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探析

时间:2024-05-08

摘 要:我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德育具有塑造学生科学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其高尚情操等多重作用,属于重要基础教育内容。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应肩负起育人责任,而对于如何才能将德育教育良好融入班级管理实践中,高中班主任应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班主任管理;融入途径

一、 引言

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育终极目标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就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仍处于道德奠基阶段,部分学生面临两座压力大山(高考、前途)时,心智不够坚定,人生观、价值观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发生扭曲。德育教育同认知教育相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塑造精神世界、培养综合素质,同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應对德育教育予以高度重视。

二、 将德育教育融入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的相关途径

(一)树立榜样形象,融入德育教育

教育其实是“言传身教”的过程,高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而“身教”作为以德育德的“不教之教”,主张利用个人品格及行为使学生受到感染。而对于学生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向师性,会自然而然地关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然后进行模仿。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带头遵守班规、校规,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起到“领头羊”作用。如班规规定“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就要做到每日最早进教室,最晚出教室;班级规定“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班主任就要改变自身观念,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非俯视;同时,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无论好生、差生,均一视同仁,给学生做好表率,以便在班级管理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教育。

(二)强化个人素质,融入德育教育

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要想使自身话语得到学生的信服,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强化个人综合素养。首先,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各种信息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在迅速传播着,而有关高中学校的负面报道也因此被频频曝出,实际上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现状,即一些高中教师思想作风存在一定问题,因此,班主任要想强化个人综合素养,就先要从思想上进行强化。其次,高中班主任多为某一科目教师所担任,因而班主任担任的是双重任务,即备课教学、批改作业;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此种情况下进行德育教育是极为辛苦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主动肩负起其育人的责任,对学生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最后,由于高中学校的学生多来自不同地区,成长环境不同,其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人素养、个人潜力等方面也就自然有所差异,而学生本身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能大相径庭,进而出现学习、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高中班主任自身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规律及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学会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主体差异进行德育教育,方能将德育教育真正融入班级管理实践中。

(三)借助社会热点,融入德育教育

就当下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言,德育教育工作也需要跟上时代脚步,与时俱进,以确保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使之具备时代意味,增加教育意义。就高中学生而言,其拥有着比初中学生更为广泛的人际圈子及更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往往能够比教师更快地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高中班主任若能在班级管理中借助这些社会热点融入德育教育,势必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举例而言,就曾经在网络上激起社会讨论热潮的“老人在马路上摔倒应不应扶”这一问题来看,班主任可以依据高中生心理特点,以此为基础开展一次主体辩论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讲述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看法不予置评,过后总结提出一并表扬和纠正,同时,一方面向学生宣扬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传承的重要性,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合理保护自己(运用法律手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以社会热点辩论作为德育教育切入点,不仅能够引发高中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增加其教育意义,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看待此类社会问题所应具备的正确视角,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扶正其思想,提高综合素养。

(四)强化班集创建,融入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更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基本层面与点点滴滴中。班集体的创建可以充分地融入道德观念,一方面,德育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创建;另一方面,在高中班集体创建的过程中又强化了高中生的德育观念。高中班主任老师应尽力营造良好的班级范围,制订合理的班级秩序规章纪律,强化对优良品德与道德的鼓励与宣传,对整个班级的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以及和谐的心理氛围,可以激发和培育高中生们的创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品质,在班级中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教学效果。反之而言,如果对于不好的、有失道德,甚至触犯班级纪律的个人行为不加重视、不予治理,会打击到高中生们的德育观念,反向影响到高中生们积极性地发挥道德力量与法治情怀,在班级中也不会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高中老师要注意在日常管理中营造德育的环境,在有效使用班级配置的教学设施基础上,多方面、多形态的组织各种学习活动,譬如,我们班主任老师把德育条幅张贴到墙壁,鼓励高中生自我组织成立学习园地,自觉接受德育教育,营造更加愉悦、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种愉悦、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中,每个高中生都可以受到德育的熏陶及感染。班级中德育氛围的构建体现着优秀的人性化,如果不注意契合高中生们的心理环境与阶段特征,高中生接受的德育教育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五)强化家校合作,助力德育教育

我们班主任老师应当与学生家长建立家校合作,助力德育教育。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家长可以在微信群就高中生德育教育教学开展状况进行交流,成为教育改革背景下新时代的全新育人模式和品德培养模式。举个例子来说,在班级微信群上,班主任老师可以定期把德育教育的课程信息、活动信息等通过图片、文字或者视频发送到微信群中,从而更有效地向学生家长传达信息,家长可以更加迅速、便捷接收到班级微信公众号的消息,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沟通。不仅如此,家长也可以接收到班级微信群的内容,从而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在校园里的接受的德育教育情况和表现,促进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全面认识和交流。从而,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有失道德的行为可以及时进行制止。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班主任可以把高中生的思想道德表现与教育成果绘制成表格发送到班级专属微信群上,还会定期把表现优秀的学生名单和这些学生的表现发送到班级专属微信群,鼓励高中生互相学习。学生们也可以定期收到自己一定时间内的表现评价,这些评价包含高中生的进步之处和尚且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内容。在定期收到自己的表现评价时,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定期发送的评价,也会鼓励或鞭策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和养成优良品质。学生家长也可以定期收到自己孩子的表现评价,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加以鼓励,发现孩子的不足加以关注和纠正。这也保证了学生不只是出于自我意识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还可以将学生处于家长的监督和督促之下,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六)强化养成式教学,融入德育教育

利用养成式教学模式,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模式,体现德育教学中的基础性渗透原则。我们班主任老师须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特征,尊重高中生们的主体地位。展开来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考虑到德育教学的具体特征,将德育教学以巧妙地方式融合到学科的学习中。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可以发挥个人智慧感悟和体会科学文化学习中的德育品质。班主任老师将教材内容与德育教学进行充分地结合,提高课堂的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的效果。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在无形中发挥个人智慧,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七)强化德育课程开展,巩固教学成果

在新型的养成式教学模式下,德育课程须单独专门开设,重点关注高中生成长问题,这也体现德育教学中的主导性渗透原则。我们班主任老师必须积极主动的开设德育辅导课程,德育辅导课程作为塑造高中阶段高中生人格特质和精神品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可以直接有效地塑造高中阶段学生人格特质和精神品质,满足学生对德育教学的渴望和需要。我们老师必须对德育辅导课程的每个部分进行深入且详尽地研究,丰富德育辅导课程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追求德育辅导课程的内容新颖,其渗透的方法做到多样性,结合高中生的德育特点,满足高中生的德育渴望。

三、 结语

在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班主任应寻找合适途径,将德育教育落实到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为学生营造道德风尚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同时幫助其建构具备科学性的三观。

参考文献:

[1]许祥东.浅析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当中德育教育的融入途径[J].南北桥,2019(10):191.

[2]谭世贵.浅谈高中生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86.

[3]杨灵.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J].文渊:高中版,2018,3(11):43-44.

[4]陈文祥.分析如何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J].明日,2017(29):22.

作者简介:

吴南平,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