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4-05-08

孙创明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方法随之更新,“体验式教学法”便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逐步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这种方法主要凸显出了学生的“体验”过程,并以此帮助他们主动完成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可见,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便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体验式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教学目标;生活

体验,主要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其实质是一种感觉、认知、意志三个要素的整合活动。体验式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所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来认识和掌握学科知识,并且指出学生获得的并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情感与意志的发展。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化学内容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造成学生的学变得较为被动,这也直接阻碍了学生的体验过程。对此,将体验式教学方法渗透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便能够给学生更多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还能够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并最终实现他们的自主发展以及全面发展。

一、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空洞”

在教学设计时,为了更好地将化学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教师便设计“构建情境”一栏。但是在真正的课堂中,由于情境的构建过于“空洞”,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这样便使得教学效果并没得到明显增强。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便采取应付式的情境搭建,不仅使课堂情境存在空洞、乏味的现象,还难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兴趣,最终使得课堂教学陷入乏味的氛围内,进而导致教学的低效性。

(二)教学行为“守旧”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受到新观念的熏陶,虽然能够学习到很多新的教育观念,但在实际课堂中,教学行为还是过于“守旧”,致使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较大的变革。同时,教师看中的并不是课堂有多精彩,而看中的是学生最终的化学成績,这样容易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相脱节的状态。同时,也最终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如果教师还是将知识以静态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便会使得学生成为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人。而让学生亲自体会新知识的还原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知、情、意等方面的统一,也能真正促进他们的长期发展。

(三)学习方法“不当”

进入九年级,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使得各科学习不系统、没规划,并最终导致上课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下。同时,教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呈现出的教学手段单一,课外化学实践活动较少,这样便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造成他们本能地对学习活动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应对中考,这便致使学生在学习动机层面上发生了偏离。

二、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习动机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初步接触到化学这一学科,往往难以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体验式教学便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仅重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还重视学生是否能够在体验后获得情感上的变化。同时,体验式教学注重轻松、民主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样便能够拉近学生自身与神秘化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将化学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最终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落实教学目标

化学教育从长远的目标来看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化学人才,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若将这样的目标回归到化学课堂中,便是为了真正落实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学变得更加透彻、明白,探究式教学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在课前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课堂中,它强调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使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动态的,教师便需要随着学生参与程度等不同方面的改变而改变,使学生随时能动地完成学习目标。

(三)提高教学水平

体验式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更加注重组织的实效性以及学习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中,并且尽可能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而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积极转变,并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更加深刻的体验。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应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这样既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促进他们的态度与价值观发生积极的变化,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体系,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以此使学生的化学水平得到相应提升。

三、 初中化学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实际生活

体验需要一个基点,而这个基点便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未免对这一学科的知识产生陌生感。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便能够为学生的认知与陌生的化学知识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化学原理的平台,并使他们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剖析,最终使他们真正体验到生活与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此促进化学新知的形成。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性质特点,笔者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妈妈炒菜时的香味能够从厨房传到你的卧室,你闻到后就能够知道今天吃的是什么。”由于这一生活场景是学生经历过很多次的,便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并最终使他们结合以往的经验总结、归纳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等结论。此外,为了使学生明确“分子间有间隔”这一性质特点,笔者同样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做形象的比喻,即:100毫升的水加上100毫升的酒精是多少毫升?学生利用原有的惯性思维便直接说出“200毫升”,为了使学生验证他们的猜想,笔者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酒精与水进行融合,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便可验证出他们的猜想并不正确,以此引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此时,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学习,便使得他们从宏观实物想象到分子之间具有间隔这一特征。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影子,同时,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同样渗透着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此外,以生活问题为切入点,既能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还能够使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他们不断构建抽象的化学知识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