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验成功 乐于动笔

时间:2024-05-09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教师难批,似乎是一个症结。其实,孩子们每天都要说很多话,他们在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但要他们把说过的话进行内化加工,形成文字,以习作方式展现,他们就做不好了或不愿做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些学生习作愿望的内驱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他们在习作的过程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习作就不是他们放飞内心想法的纸飞机,而是沉重课业负担的又一块绊脚石。

关键词:《花生》;体验;情境

怎么解决习作教学所面临的这个尴尬的困境呢?我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几点拙见。

一、 创设情境,找准结合的入口

上好一堂习作课,创设一个或多个情境很有必要。但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而创设一些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创设情境,应找准与课堂主题结合的入口。

我执教习作课《花生》,对象是三年级学生。面对一群素未谋面的学生,我首先想的是如何快速地与之拉近距离并且能让他们对本节课充满期待或至少有所期待,课前五分钟就可充分利用起来。我把学生当成朋友,家常式地聊起泉州美食以及特产。只要是自己知道的都可以说。这下子,孩子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在他们畅谈美食的时候,我迅速捕捉信息与之互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互动,课未始,情已浓。这样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能在上课时间一开始就迅速收回话题,顺势导入。同时,也为后续的课堂互动,学生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充分的表达又为动笔习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良好课堂生态环境。

二、 示范观察,搭设发现的阶梯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愿意去观察,去体会。然而,要做到系统的观察,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抓住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教师的引导示范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花生》一课的设计上,我就在第二环节中设计了两个小环节,分别是“摸学情,导方法”及“观外形,做示范”。通过教师的肢体示范及语言引导,在学生还未进行观察时就把观察方法渗透给他们,有助于三年级孩子集中精力,观察时就不会盲目。

观察是过程,发现才是目的,充分的观察就是为了有所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亲自示范,尤其对三年级孩子来讲,犹如给他们搭设了一座阶梯。学生有了模仿的对象,明白了基本的观察方法,在观察时就能直奔主题,少走弯路,对于培养三年级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大有裨益。在有限的时空内,他们迅速捕捉被观察事物的特点,进行联想,突破,进而有所发现,在动笔时就不会是“无米之炊”了。

三、 小组合作,提供探究的空间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发现也有局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他们的发现往往局限于对表面情况的观察所得,但又不全面。因此,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探究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花生》习作教学中,我留了较为充裕的时间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与发现。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比较善于观察事物的学生正在向小组内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一小部分后进生是很有帮助的,相当于是在听解说员讲解。这些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所得的学生,他们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未动笔,先口述,自然成竹在胸,动笔时方可得心应手。当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小组合作意识较差或积极性较低,应适当引导,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探究成为摆设。

在适当的环节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探究中去。尤其是观察类及体验类习作课,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聚集大家的发现及想法,形成合力,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习作欲望,为接下来的动笔习作积累即时素材和奠定良好的习作心理环境。

四、 寓教于乐,唤醒沉睡的兴趣

做任何事情,兴趣当是最原始的内驱力。当前,部分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除了平时积累不足导致无从下笔,更重要的是缺乏兴趣。

游戏思维的引入以及体验范式的应用,为枯燥的习作课堂注入一股新鲜活力。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变成学习的兴趣,把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是一个重要方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过程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快乐方法。

执教《花生》一课,我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观察花生,分别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耳朵听一听,用嘴巴尝一尝的观察方法,观察花生的不同方面。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才能产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学生在习作中能否写出有情意的文字,取决于他们是否对生活,对事物有着深入的体验。而《花生》一课,我把观察和体验有机结合,以近乎游戏的形式呈现,孩子们乐于接受,就会有所收获,对习作兴趣盎然,自然有一种成就感。

五、 创新点评,激发表达的欲望

关于写作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关于修改,《课标》同时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基于课标要求,我创新性地制定习作评价的星级标准。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教师如何评价他们的习作充满期待。有毛遂自荐者,我毫不犹豫地叫她上台展示自己的习作。结果发现,她的习作并非出众。但我仍旧在有限的文字里寻找亮點,给予肯定,并按星级评价标准给她的习作评了三颗星,鼓励她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争取获得五颗星。

在学生习作前把评价标准出示在大屏幕上,可以引导他们在习作过程中按照标准去组织材料,遣词造句。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习作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讲,犹如递给他们一个指南针,不至于迷失方向,甚至出现离题情况。为了让自己的习作得到更高级别的星级标准,他们会更加认真去对待,结果总不会太差,长期下来,相信对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诚然,作文教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作为一线教师,只要肯钻研,爱学习,多实践,善总结,总会总结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一套习作教学方法。当然,教无定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习作教学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在哪怕获得一次成功体验之后,他们也会更乐于表达,更乐于动笔,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多了一剂良方。

作者简介:郑小玲,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晋光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