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课堂教学 渗透家国情怀

时间:2024-05-08

摘 要: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重要方式。能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对国家的认同,引导学生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道德榜样。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持续强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犹如一粒生机勃勃的种子,植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汉朝在强化统一国家的政权后,对内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解决北方匈奴的威胁,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对外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秦汉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各国,开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把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双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也成为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促进了东西方多个文明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等基本史实。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比较表”,分析张骞通西域的影响;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培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再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对我国发展的重要贡献,使学生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意识;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

最重要的就是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明确目标,方能有的放矢。2011年版课标对本课所涉及课程内容的要求是“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从这个要求看,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影响应是本课的核心内容。由于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西汉征服匈奴又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创造了条件,所以教材将这些知识环环相扣,串成了一个知识链,整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疆域问题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也应是当今青少年教育的核心话题之一,而张骞通西域又无疑是这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尽管课标没有做出明确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应予以较高的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也结合互联网视频教学展示,比如:大型4K纪录片《探秘·新丝路》,摄制组重走丝绸之路,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新丝路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探讨新丝路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新机遇。让我们跟着摄制组走进丝绸之路,探秘四个历史话题。

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历史可以丰厚现实的底蕴。本课采用有关《探秘·新丝路》新闻链接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而且这个话题与本课的内容有很高的关联度。

比如:1. 西域——一片神秘的地域

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结合地图讲述匈奴和西域、西汉的关系。展示汉武帝《招贤令》:“我大汉王朝,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dà ròu zhī]夹击匈奴。现募有志有胆勇士赴西域,出使大月氏,重赏。”学生了解出使西域要完成的任务: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学生结合材料了解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不仅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而且还想开展外交手段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最后被汉武帝选中的出使者是张骞。

本話题中,没有拘泥于教材内容的呈现,而是将第一子目适当整合补充,紧紧围绕张骞通西域这个话题来组织学习,既照顾了教材内容的完整,也体现了课标弱化汉匈和战的要求,而且开宗明义地以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作为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显得既大胆又准确。《招贤令》的设计,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历史现场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易于感受张骞勇于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

2. 张骞——一位传奇的开拓者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史学家)翦伯赞。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张骞为何被称为冒险家、外交家、战将?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对比秦汉疆域图,讲解西域都护设立的情况;展示《班超经营西域》图,了解东汉对西域的管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抛出新疆暴力事件等信息,引导学生如何评价对待?(指出应坚决打击制止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张岂之(张骞通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本话题中,将第一子目与第三子目适当打通,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多渠道整合处理相关知识,其核心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简要过程和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以及汉代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和产生的深远影响。关于对新疆地区的管理,通过对秦汉疆域图的对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概念。通过新疆古代的建设管理与今天少数分裂势力的暴乱对比,讓学生自然得出心中的结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感悟对国家统一、民族强盛认同的家国情怀。

3. 丝绸之路——一条神奇的通道

汉代有个商队,想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到欧洲的大秦去,假如你是这个商队的领队,你会如何策划这次行商之旅。(提示:交通路线、贸易商品等)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遍及音乐歌舞、天文历算、文学语言、服装服饰、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民乐之王”的琵琶,在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不仅在隋唐成为九部、十部乐中的主要乐器,而且造就了……《塞上曲》《夕阳箫鼓》等传世名曲。”——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学生得出丝绸之路的价值即:商业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突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话题中,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开通后的中外交往、产生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等内容。学生合作策划丝绸之路行商之旅的活动,锻炼了学生合作、表达及历史知识的迁移等能力。以学生小组活动再现商旅交往的情景,既凸显了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敢于参与的性格特点,又让历史的年代久远感显得不那么强烈。引导学生归纳出丝绸之路是“商业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弘扬家国情怀,促进中外各国的交流和发展。

4. “丝路”魅力贯古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学生结合《报告》内容,谈谈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本话题中,意在通过《报告》展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让学生体会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引发学生对丝路明天的期待和对国家发展的展望,较好地彰显了历史的社会功能与现实价值。深刻体现中国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推动相关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

本课教学中,探索丝绸之路的奥秘,感受丝路的家国情怀。深刻领会畅通“丝绸之路”给我国历史、文化、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更加清晰地认识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丝路”不再仅仅是一个存在于古代中国的历史符号,更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注入了新的血液,从丝路到“一带一路”——是传承,更是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维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中旬,2017(5).

[2]章光伟.历史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Z1).

[3]郭富斌.历史教学:理解和践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省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

[4]赵亚夫.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

作者简介:

黄尧,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