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唐习荣的自豪与“心经”

时间:2024-04-24

罗颖煌

说起木榴村的扶贫,唐习荣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可是唯一一个通过省检和国检的。”(此采访进行于2020年11月,木榴村于2019年1月6日通过省三方评估,2020年8月通过国检。)

作为湖南省多次通过省、市、县扶贫验收的村落,木榴村的扶贫攻坚工作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在唐习荣看来,木榴村的扶贫经验主要是两块:一个是长线工作,另一个则是根据个体的自身境况,设身处地地为其考量,最终达成“逐個击破”目标。

“我们的扶贫工作从2014年起就已经正式开始了。”在采访中,唐习荣表示。

激发内生动力

木榴村地处湖南省北端,隶属于益阳市安化县奎溪镇,在2008年由原木榴、白竹园、金花、莲台四村合并而成。别看木榴村不大(占地面积为29.3平方千米),却有着一张小有名气的“影视名片”: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制作、1982年上映的电影《赛虎》曾在此处取景。

2014年开始扶贫时,木榴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124户494人。也就是这一年,唐习荣加入了木榴村的村委班子,目前他在木榴村担任村党委书记与村主任之职。在唐习荣看来,木榴村的扶贫战线在时间上拉得如此之长,一方面体现出村委对于扶贫攻坚任务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也与木榴村的扶贫工作开展得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不无关系。

木榴村地靠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步溪从整个村中穿过,而原金花、莲台二村,都是紧贴着这片益阳的“西双版纳”之地。某种程度上而言,地理位置限制了传统经济在木榴村的发展:尤其是在金花与莲台村地区,村民一方面缺少足够面积的耕地,另一方面受掣于自然保护区的法规限制,无法像一般山地村村民那样开展畜牧,因而整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贫困户也多来源于此。

更“要命”的是,在长期的贫困中,木榴村的一些贫困户还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情绪。所谓“等靠要”,就是指贫困户长期依靠政府或他人接济,来维续其生计的思想倾向,而这种思想的生成,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贫困户“不能”采取一般的谋生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生存与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贫困户“不想”去自己劳动谋生而更习惯于依仗别人过活。

明辨贫困户产生“等靠要”思想倾向的不同内因,对于全面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有效助其脱贫显得尤为重要。唐习荣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采访中,他表示,村委会根据其对木榴村贫困户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实际境况制订相适应的脱贫计划。例如对于那些“不想”的,村委会更加侧重于思想教育;对于那些“不能”的,唐习荣他们会采取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教育机会与平台的方法,助力贫困户早日自食其力。

而从宏观来说,木榴村贫困户长期存在是由于经济产业方面存在不配套的问题。第一产业无法有效带动木榴村村民共同致富,那么就必须另外开辟新的路径。早在扶贫工作进行初期,唐习荣等人就认识到了第三产业对于村庄经济发展的潜力。而要将其引入,就必须要有两件要紧物:“路”(基础设施)和“钱”(产业资本)。

对此,木榴村村委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他们加大了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不仅实现了村中组级公路共20公里的全面贯通,同时针对木榴村被六步溪“贯穿”、一分为二的地理情况,正组织修建南竹园大桥,保证水流两岸的交通贯通。

在产业方面,木榴村积极引入外部资本,针对毗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大力开展林下经济(药材、茶叶)与文旅行业的结合,不仅从宏观方面有效助力木榴村经济的腾飞,也是从微观层面有效解决贫困户及全体村民的就业问题,扩大了那些原本“不能”的贫困户们的谋生机会,从而对扶贫成果的巩固、防止贫困户返贫发挥正面效用。

让村民“不理解”变理解

扶贫,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源的调动与再分配,而在这样的运作过程中,难免会遭受一些非议与不理解。在唐习荣看来,这种“不理解”可以算得上是在木榴村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的阻碍之一,而它不仅可以从一些贫困户那儿产生,也可能产生于非贫困的村民群体。“为了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我们当时可是费了好大一股劲。”唐习荣说道。

一些贫困户的无法理解其实很好解释。当A贫困户看到B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将自家的房屋翻新成小楼,自家的房屋却无法置换时,A的“不能理解”也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他能够享受这么好的帮扶,而我却什么都没有?”在唐习荣看来,这种不理解,实则产生于贫困户只能基于结果层面做出的比较和判断;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更多的见证整套扶贫流程的运转:“你如果觉得我们对于另一家贫困户扶助过多,那么我会让你看到,那家在接受扶助之前其实是比你家更加贫穷的。直接把事实摆出来,这样,那些有意见、不理解的贫困户们的不满意也就随之消解了。”

而非贫困户们的不理解,乍一听起来可能有些匪夷所思,而唐习荣认为,这其实与贫困户的不理解极其相似。“这些不理解,更多的是出于攀比的。”他表示,“一些非贫困户看到贫困户建起了新房,有时会想不通找到我来问个究竟。这时我就会跟他们强调,在贫困户能够修房之前两者在经济和收入多方面的差距;这样的话,一切不理解也就不存在了。”

总而言之,在唐习荣看来,不论贫困户抑或非贫困户,他们的不理解,都是基于结果层面的攀比和比较;而这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村民对于扶贫工作本身的缺乏参与和关注,是他们对于整套扶贫流程运转的不熟识、不了解;因而,他们就采取了自然而然的观望态度,就只会也只能在结果上对扶贫的成功与否做出评判。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程序公开的问题。而唐习荣认为,只有保证程序的公开与公正,让村民能够在程序运转层面上见证、关注、参与和监督扶贫工作,才能真正保证扶贫的效力真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这样不仅能有助于扶贫工作的推进,提升扶贫成果及基层领导班子的公信力,同时也有利于后扶贫时期跟进工作的进行,从根本上促进贫困户与村庄的发展。

秘诀就是“撒”

当然,以上种种办法的施行,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党员团体和领导班子。在唐习荣的带领下,木榴村的党建,在镇、县,乃至益阳市里都是响当当的存在,不论是木榴村的领导班子还是唐习荣本人,大大小小的相关荣誉都获得了许多。当问及他党建的有关“秘诀”时,唐习荣直白地表示,就是一个字——“撒”。

“撒”,就是将党员的责任范围铺开来,覆盖到木榴村的每个大小角落。在阶梯式和网格式的管理布局下,唐习荣将全村95名党员做出了无职定岗,每一名党员对应一个村落区块,并对此区块中的村民直接负责。而村民一旦有问题,不仅可以向相应党员直接反映,也可以通过村民议事会共同商讨。在木榴村,村民议事会采取的是“随叫随到、随时召开”的办事原则,只要村民有所反映,村民议事会议就可以直接在村政府召开。这种“撒”,不但能够加强领导与群众中个体与个体、集体与集体层面的关联,保证上下直接而有效地沟通,不会让小的情绪或矛盾郁结,更可以对党员和村委班子成员本人进行有效监督,加之以积分制管理的办法配合施行,让治理参与者的党性和业务能力得到长期而有效的提升。

不过,在木榴村,这样的管理机制并非没有仍需加强之处。采访中唐习荣不止一次提到了木榴村党员老党员偏多。老党员不仅在身体上,可能在思想上也较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加之一些老党员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有关他们的党性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工作总会进行得困难一些。而党员和领导班子结构的偏老龄化,在唐习荣看来,是未来木榴村乃至全国农村基层,整个党建工作中亟须攻克的难题。

站在“十四五”开端的节点,唐习荣对于未来木榴村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将在道路质量改进、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狠下功夫。”他说道,“我们要努力建成以旅游业促发展的产业结构,打造好‘六步溪西大门的响亮名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