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4-05-09

摘 要:创新能力作为新时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推进器,被人们认为是一项能够改变生活环境的基本技能。在教育领域中作为教师都希望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文章通过提高学生积极性及动手能力、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从思维能力到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途径这四个部分分享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方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提高

现如今社会各界通常把创新比作一种社会发展的利器,无论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教师作为培养新生代力量的伟大职业有必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基于数学学科的特性来培养中学学生创新能力可行性较高。接下来,文章通过总结自己多年在一线教学的经验,从四个部分分享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方法。

一、 提升学生积极性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一)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条件

众所周知,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无论作为学生还是老师,不积极动手去做题怎么能够发现题目的精髓?又何谈提升创新能力?在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作为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经常提到的问题就是关于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从知识获取到实际应用的整个流程,掌握现有知识后才能谈创新,我认为这是作为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条件。

(二)从“新手”的角度与学生一起思考

针对学生积极性以及缺乏动手实踐能力的问题,如今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机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例如对于每一节课提到的例题都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分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对例题的看法以及解答,我认为这样相比于老师直接把解题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在黑板上,学生在书桌上拿着本子使劲地抄笔记的模式更有效,相当于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更能认清自己哪方面懂哪方面不懂,在解题时懂得要关注哪些点;又或者许多学生在面对难题时会主动退缩,甚至连题目都不愿意读,这种情况我通常会不断鼓励其将题目做到有意识的拆分,一点一滴的引导,从一个“新手”的角度去陪着他们一起思考,这道题应该先从哪方面入手,有的难题拆分后就变为若干个简单题组合而成,解完题目后再带着学生回头来看,让他们明白一定要动手实践,不能一看到题目还没有思考就退缩,因为每个难题都是在简单的题上不断演变,考的知识点逐渐增加,我们要通过拆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出题人在命题时的不断创新,站在出题人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得也能学生的兴趣大大提升。

二、 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步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总结,我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走向传统化定型,如今教学生的许多方法和早年自己作为学生时被老师教的方式很相似,存在严重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问题和教学思想陈旧的问题,我常常思考是否能从教学方法出发做出一些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认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步,只有我们从教学方式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地得到改变。

(二)数学教学方式创新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将数学教学方式创新的一些小方法总结如下:第一,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更多新的元素,比如将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典故加入数学教学中,常举例的有数学家高斯在8岁读小学时,全班同学被数学老师要求计算从1加到100的和,所有同学都在一个个慢慢加,而高斯利用首尾相加的方法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答案,这个故事不仅能提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作为创新的例子。第二,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入数学因素,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环境深刻理解背后的数学道理,比如讲到中心对称图形或者旋转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举例家里的中心对称图形家具、电器之类的。第三,鼓励学生多提问,学生有问题说明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作为教师很愿意为学生进行解答,甚至有的学生能问出我们没有思考过的好问题,对未来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 从思维能力到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载体

常说的思维能力包括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以及独创性,思维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通常说没有足够强的思维能力就更不用提创新思维,因为数学学科灵活的特性就极其容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学会透过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多总结经验以及命题规律,在解题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创新思维是包括了逻辑、形象和直觉思维为一体的高层次思维方式,所以说创新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载体。

(二)敏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来源于多观察事物,观察后通过思考便能发现一些不解的问题。通常说一个人能经常提出许多问题,那么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层次一定很高。在实际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学生能多提问是探索知识和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得到成长,如果没有足够的问题被提出,很可能只是片面地解决了部分问题,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进步。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配合上我们的引导,学生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得新的数学知识更好的被接受,甚至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展为创新性学习。

(三)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

有许多思维能力较高的人也常常会形成了思维定式,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常表现为书本定式、经验定式以及权威定式。书本定式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书本知识学习多了,遇到新的问题都想着用书本固定的方法解决,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在做练习时需要翻开书本之前的例子参考,这样如果习题换一种与例题不同的表达方式将会导致学生迟迟不能反应过来。经验定式主要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把以往的经验绝对化,一成不变地使用老方法来处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形成题海战术,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仔细筛选每道题,不能让每一道题的解法都很相近,一方面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如果题目变动较大,学生按照原先的方法就不“灵”了,而且难以走出原方法的束缚。权威定式主要体现在一些人迷信和崇拜权威人士传递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担心的是教错学生,有的时候确实一不小心就容易笔误或者口误,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及时提醒,很可能出现此类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马上提出问题,我们能够及时修正。

(四)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索数学世界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有占比很大的学生只求解而不求多解,这样虽然在考试的时候能拿到分数,但是对创新能力的打压却是很严重的。我在上课的时候常常举一个小问题测试学生的反应,问题如下,树上有3只鸟,用枪射中一只鸟后,树上还剩几只鸟,这时候班上通常会先回答还剩2只,如果此时我不发表评论,过一会儿就会出现多种答案,说明学生开始变换了角度,开始多维度思考了,但是如果我表示答案正确,接下来很大可能就没有其他答案出现了,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这虽然是个很小的问题,但是足以看出学生都是先从比较正常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受到了肯定的回复,不会再付出过多的思考,转化到数学题上也是这个道理,当一题有多种做法时,学生往往选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答案正确后往往不愿意深入探索新的方法。面对这种问题,我在课堂中会极力表扬提出新方法的同学,而且在做很多题目时,时常问一问是否有其他解法,引导学生开始新的思考。

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经过多年教学发现我们容易忽略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关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我们提倡学生常常提出问题,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学生不懂就问,可以看出来几乎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甚至有的问题还是自己题目看错,这很明显与我们的目标相违背,相当于老师直接帮助学生做题,成了学生的参考答案,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不到作用。因此,首先我们要对上课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如第一部分提到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把下节课将要学习知识的提纲列出,让学生自己回家预习。其次就是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二)和学生一起经历创新的过程

虽然我们在课堂上一直跟学生强调创新,但往往许多学生并不懂得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具体指的是什么,从我的角度来看,告诉学生什么是创新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他一起体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通过直接讲解各种已经成熟的理论给学生,或许我们可以从该理论的发现角度去讲解,比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通過画多个直角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各个边长的长度,比如常见的边长为(3,4,5)、(6,8,10)、(5,12,13)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猜想他们三边之间的关系,再给出证明,这个时候就可以顺势把构造法也教给学生,当天还可以布置有关收集构造法证明的其他方法的作业。虽然只是让学生猜想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但是带着学生一起经历创新的过程能让学生对创新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日后的学习帮助颇深。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需求从知识型人才变为创新型人才的当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老师们关注点,尤其作为数学老师更有义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分享本人多年探索出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教师以及学生。

参考文献:

[1]尤善培.开发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从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故事谈起[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2):1-3.

[2]马维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J].学周刊,2020(15):17-18.

[3]游英.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分析试卷能力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49):81+116.

作者简介:

游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建瓯市第三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