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通过文化育人使博雅教育落地生根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4-05-08

摘 要:校园文化关乎现代学校的发展方向及路径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生命之魂。为此,霞浦八小因地制宜,建校两年来,致力“文化育人”,通过创设环境、雅师、课程及课堂文化,引领师生博知广学、积优至雅,“博雅教育”已在八小落地生根。

关键词:博雅教育;文化育人;有效路径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弯枝,能在外力的压迫下弹出力量,体现文化的品性。”2019年6月,办校伊始,霞浦八小深知校园文化关乎现代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之魂,即着眼于学校发展,根植于儿童立场,立足于传承优良传统美德,致力建设“博雅”教育文化。两年来,学校尝试通过环境文化、雅师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培养、引领、塑造人,让“博雅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一、 环境文化浸润雅童

众所周知,“孟母三迁”的典故道出了文化环境熏陶对于人发展的举足轻重作用。不可否认,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那么,八小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学校文化,真正让每位师生、家长内心向往,真正让校园环境“润物无声”?两年来,学校本着“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校园”的原则,本着书香气质、科学素养、民族情怀、博雅人生的指导思想,本着校园处处是教育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校园。

(一)动静分区

学校教学区域与运动区域划分明显,教学区域营造静谧浓厚的学习氛围,设计特色的文化布置和丰富的生态景观,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区域则以学校吉祥物为活动主体,设计了形式统一、内容多样、活泼有趣的指示牌。

(二)主次有序

八小的校园文化布置以教学楼和中庭广场为中心,突出书香主题,各个楼层分别以师生书法作品展示、书法名家励志故事、书法名帖赏析、书法发展进程、笔墨纸砚等为主题进行布置,中庭设计了以书圣王羲之雕塑、洗砚池、书法石桌等为主的书法休闲广场,营造浓厚的“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学习氛围。

(三)格调统一

三座教学楼主体建筑墙面色彩一致,风格一致,功能一致,三座教学楼均呈现学校标志及“博雅”的识别符号或相关识别图形,单体建筑楼体突出部分给以局部色彩变化区分,各建筑均采用统一命名方式。

二、 “雅师”文化培育雅童

毋庸质疑,“雅师”是“博雅教育”的基本保障。《学记·儒行》中称教师为“儒”,“儒,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为此,我们从中提炼出“博知广学、积优至雅”的校风和“博爱博学、儒雅典雅”的教风,打造气度儒雅、言语典雅、举止文雅的“雅师”队伍,为学生的发展推波助澜。

(一)实施博雅教师“四项工程”

第一,教师形象工程。通过开展师德演讲比赛、评选最美教师等主题活动,树立良好的八小教师形象;第二,教师健康工程。通过成立教工乒乓球俱乐部、开展教工汽排球比赛等,引导教师健康快乐地生活工作;第三,教师提升工程。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深刻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给每位教师赠书,定期开展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开展三级常态课例教研等,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让自己更专业,更敬业,更乐业;四是教师人心工程。我们通过工会平台,充分调动教师参政议政,讨论达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明确共同努力的目标方向。通过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团建活动等,增强教师凝聚力,使全体教师强烈认同“学校兴衰,我的责任”,进而打造富有正气、大气、底气、灵气的八小教师团队。

(二)构建博雅教师“三三制度”

营造“专业第一”“教研第一”的教师成长氛围,建立并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三三制度”,促进了教师专业立体化民发展。①设立教师专业发展“三级目标”,即新教师经过1~3年成为合格教师,青年教师经过3~5年成长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经过5~10年成长为一线名师。②铺设教师专业发展“三条路径”,即练好教学基本功,掌握教学策略,提炼学科教学思想。③搭建教师专业发展“三个平台”:第一,搭建學习平台。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前提。为此,学校引导每位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终身学习者,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倡导教师自觉学习,通过阅读专业性知识,力求自我成长的“深”度;通过阅读非专业性知识,力求自我成长的“广”度;通过阅读名家、名著、名篇,力求自我成长的“高”度。两年来,学校建立微信读书群,统一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因人而异定好读书计划;每天打卡读书一小时;每月集会开好读书交流会;持之以恒写好读书笔记。此外,学校还提供资金,给每师每学期50~100元用以购置图书,鼓励老师征订教育期刊,博览群书,通过阅读,滋养心灵,提升力量,让自己行走在教育的幸福大道上。第二,实践平台。重在落实“学、教、研、训”四管齐下,引导教师在公开课中提升自我,引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突破自我,引导教师在反思中超越自我,引导教师在写作中成就自我。第三,展示平台。积极创造展示机会,立足本校三级教研网络(年级组教研课、校级教研课、县级及以上教研课),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同时,每学期坚持开展评选“博雅教师、博雅团队、博雅课堂”等活动,促进人才梯队建设。

(三)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坊”

走以骨干教师引领学科发展,推进青年教师快速、超越发展的师资建设之路。工作坊通过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示范、研讨指导,通过举办经验分享、专题讲座、备课磨课、课堂调研、送教帮扶等活动,形成学校核心教研团队,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两年来,学校“主动发展+辐射发展+团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特征显现,促进了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 课程文化塑造雅童

课程文化是学生得以掌握知识、习得能力、健全人格以及丰富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有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是学校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的集中体现。“博雅”教育本着“以书雅言、以礼雅行、以艺雅兴、以诗雅情”的课程理念,致力构筑具有校本特色“处方式”的课程体系:行规礼仪课程、兴趣爱好课程和文化寻访课程,通过课程达成“讲雅言、修雅行、养雅兴、育雅情”的培养目标。

(一)开设行规礼仪课程

霞浦八小的孩子多來自农村进城务工子女和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子弟,他们的父母都忙于生计,无瑕也无法胜任家庭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差,开设行规礼仪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行规礼仪课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的课程,两年来,我们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这一阵地,开辟礼仪小课堂,通过开展“学雷锋”“三八节为妈妈洗一次脚做一个家务”等一个个喜闻乐见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认真学习的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让每个学生“举止文雅、谈吐儒雅、心智高雅”,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升了校园的文明程度。

(二)开设兴趣爱好课程

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师专长,利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有专长的家长、一路之隔的县游泳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以年段为单位,按照低、中、高不同级别,开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选修课程,如国画、舞蹈、合唱、游泳、手鼓等社团课,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校开设的各个兴趣课程中选择自己喜爱的科目进行个性学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释放了学习压力,又满足了个性发展需求,解决了学生家长课余时间没条件送孩子去校外兴趣班培训的问题。

(三)开设文化寻访课程

霞浦八小地处新城区,周边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如福宁书画院、全国文明村长沙村文创基地、县气象台等。为此,学校因地制宜,开设文化寻访课程,课程主要来自周边这些独特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课程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来步入社会,较快适应社会服务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同时课程还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的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无限热情。

上述课程相辅相成,在八小,学生既要牢牢掌握基本的文化课程,又要学会基本的待人接物,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特色课程,参加不同的社团,参加不同的拓展性、发展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促使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知行合一,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道理,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课堂文化引领雅童

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从而形成一种理解、关怀与尊重生命,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两年来,我们从五个维度进行“博雅课堂文化”建构:一是打造教室文化。实验班尝试小组围坐,营造舒适、科学的物理空间;二是打造班级文化。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打造班级文化,以此创设学习伙伴之间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三是打造教学文化。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范式,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充分地留给孩子,重在鼓励、引导孩子思考、表达;四是打造纪律文化。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做到“七个学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打造精神文化。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

不难看出,五个维度看似独立,又相互关联,不仅关联,又指向一致,都是“雅”字当头,都指向培养自主合作这一核心目标。两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以“博雅”理念引领、追求独特的课堂文化。在自主学习上,我们重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讲”,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先试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照学习任务单,先自主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自觉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自发总结、独立展示成果,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阵地,让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让孩子们会学习、会思考、会总结、会表述、会倾听、会交往的六会能力真正从课堂带得走。在合作学习上,我们则重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围坐,创设合作空间,通过制定“守规则、善倾听、懂尊重”等合作规则,培植合作美德,长此以往,不断提升了孩子们的自觉合作、文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博雅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培养,也是对教育文化的补充。在“博知广学、积优至雅”大环境的熏陶下,学生身心合一、知行合一,逐渐成长为身体健康、情感和谐、心理完善的人。文化育人,正是“博雅教育”落实生根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曹景,黄晓迪.“童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7.

[2]周载林.试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J].明日,2017.

作者简介:陈云勇,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八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