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明晰高考出题意图 引领高中历史教学

时间:2024-05-08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需围绕高考出题意图,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更具有针对性。目前新高考形式下,“一核四层四翼”的整体架构已经明确了命题方向。而传统以课本为纲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历史迁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导致学生做题时难以从课本延伸课外知识,缺乏对历史思辨和总结的能力。为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审视出题人意图,结合多变的历史素材分析,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扩展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开展知识框架总结,针对不同历史事件比较,探讨历史答题一般规律,提高历史教学对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考出题;教学模式

一、 引言

结合近年来历史高考题目与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契合度,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目前教学对历史事件深入思考的课程挖掘不足,难以较好实现“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目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以高考为目标导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分析出题的意图,结合题目类型数量趋势,有侧重性地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在高考无缝对接的教学环境中逐步培养答题技巧,深入思考不同历史事件的关联,结合宏观历史格局和微观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二、 从历史发展沿革出发,促进学生理清时代脉络

目前高考在综合性题目选择上习惯通过多种历史事件对比分析,考查学生对历史时期发展脉络的掌握,以及社会现状背后制度演变的深入思考,这就需要学生在课程中有一整套完备的时代脉络知识体系。比如全国卷例子:关于汉朝规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土地发展,宋代改变土地私有制不抑制兼并行为。学生面对该材料时应立刻对应课程知识点:汉至元经济制度的演变,分析汉代及宋代在土地所有制上采取政策的差异。题目要求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下不同朝代中央集权制度,反观不同时代下土地所有制差异的社会化原因。该题目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師开展课程教学时,可以结合知识框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沿革,并通过分类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不同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相同及差异的对比学习。

反观该考题,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有陌生感,但解题所用的基础知识都在课程中有所涉及,如汉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初步时期,在严密的等级制度下,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遏制土地兼并对中央集权的损害。而宋代经过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等一系列时代变迁的影响,中央集权受到弱化,流民问题严重,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有序化进行,国家在土地所有制上采取了退让政策,通过土地兼并缓和自耕的小农衰退。这些内容在岳麓版高中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在不同时期土地所有制的专题学习中,课本提到了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私有土地及租佃经营关系,教师在开展该课程学习时需要通过对知识脉络的理清,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内容细节,完善历史宏观脉络构建,在实践课程中可以通过历史材料分析的途径,加深学生对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深刻理解。

三、 从地图读图出发,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历史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图像的理解和分析,历史高考题近年来对于学生读图能力和有效信息获取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命题趋势,在课程中增加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如,全国卷中让学生分析比较东汉十四州和开元十五道示意图,结合地理和行政规划的变迁,旨在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政府对地方管理区划的政策差异。许多学生只能从图中读出两朝在对方行政区划上采取政策的差异,往往忽略了题目隐含的随时代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的突出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历史地图解读中的全面观,教师可以从课本地图入手,结合岳麓版历史教科书必修1和必修2第3课关于不同时代地方行政区划差异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链接进行综合比较。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历史读图能力的训练,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像,在课程教授前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从历史图像中获取课程内容的关键信息。如必修2第3课经济重心南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流通量对比图,得出长江流域经济水平在南北朝时期高于黄河流域,并通过历史事件的对应,让学生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学生通过历史回顾,结合魏晋南北朝经济政治发展,中原与西域文化融合的文化比较,可以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东晋朝局不稳,战乱频繁导致衣冠南渡,同时东晋的建立,也为南方经济发展奠定了稳定政权的良好发展黄金时期。通过历史读图引申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帮助学生树立由图实现知识迁移的多维历史观,同时在历史图像的深度挖掘中,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及其背后事件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四、 中西结合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历史融合性

高中历史学习目的主要为了以史为鉴,这一教学目标在高考题目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全国卷在中外关联综合应用题目,出题数量和难度方面都有明显加强趋势,这对于学生在同一时期下中外历史事件的基础知识掌握提出了较高的考查。岳麓版教材区别于其他历史教材,对中外历史编写顺序从时间维度出发,将同一时间段中国与西方国家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能够提高学生历史全局观意识。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时可以牢牢把握命题人在学生古今贯通,中外融合能力方面的特殊要求。对课程教学顺序及中西方历史比较开展专题化探究。比如清朝中期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通过清朝乾隆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发展与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总量对比图比较说明,中国在社会发展关键节点上浪费了哪些经济转型契机,导致后续落后的现象?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不同时空下不同国家历史发展等细节理解,教师可以从科技这一侧面出发,结合课本中提到的李约瑟难题中,西方近代科技与中国古代科技比较探索在科技发展中中西方采取的不同措施,从社会思想、社会背景对科技发展的包容度的侧面总结,概括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学生在相同时间角度的历史事件的中西方对比下,对于世界格局发展轨迹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同时从科技的时代缩影出发,更能有针对性地探讨出中国与西方逐步扩大差距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因素。结合专题的互相内评能够让学生以批判的视角对待中国近代历史,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中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政策,让学生通过新旧时期对科技文化包容程度的差异,比较得出新民主主义时代和旧民主主义时代的差异。

这种中西结合古今贯通的历史教学思维,可以增强学生对宏观历史发展的把握性,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事件的对比,引导学生从某一侧面展示不同历史事件发展的经济政治。从而提高学生透过表象看内质的历史学习能力,对于部分学生对历史分析视角提高深度思考能力具有促进效果。

五、 结合新材料分析,提高学生历史多视角

高中历史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时,在命题过程中突出新题型,对学生开放性分析情感投入的考查力度,这对于学生以创新视角审视历史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传统授课环境中学生缺乏对新材料分析的有效训练,面对陌生的历史素材,往往找不到解决的切入点。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时可以结合全新的史学发展进程,让学生吸收百家之言,通过比较的历史评价观增强历史分析的全面性。

比如以岳麓版教科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探讨与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多角度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知不仅停留在其指导发展的新政权国家确立这一层面,更要从世界格局变化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于不同国家政体确立和人类发展进程这些角度的影响。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真正含义时,为了避免抽象的理论让学生缺乏深入探究的激情,可以通过新材料的背景阅读,让学生明确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在思想进化上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趋势。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对比,了解君权神授和人人生而平等之间的差异,指导学生对比欧洲如何冲破神学主义色彩,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发展科技和工业力量,进而引申到中国面对旧民主主义时期高压的封建集权制度,如何引入马克思主义冲破四旧思想,获得思想解放。

为了增加学生历史课外储备量,教师可以在课程中为学生播放历史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目前新颖的角度观点,对于拓宽学生理解层次和深度具有促进效果。在针对史学界最新观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改变传统教材限制下的思维认知,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审视不同时期历史背景下的改革与变迁基础。

六、 提倡百家争鸣教学,引领学生思辩明理

高考历史尤其在主观题目上,一些新高考地区如山东、海南、北京、天津等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如史料价值的认识、编写人物对话场景、解读漫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知识运用的综合性、认知的深刻度、立场的创新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表示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时要注重新情景的创设,以支持学生有更大的表达个人意愿的空间。

教师可以鼓励班级举行形式多样的辩论赛,比如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哪一种政体更为优越?汉初时期实行的无为而治,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而采取的焚书坑儒哪一种更符合中国后世社会发展轨迹?结合这种辩论的手法,让学生通过广泛的史料搜集提高立论的有效性,结合思维的碰撞,学生对于历史审视视角一分為二的方法也有了实践上的应用。

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不同和考试纸笔测试的形式,教师也可以通过当堂的纸笔测试,布置开放性题目,由学生完成并进行互评、自改、内化、吸收,让学生自己发现典型案例,启迪学生,提升学生答题的实效性。

从高考命题趋势出发,增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自主表达历史观点的环节,能摆脱传统课程中学生对历史知识机械性记忆背诵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史料,形成历史思维力、表现力。

七、 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牢把握高考命题人的思路,从学生对历史融会贯通评价角度等多方面出发,结合广泛的历史史料和新颖的史学态度,激发学生利用现有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为了转变传统教学中,以记忆和背诵为主的历史课程学习,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图教学、新材料教学和辩论式教学这些新颖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课堂实践的主动性,为扩宽学生历史学习视角提供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文芹.高考卷中的历史地图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2]潘喜娟.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265.

[3]刘传翰.从近年北京历史高考和教学方式的新变化看新课改的落实[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林永慧,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