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

时间:2024-05-08

万 初

在高中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已成为当前的教学目标,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立足学生本体,以发展观为基础,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采用针对性手段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为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信息意识

信息素养是当前社会每个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就高中阶段的信息意识素养而言,其简单来说,就是高中生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充分有效的学习,并借助多元化渠道、途径主动自觉地获取相关信息、处理有关问题。需形成一定的信息敏感性,能够采用一定策略合理分析、判断信息来源、指向,明确信息内容的真伪,然后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分享,将信息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从本质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尝试站在信息技术的角度看待问题,对问题进行审计分析,并采用适合手段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某一类或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过程,从而做到相关内容的迁移运用。在解决问题时,需经历分析问题特征、构建问题模型、组织信息数据等过程。通过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字化竞争力。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所以其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能够对数字化学习环境进行了解、熟悉,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合理运用,真正掌握数字化学习习惯及技能,从而将其灵活运用起来进行创新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并利用相关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在社会中成指数、爆炸式增长。而在这一背景下,学生有责任义务肩负信息社会责任,形成信息安全意识,在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同时维护自身权益。而且,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而创造出的新事物及新理念,学生需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了解,并对因此而产生的人文问题及环境问题进行理性判断、有效应对,从而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信息技术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意识,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但是,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未将信息技术教学重视起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与理想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还存在部分教师兼任其他教师的情况。

(二)课程设置不足

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设置,确保学生既可以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掌握相关技能,做到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少有教师能够满足教育部门提出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为70~140的总课时数的要求,而这制约了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三)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专业素质,那么,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课堂教学的效果便可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便可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掌握。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高中学校未将信息技术教学重视起来,导致无法吸引高级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巧妙进行课堂导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课堂导入环节被誉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教师能否在这一环节中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对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与其核心素养培养情况成正比,所以,教师需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重视起来,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同时,使学生愿意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信息的编码”的相关内容的教授时,教师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10000,16,10三个数字,让学生对这三个数字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三个数字相等呢?”由于这一问题颠覆了学生的认知,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讨论后就能得出一定的答案:10000与10如何相等?可以给两个数字加上单位,比如10km=10000m,但16就很难与另外两个数字产生联系,不可能确保三个数字都相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引导:“16难道真的不能与10000和10相等吗?那么我们就开始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看看有什么办法能使三个数字相等。”这样,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就能了解“进制”这一知识点,进而明确10000(二进制)=16(十进制),结合教师的引导加深对知识的认知。通过悬念的设置,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探究,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又或者,在制作节日卡片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往届学生制作的作品、PPT课件,在带给学生视觉刺激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引入相关知识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其自主地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导入过后,可以依据教学的重点,针对重点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尝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搜集与整理,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只有重视导入这一环节,通过趣味性的导入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保障教学质量,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其强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核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讲解繁杂的知识,还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实操,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搜索技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在课堂伊始提出一个问题,以此进行课堂导入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使其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简单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类的知识,相信大家在课后也尝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了资料查找,那么教师可以问你们一下,你们最常用的搜索方法是什么吗?由于这个问题较为简单,且与学生的习惯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会变得异常活跃,学生也可在潜移默化中对常用的搜索方法进行了解,并顺势引入教学内容。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科学可行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基于任务对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下载2019版的360浏览器,列出自己常用的搜索步骤。在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进行搜索时,需不需要运用技巧?需要运用怎样的技巧?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提高搜索效率的方法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会列举出很多搜索方法,比如格式搜索法、关键词搜索法、定位搜索法等。在列举完后,学生会主动探究不同的搜索方法的优点及缺点。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探究,所以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形成较强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发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从而做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以生为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因为教育学家们发现学生只有真正调动自身的各项感官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课堂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知识的内涵,从而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利用生活拉近信息技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应知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例如在教学双机互联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在教学知识之前带领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整理,然后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入新内容,使学生在找到学习突破口的同时,做到举一反三。在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模拟双机互联的过程及步骤,并将Word文档充分利用起来,对相关步骤进行有效记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与自己列出的步骤过程进行对比,客观分析其可行性。随后,可采用适合手段对方法进行改良。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改良方法进行实操,从而验证其可行性。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可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结构。

由此可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四)小组合作学习,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定的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将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重视起来。

例如,在进行IP地址相关知识的教授时,教师便可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利用起来,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播放如下短视频:某市公安机关应用计算机技术破获了一起网络赌博的案件。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公安机关破获网络赌博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由于这一问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在学生探讨出一定答案后,教师可以鼓励各小组派出一名学生阐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顺势引入IP地址的概念,实现新课导入。在教授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几组IP地址,使学生对IP地址的顺序、特点进行观察,并对本课内容进行阅读,基于此了解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可以复制一些合作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如:分解构成IP的各个因素,归纳其功能及在IP地址中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理解、掌握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可以确保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

(五)创设生活情境,加速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情境创设可以让枯燥的教学变得身临其境,活灵活现的场景可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但是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因为在看到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时,学生的身心可以放松下来,可以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进而保障教师的教学效果,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优化教学,利用情境帮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有效感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多媒体相册”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在备课时搜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的照片或难忘瞬间,利用其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参与运动会时的照片制作成Flash动态相册,并以此为范例在课堂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相册中看到熟悉的身影,会觉得眼前一亮,使得课堂氛围得以活跃,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候,教师可以趁机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照片设计属于自己的电子相册,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能让学生通过制作相册的过程掌握相应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瞬间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受信息获取、信息甄别、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选择信息工具的方法,形成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

(六)分解学习任务,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巧妙分解学习任务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适当手段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强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使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份以我的学校为主题的电子报刊。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其可能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制作的电子报刊可能质量不太高。如果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那么原本很大的任务便可分解为多个小任务,且由专人负责进行设计、制作,最后再将其汇集在一起。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切实体验、感受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也可充分提高电子报刊的制作质量。由此可见,对学习任务进行巧妙分解,可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也可以使报刊制作的效率、质量得以提升,而且还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

(七)丰富教学活动,增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营造趣味性课堂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较大兴趣,从而使学生发现学习的魅力、乐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于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且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了互动,所以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其核心素养也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例如,在进行选择结构语句的用法的教授时,很多学生会感觉其枯燥乏味,不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可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春节要到了,超市为了增加人气采用了开展促销活动这一方法,某超市针对猪肉的促销活动为:购买的猪肉在五斤以内的,按照每斤15元的价格进行计算;超过五斤的,按照每斤12元的价格进行计算。为了超市计算方便,请你设计一个程序,确保超市老板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顾客购买的猪肉的价格。凡是可以正确编写出程序的,可以获得一定奖励。这样一来,便可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连,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每位学生的参与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进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由此可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巧妙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八)引入3D打印技术,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3D打印技术与一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技能;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核心素养的高效培养。

例如,在进行制作名片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进行有机结合、对3D打印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巧妙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两个技术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一想,如果让自己制作一个名片,会怎么设计。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讲授,并鼓励学生进行制作。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入3D打印技术,让学生将自己做好的名片打印出来。在拿到自己设计及制作的名片后,学生会无比的喜悦、兴奋。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对外展示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拓宽思维、加深对3D打印技术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3D建模打印比赛活动,并通过设置独特的比赛奖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比赛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便可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较强的操作能力。由此可见,通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3D打印技术,并做到3D打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进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已成为教学目标,而且,通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及意识,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会与理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上文提到的巧妙进行课堂导入、理论联系实践、以生为本、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生活情境、分解学习任务、丰富教学活动、引入3D打印技术等方法,教师可以将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