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百姓的日子好上加好

时间:2024-04-24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的发展自此进入新的征程。此前,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全面肯定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明确了我国“十四五”期间和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

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如今,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更好的日子已经在向我们招手,就让我们一起加油,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奋斗吧!

让群众把“饭碗”端稳端牢

就业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饭碗”,***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他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党中央提出“六稳六保”,也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了首要位置,就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克服了经济增速下行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人社部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2020年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整个“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000万人。同时,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尤其是数字经济、网红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就业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网络主播、职业电竞选手、婚礼策划师、服装陈列师、营养师等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就业方式的多元化,也促进了我国就業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19年三产就业人员占比47.4%,比“十二五”末增加了5个百分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就业方面取得的总体成绩固然可喜,但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而言,就业的比例和质量仍然存在不够平衡、不够充分的问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遭受冲击最大,相关从业人员面临失业压力。此外,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陡增,有的甚至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

好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国家也出台了多项帮扶政策,令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但当前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部分群众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要真正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关于“十四五”时期就业方面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稳住了就业、保住了就业,才能够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必须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继续将就业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人民群众把“饭碗”端稳端牢。

用教育夯实强国根基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两个“大计”充分阐明,教育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可以说,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对我国来说,如果教育搞不好,那么,所谓的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等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无从谈起。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均衡度、学前和高中教育入学率等代表性指标明显优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接近13年半,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同期世界中上收入国家行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较为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教育还与每一个单独个体的成长息息相关。古训有云:“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尤其是对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虽说成才的路径千千万,但教育无疑是改变命运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云南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让人们了解到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本刊记者还了解到,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温拖小学,因教室无供暖设备,孩子们冬天上课时,有时还会将课堂挪到有阳光的操场上去。

这些差距没有被忽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还值得一提的是,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也就是说,我们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职业教育。对个人而言,并非考上大学才有出路,只要我们踏实肯学,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掌握了真才实学,照样也能成才,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离不开社会保障政策的兜底。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国之重器”,它通过国家立法,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为降低社会成员基本风险提供基本保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旨在确保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基本发展和基本尊严之权益。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

从“广覆盖”到“全覆盖”,从“覆盖城乡”到“城乡一体化”,我国社会保障高覆盖率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表明我国城乡之间的社保差距在逐步缩小,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社会保障需求,老百姓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大减少了因病返贫等现象,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美无缺,实际上,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绝大多数项目,是最近20多年来逐步建立并实施的。其中一部分是全新设计的,一部分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而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造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为了应对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的,因而制度设计缺陷在所难免。加上制度运行环境不断变化,某些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虽然全面,但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服务型保障仍然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同时亟待变革。

“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事业该如何发力,以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让更多群众实实在在分享到发展成果,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十四五”规划建议给出的答案是:“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如今再将其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保障的重视。社会保障是起兜底作用的,必须兜得全、兜得住、兜得好、兜得稳。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好上加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