多种优质的读物资源,设计课外阅读鉴赏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内涵,切实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使学生能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语言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活动,在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文指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时都会忽视语言实践,导致很多学生都难以学到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不能随着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而树立文化自信。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积极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汉语的魅力,使学生能够自主传承祖国语言文化,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方面,教师可组织以下几种语言实践活动。
第一,主题对话活动,引导小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分享彼此的成长经历、处事方式,主动进行语言交际,在实践活动中自主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比如在“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设计了一轮主题对话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希望学生在主题对话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正确看待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本轮主题对话活动中,学生可以使用自己擅长的交流方式去展现目前所遇到的各种环境问题,思考各类环境问题是否是人类的不当活动所造成的,讨论规避环境问题的生态策略,以便顺利实现有意义的思考。在这一主题对话活动中,学生会自主整理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语言材料,将其整合成个性化的交际素材,带着思考、目的参与主题对话活动,使用多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去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呼吁其他人一同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尽量感动他人、吸引他人,所以也能灵活运用交际技巧。由此,不仅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使学生亲身感受语言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情景剧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扮演经典的角色,根据特定的角色形象分析总结语言表达技巧,创新语言表达方式,在表演创造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在此方面,教师可围绕国学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剧目设计情景剧表演活动,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设计多元化的台词、肢体动作、表演场景等,使其在表演活动中自主传承我国经典的文学成果,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自主拓展文化视野、亲身体验,在角色表演活动中自主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比如在《穷人》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便鼓励学生参与到情景剧表演活动之中,鼓励学生自主扮演渔夫一家、西蒙的儿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灵活改编课文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角色对话。在表演活动中,学生能反复揣摩不同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也十分注重肢体动作、表情的贴切性,能够理解不同的语气、语调以及台词内容所产生的表达效果。这样一来,便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自主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第三,有感情地朗读、演讲、辩论等活动,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切实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主动整合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资源,实现自主创造与创新。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每月组织学生围绕自身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节日文化传承、中外节日文化对比与整合、红色革命、师生交往、亲子关系等多个主题开展演讲、辩论活动,使学生能够用口头语言去宣传正确的价值观,感受语言的力量与作用,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陈鹤琴先生曾在“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儿童的学习主要来源于直接体验,学校也不应该死守教材内容,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去整合课程资源、在开放的场景环境下开展丰富的课程活动,以便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自主传承汉语文化。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设计文化体验活动,既要在学校环境下设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要在校外引导学生参与语言文化体验与传承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在《风筝》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习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做风筝、放风筝的经历,同时随着作者的描写感受小伙伴找风筝时的沮丧、幸福等多种情绪。待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对做风筝、放风筝这一活动产生了好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主动与美术教师合作,一同组织学生制作风筝,也会在课后组织学生放风筝,以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在制作、放风筝的文化体验活动中自主交流,总结制作风筝的关键技巧、放风筝时的心情与经历,希望学生能够使用祖国文字记录做风筝、放风筝时的感受,以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使学生树立开放的文化意识,促进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参观各类书画馆、博物馆等,希望学生能够自主感受汉语文化的魅力,激发出学生传承、创新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主动参与到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实践活动中。由此,则可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组织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教育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知识,以及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是实现“双减双升”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客观反思现阶段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教育的现状,总结问题,根据教学实际去开展多元化的文化传承与体验活动,既要创设文化体验情境,也要组织阅读鉴赏与分析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文化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传承汉语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