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激趣”策略分析

时间:2024-05-08

陈美仁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存在紧密的联系。简言之,如果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会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还能在无形中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愉悦、高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前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实施幸福教育的第一步。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以更好的

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但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仍存在单一化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章主要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旨在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经长期教学实践可以得知,多数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不高的。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一方面,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常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另一方面,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教师授课多以理论性知识讲解为主,将自己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消化。时间一长,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升。鉴于以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个较为乏味的学科,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然后善于立足学生学情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所提升的同时,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

二、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一)合理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情况下,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内容,不仅能将学生注意力从课外拉回课上,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即将要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让学生满怀期待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如引入一定的生活元素,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展新课,拉近学生与学习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亲切感,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一)”教学中,为了能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这样说:“同学们,周末的时候大家有外出游玩吗?大家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出示课件)这里有一张某公园的平面图,你能描述喷泉池的位置吗?”由于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比较生活化,学生纷纷参与其中,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喷泉池在整个平面图的中央。”还有的学生说:“喷泉池在假山的左边位置。”虽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没有说到重点,但此时的课堂氛围是极好的。紧接着,我又向学生说:“在生活中,人们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你们再试着用这种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如此一来,顺势导入了新课,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设计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法,将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成效也无法提升。为了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趣的课堂游戏是十分可行的。简言之,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于各种游戏活动的参与性非常强。在实践教学中设计游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思考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继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以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更多数学问题。闯关内容有简单的填空题、中等难度的判断题、复杂的应用题。填空题内容为“27×41=(  )、43×46=(  )、87×10=(  )”;判断题内容为“310×20(  )310×90、10×55+36(  )22×55、39×78(  )78×50-20”;应用题为“一只小羊重11千克,一头牛的重量是一只羊的15倍,請问一头牛重多少千克?每天植树29棵,一个月一共能植树多少棵?(一题多解)”通过各小组人员的努力,大家都闯关成功,每个小组间使用的时间相差很少。在课上立足教学内容设计游戏,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参与,经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经实践可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还能让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近距离感知学习材料,继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立足教学内容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把眼、耳、口、手、脑都运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感知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小学数学“测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1厘米与1毫米的区别,并帮助学生形成对厘米、毫米的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科学地分成了若干组,让各小组结合课上新学的知识来测量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身高,看每个人是多少厘米。随后,各小组开始行动了起来。两个人拿着尺子测量,一个人看,一个记录,不一会儿每个人的身高便测量出来了。通过我的观察,每个小组合作的都非常好,他们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还在活动中培养了思考、合作、观察与动手的能力,继而构建了一个和谐、愉悦、高效课堂。总之,在日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