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马珍珍
摘 要:随着国内外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全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这推动着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简述了翻转课堂的由来,分析了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作用机制,提出了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方法以及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翻转课堂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尝试。传统教育忽视了人的人文属性,一味地强调工具性的发展,造成“人的异化”现象,导致了学生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比如,社交障碍、反社会、抑郁症等等。在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再被提出,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也为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先进性提供了大量例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技术,国内外教研工作者对这一先进技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翻转课堂这一革命性的教研成果由此诞生。
一、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作用机制
翻转课堂指的是翻转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回家练习。而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引入,使得学生可以在家学习新知识,然后带着问题来课堂中和教师、同学互动。学生原本是上课学习、回家做作业,翻转课堂模式下就变成了回家学习、上课做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三种思维可以获得明显的提升。
根据认知心理学,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满足目标明确、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这三个要素,学生就會进入心流状态,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对旧知识的熟练程度都会有显著提升。进入心流通道的三要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首先,学生在家里观看微课视频,视频中自带的问题情境会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问。其次,在次日课堂中教师的互动答疑、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是即时并且高质量的反馈机制。最后,根据相关研究,当新知识在课堂中占比为27%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达到最高,而实际上教师只要做到联系新旧知识,根据课堂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拓展、是否提高问题的难度,就可以轻易地使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
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学翻转课堂在遵循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前提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仅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学生的认知效率也获得了大幅提升。
二、 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
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微课视频能否有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教学需求,但是学生的具体学情不同,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教师找不到合适教学资源的情况。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微课课件制作能力,避免课程设计好之后,没有课件导致课堂无法进行。
(一)微课的制作原则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按照教材编写顺序开展教学的,微课的制作思路与此大相径庭。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应吸取优秀课件的成功经验:1. 将每期课件的时长压缩至5到10分钟,这是出于对学生注意力的考虑。2. 每期课件只讲一个知识点,并且要保证学生获得较强的“收获感”,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效能的提升,持久地保持学习兴趣。3. 在流程上可以参照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如背景——冲突——疑问——解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收获离开。
(二)知识模块分层
微课课件除了有效地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了教师,更借助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教师可将高中数学整体课程分为基础必修和探索提高两大板块,在基础课程中强调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在探索课程中提供更多程序性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
1. 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当前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储备、自学能力三个方面。根据学生分层,设置出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2. 导学案
由于翻转课堂的前半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为保障效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导学案。若要使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关系,并且适当降低导学案中例题的难度。数学题可以按照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类:概念题、思考题和应用题,对于新知识的导学而言,教师应避免设置过于复杂的应用题。题目设置上以概念题为主、思考题为辅,分别对应布朗姆分类理论中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在“映射”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执教的班级后进生较多,教师在导学案中设置了5道概念题。其中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题目问的都是映射的定义,借助首因和近因效应,反复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记忆。
3. 微课
微课视频是学生的家庭作业,学生认真观看微课是翻转课堂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师除了要找到或者亲自制作出符合前文所述的微课课件,还要借助家长监督、社交平台、网课程序等手段,确保学生认真完成课件的观看。此外,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需要填写导学案中的问题。
(二)课上
1. 分组
学生在前一天晚上通过微课完成了本节课基础概念的预习,在来到课堂上时已经有了非常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分布情况来展开教学。(此项耗时3~5分钟)
2. 创设问题情境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教师需要通过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情境以上节课核心知识点为主,结合之前拿到的学生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好奇。由于前一天晚上已经通过微课课件创设过情境,这时教师只需要念出学生问的最多的几个问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项耗时3~5分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