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姜丽华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数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文章从“优化教材资源”“关注校园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应用信息技术”“捕捉意外资源”以及“巧设题目陷阱”六个角度出发,为如何高效利用各种数学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利用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本身,向四周进行拓展延伸,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社会资源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
一、 优化整合教材资源,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教材是编者经过细细斟酌、仔细衡量后编撰而成的,在教材中蕴含了大量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同时,教材也契合了学生在初中这一学习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教材都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之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而教材资源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更值得教师给予重视。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对数学教材进行优化整合,围绕着教材展开积极的拓展和创新,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所给出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思路来进行教学流程的大致策划。首先教师先为学生讲述一下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即“完全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刻意引导学生对全等的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先根据书本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模拟:如果将一个△ABC沿着它的边BC所在直线进行平移,得到另一个△DE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在思考后回答:“全等。”然后教师再刻意引导学生将△ABC沿着BC所在的直线进行180°翻折,而后询问:“翻折后所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吗?”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而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进行学习。如此,通过对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就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 关注校园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校园本身也具备了浓厚的数学氛围,蕴含有众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校园和都会经历的校园生活来开展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亲自发掘校园资源,策划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数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函数”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校园资源来开展教学,进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同学们,文化节快要到了,我们需要粘贴校园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个标语悬挂在一棵树上,现在假设有C、D两点在同一直线上,A、B、C在同一直线上,其中OD⊥CD,AC⊥CD。假设同学们测得站在低处看树顶的仰角为α,看树基的俯角为β,D与树基的距离为CD,请问树的高度用AC该如何表达?”如此,通过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就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积极运用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心理研究认为,当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自身的生活实际接近程度越高,相似度越接近时,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就越浓厚,接受能力就越强,吸收速度就越快,这为教师利用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形状通常是三角形的物体。学生在思考后回答:“晾衣架、金字塔、篮球架……”教师:“是的,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三角形有关的生活用品,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它们要设计成三角形这个形状吗?”学生:“不知道。”教师:“因为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五根小木条,然后先将这四根小木条组成一个长方形的形状,学生会发现长方形可以轻松地进行变形。而后教师再将另一根小木条固定在长方形的对角线上,再让学生对长方形施加压力,发现长方形没有发生变化。如此,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就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具体,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进行理解。
四、 高效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组织工具,能够通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来进行信息交互,如图片、文字、音频等,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并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查找资料,进一步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知识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说明,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现相关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PPT来对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样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呈现和展示,如天安门、山河水中的倒影、埃菲尔铁塔等,然后再將这些图案用数学线条表达出来,用另一种颜色的数学线条在图案上画上对称轴,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引导初中生分析轴对称图形所具备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激发,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学习了“轴对称”的基本知识后,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对数学课堂内容进行丰富。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球体,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在这个图形上,对称轴不止一条,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五、 及时捕捉意外资源,拓宽学生数学知识眼界
教师除了要立足于教材,并积极应用校园数学素材和学生的生活数学素材外,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意外资源,进而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眼界。所谓的“意外资源”,即是指在练习题、考试等非正常数学授课情况下学生所获得的数学资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這些资源进行及时的捕捉和整合,就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进而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眼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就会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以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把握外,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错题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记录,做好错题笔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不会对学生的错题解决“后续”有过多的关注,教师在对试题进行统一讲解后,就会进行下一个内容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完全弥补学生在学习上的漏洞,甚至可能会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对知识漏洞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导致学生在下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意外资源进行及时捕捉,并积极引导学生针对错题做好笔记。
六、 利用题目巧设陷阱,将矛盾转化为有效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科学的数学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以外,在某些教学情况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题目“陷阱”来开展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将矛盾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机械式的套用勾股定理的表达式a2+b2=c2,却忽略了在表达式中所蕴含的隐藏条件,即“目标三角形必须是直角三角形”。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勾股定理,教师就可以设计陷阱,使得学生能够印象深刻。教师:“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勾股定理,现在就让我们尝试将它进行具体应用吧。在△ABC中,已知a=3,b=4,那么c=?”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立即回答:“5!”教师:“错误。”学生A:“△ABC应是直角三角形,因为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教师:“是的,很好。”在这里,教师通过布下陷阱,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内容印象深刻,进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教师通过巧设陷阱,将矛盾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教学,并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而对于学生易于忽略的“数学知识角落”,教师则可以利用题目巧设陷阱,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印象,进而达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目标,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宏.初中数学资源整合式教学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8(15):186.
[2]张德高.初中数学资源整合式教学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8).
[3]任兴平.巧设陷阱,拓展思维[J].考试周刊,2014(24):54-5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