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摘 要: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要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优化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实现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培育。文章主要通过深入研究新高考,积极探究如何优化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优化策略
高考制度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与我国教育发展大局密切相关,高考制度的本质是通过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去评价和选拔,再推向社会进行资源再分配,虽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做到绝对公平,但却是性价比最高和最相对公平的制度。随着时代发展以及现实需要,自2014年开始实行高考改革以来,全国不同的省份分批次进入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从原来的文理分科改变为“3+1+2”的模式,同样,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这一系列深刻的调整必将对学科教学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基层的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深入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适应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教学模式。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
(一)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包括了“一核”“四层”“四翼”三个部分。其中,“一核”是指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概括素质教育处于高考核心功能,探究并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的是详细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具体体现,详细地解释了“考什么”的问题;而“四翼”则是具体的考核要求,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现的是素质教育在高考中评价,清晰地回答“怎么考”。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来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
(二)核心素养导向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层面分析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直接体现了政治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加注重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切实优化思政课学科教学,充分发挥本学科的铸魂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其能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导向
现在全国已有很多省份开始实行“3+1+2”模式,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里面增设了“选择性必修”,这个选择性必修主要是对那些选择本学科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业。对于学科“选什么”“怎么选”都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调整、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如运用情景教学法,采用模拟一个小剧场方式,将思考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表演的過程中理解知识的要点,又提高自身的能力;或者在课堂上开展一次辩论赛,学生主动去收集、分析、整理、归纳资料,从整个过程来看,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四)统编新教材导向
高中政治学科统编新教材有机地融入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载体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虽然新高考制度的推行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但部分高中政治教师仍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如口传心授式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方法等,在灌输政治知识的同时扼杀了学生政治学科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政治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保障高中政治教学能够有效响应新高考号召,教师需改进育人思想,一方面学习、理解、践行新高考政策,另一方面转变课堂主导型教育思路,为学生思考、实践给予机会,继而端正教学实践态度,为教师有效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学生学习知识浅表化
应试教育下传统的政治教学方法,往往只为高考分数服务,学科知识点往往只是打印在一张张A4纸上的背诵文字,经历数年,曾经背诵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没有几个学生还能记清楚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知识往往只是短暂的记忆,学生的学习更多是浅表化的、虚假的学习。新高考背景下,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培育学生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政课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让他们知晓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自然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三、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以政治认同,让学生感悟先进性
从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来看,强化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是政治学科最根本的教育任务。也就是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以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作为落脚点。这就需要着眼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现实生活,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科学认识我国的政治制度。
以《政治与法治》中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例,大力倡导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感受生活和直面学生,关注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包括学校自然环境的演变(过去、现在、未来),学校的内在文化、现状以及发展势态,尝试将周边人文历史与学校进行互动。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探究对象,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突出区域性特色,选择学生熟悉的地方或者喜欢的方式进行红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我校地处革命老区,带领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参观“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共同探寻感知这段深远的红色历史,赓续“新泉整训”的精神传承;走进“江一真故居”,亲身现场体验“他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从医,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从政,求真务实,建树卓越,深受群众爱戴。他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忠于人民忠于党,虽遭党内4次‘左’的错误打击、迫害,却始终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一生求真”,学习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品质。通过深入了解学习身边真实历史事件,参观革命文化遗迹,让学生从心里真正理解要解救中国只有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以科学精神,创设多元化教学
当今世界文明越来越多样化,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面不再单一,许多先进方法都运用到教育行业当中来,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对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思政学科教学优化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活动式学习及情境式学习,让学生在阅读、探究、思考、体悟和活动中体验、提升,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促学生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学生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统编教材《经济与社会》为例,教师应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全局观,整体把握教材,分单元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情境的复杂程度、新颖程度、开放程度,结合最新的且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等,设计短小精悍的新颖情境、复杂开放的情境。开展整合式单元教学,将教材知识设计成具有高阶思维的问题链,在议题、情境、任务和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力,并内化为学科思维,外化为高尚的思维品质。
(三)以法治意识,激发学生法律情感
法治意识主要是指对于法律的崇尚、认可和遵从,是关于法律的正确的思想与态度。不难发现,法治意识通常会渗透各类题型中,并且会以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今日说法》《法治时评》《以案释法》等栏目,引入生动的案例,学生在典例的辩驳中,增长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培养法治观念,培育法治思维。
以《政治与法治》为例,通过情境教学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丰富情感,使他们热爱法律、相信法律并维护法律。比如,在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中,关于“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的相关知识学习,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最新的生活案例,如高空抛物、高铁霸坐等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递进思维的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及感悟,向学生展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或者借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民法典》,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在“法治政府”议题中,可以进入我国政府在市场监管、税务局、公安局等相关机构的官方網站,了解其行政职能,增强学生对于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认知。在传授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公正司法”相关知识时,可以播放庭审视频来使学生了解我国司法诉讼程序及其内在公开公正性,培育学生树立正确规则意识、公平与公正意识。
(四)以公共参与,达成学习目标
公共参与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为了锻炼学生公共参与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学生公共参与的途径。思想政治学科要实现培养和鼓励学生公共参与,在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上,采用活动型学科教学,教学设计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方式。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习质量。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相对应的活动,并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对正文内容与活动进行整合,避免形式大于内容,最终目的是内容与活动相互生成、相互促进。例如,在讲述旧社会的生产关系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并从生产作业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状况等多方面进行了解,从中思考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而在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播放与之相关相关视频资料,或者播放《国际歌》,让学生从中感受无产阶级饱受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及压迫下渴望解放的革命信念等。通过资源共享,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人类社会发展,深刻理解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单纯课内知识的讲授已经不再符合高考政策对学生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充分体现学生心灵的真善美。在素养导向的目标的指引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是学科教学的落脚点,由此需要教师尽快适应新高考要求,持续学习、持续更新教育理念,以自身的专业发展,积极探索社情、学情,优化学科教学策略,坚持教师“八个相统一”,优化学生的学科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曾红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2020(10).
[2]李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状况及其策略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9(25).
[3]何玉凤.高中政治学科核心概念引领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新学科研究,2019(27).
作者简介:
杨芳,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